学习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探索

2022-11-19 11:20☉庄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白球

☉庄 玲

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学生素养重要的培育者,让学习自然发生,真正发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作为素养重要的成长途径——课堂,它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我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就课堂学习而言,它的自然发生,真正发生究竟体现在哪呢?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成长;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这一切的出发点,都应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习的发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课堂?

一、架构桥梁,让学习自然发生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充分相信其学习能力,引导其更主动地参与,让学生有自己获得新知的欲望和满足。我想这样的课堂是老师所追求的课堂,更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有了学习的欲望,有了基础的支撑,有了桥梁的架构,有了自主的探索,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架构桥梁,让学生经历“我想知道,我能做到,我有收获”这样的一个学习体验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就《认识小数》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小数虽然在课堂上是第一次接触,但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不是零起点的知识。所以,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紧扣教材所呈现的两方面的现象为题材,创设有效情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的设计升华意义,增强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基于学生:我想知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在学习所谓的新知之前,他们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模式。寻找教学的起点,就需要解开学生的经验密码。因此在比较例题的两种情境时,基于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小数的了解更多来源于人民币知识。为此,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从人民币的知识出发,直接呈现一位小数。学生能准确读出小数,并且对这样的小数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此时再让他们自己谈谈对小数的了解和还想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他们有话说,有探索欲望。这样从内心出发,他们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探索。

(二)相信学生:我能做到

本节课的核心与重点就在于对一位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建构小数的认知。只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知,他们就能自己发现和感悟小数的意义。所以,首先从不足一元的人民币这个最基本的一位小数入手。在感知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内在关联时,用不同的图形分别表示1 元,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出0.1 元,借此勾起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回忆,从而自然而然地建构起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的基础上,从不满1 分米的长度出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小数,让学生结合两种情景中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更充分地理解小数意义。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有独立操作,有同桌协作,有小组合作,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三)发展学生:我有收获

有了探索,有了感悟,接下来就是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收获的体验。因而在练习设计时,出发点是从生活中来,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数学就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既结合了教材的练习要求,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练习的设计。人民币的转化,从两个相反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数轴上估数、找数,完成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了数感。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激发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这种对问题持续的探索就是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真正发生,不正是学生在问题的持续探索过程中,调动和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体会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美好世界的乐趣,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吗?[1]

以《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这课为例。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让学生接触简单的随机现象,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随机思想。这课时的内容,对于我们有经验的成年人来看,是十分简单的事件,其结果理所当然。而四年级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初步接触随机现象,体会其中的数学内容和思想方法未必很容易。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把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根据现象思考,在实践活动中借助数据分析来感悟。

随机现象并不是毫无规律的现象,如果实验重复进行的次数足够的多,在实验结果(得出的大量数据)中是能够看出规律的。当学生在第一次简单的摸球游戏中感受到随机现象后,开展第二次小组合作摸球的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摸球,记录摸出每种球的次数,并根据记录的结果,初步推测口袋里黄球和白球的个数。

从装有白、黄两种颜色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后放回,像这样先摸10 次。如果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摸到白球的次数一般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如果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摸到白球的次数一般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如果白球的个数和黄球同样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相等,摸到白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差不多。所以,学生虽然不知道口袋里两种颜色球各有几个,却能通过摸球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初步推测哪种颜色球的个数多或少。

但仅仅10 次,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在第一次摸球后进行分析时,有的组的推测可能与实际不符。但是,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有的组摸到两种球的次数就会出现明显的少与多之分,这个结果与“摸出某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出某种球的可能性小”完全一致。这时,学生就能根据记录的次数,判断哪种颜色球的个数多一些、哪种球的个数少一些。个别情况,也会出现与实际球数不同的结果,这正是“随机”的特征,是结果“不确定”的表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与实际情况是一致。最后,把相同球数的3 个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就有足够的数据,最终得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在摸球游戏中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判断,其意义在于体会数据里蕴含着规律。尽管随机现象的结果在发生之前不能确定,但随机现象结果的发生仍然是有规律的,只要有充分的数据,就能看出(表现出)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规律。

摸球游戏,虽然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统计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但学生的多次摸球,每次的统计,都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每一次数据的呈现,背后都存在着的可能性,带动学生进入进一步的探索。最后的汇总,让数据进一步说话,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学习也在深入。这样激发思考的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经验(体验)中直接学习,具有原初的、知识发生学的意义。可以让学习者通过不断探究和对自己探究的持续反思而获得经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2]。虽然教材是用实验去验证概率是多少,而无论教师、学生,还是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也难刚好。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从数据分析获取频率,用频率来推断概率。这样,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让学生既体会了随机,又感受了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和规律。让学生拥有一颗数据分析的头脑,应该是我们“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孜孜追求的目标。

学习的自然发生,源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的真正发生,离不开孩子知识基础储备、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当我们为学生架构好桥梁,激发出探索的欲望,他们带着思考去探索,思维就会在课堂上飞跃,并碰撞出火花。这是多么美妙的课堂!让学习发生在趣味游戏中,让学习发生在合作交流中,让学习发生在实践操作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原来就在这”,让孩子们在鲜活的课堂中遨游、领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白球
可爱的黄球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开心养鼠记
走迷宫
乒乓球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