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有情 有趣 有味

2022-11-19 11:20:31陆一榕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桂花师生交流

☉陆一榕

“读”占鳌头,已成为语文教学共识,也是学生积淀深厚认知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前提。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知出发,多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阅读素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让学生在由此及彼地研读中获得深层次认知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围绕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需求,多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阅读情境,引导他们带着激情主动深入阅读,从而使得阅读更加多姿多彩。通过建构开放化阅读,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丰富认知感悟,便于其在主动参与文本解读中生成多样化独特认知;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情,能让他们在发挥想象思维中获得深层次理解,让阅读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借助生活品味,读出真实

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底色。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多结合他们的生活认知,多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让阅读与生活形成有机融合。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与文本相应的词汇和语句,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主动说出心声,从而让阅读真实绽放应有的本意。学生通过深入体味的方式强化识记,能让文本语篇表达变得更加有深度与真实感。这些生活品味能让静态的文字变得富有韵味,能让阅读具有生活气息,散发浓浓真情实意[1]。

课文《桂花雨》要求学生在研读的时候,需要从桂花的形、色、味多重认知体味中感受其中的特有思想情怀。很显然,这需要学生从自己对桂花的了解中主动查找相应的信息,在脑海中找到可融入语篇的切入点。教师可针对学生不一样认知想法,引导他们从“你认为桂花的特色之处是什么”深入解读,让他们从桂花的不同特征中去解读其中的意义。有的同学从自己闻到桂花香味说起,认为桂花的花香沁人心扉,是消除人们烦恼和紧张不可缺少的物品。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喜欢吃桂花糕,不仅仅是桂花糕香甜,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几株桂花与糕点形成有机融合,展现了不一样的婀娜多姿的身影。有的同学认为,桂花作为一种最为普通常见的花,却有着人们喜欢的香味,值得关注和欣赏……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生活感知,鼓励他们从“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深入体味当时摇桂花的情形。很多同学围绕课文表达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捕捉和筛选相应的信息,能读出文本的真实,唤醒自身主动探知的强烈愿望。

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认知感悟中捕捉丰富思维灵感,多给学生必要的指点,让他们在主动参与文本解读中深化识记。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认知感悟,多从文本的表达核心要点中找出相应的话题。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多鼓励他们从相应的认知体验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多鼓励他们探寻其中的真实,引导他们从生活体味中读出作者心思,形成一定真实感。

二、师生问答切磋,说出异议

开放阅读需要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学生多与教师对话,找出其中认知共同点。师生问答切磋能使得阅读有动感,能充分激活学生不一样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多从自己解读发现中主动收集和整理相应的资源,鼓励他们在深入对白中找到其中可表达运用的切入点和发散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对话的方式查找其中不同,促使教学双方在相互对话交流中捕捉丰富思维与灵感。通过师生相互对白的方式强化识记运用,能让师生在自由交流中产生积极配合的念头。

师生对话运用于课堂教学,是丰富和活化教学课堂的有益尝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想法,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与引导,让他们从相互对话中获得行之有效的认知。教师可结合课文阅读探知,如在《陶校长的演讲》中,针对陶校长提出的“每天四问”,教师不妨多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针对各自的认知想法进行切磋。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阅读理解,从陶校长每日提出的四问中主动深入感知。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在每日四问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身体、学问、担任的工作、道德等有没有进步的角度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们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很多同学在主动与教师交流中,一方面,能够大胆提出自己意见,在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围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能够为建构和谐课堂奠定坚实基础,使得学生在敢于建言献策中获得深度感悟。师生平等交流沟通能让课堂更有动感,更能让课堂富有人文性。教师和学生在主动对白中深入探知,能够使阅读在开放化探知中展现生机活力,能让文本富有温度。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主动和学生来深入交流,能切实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真正凸显人文课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准备。教师在与学生相互沟通中,应该从语篇表达核心要点出发,多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出发,多引导他们针对各自的理解主动向教师发难,让他们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2]。教师可多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探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归纳,寻找师生双方感兴趣的切入点深入交换想法,以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三、随笔抒写切磋,博采众长

阅读作为一种语言信息输出与输入的结合,需要学生带着丰富认知去融入文本语境,需要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予以表达。针对学生的阅读感知,教师不妨多请学生针对他们的阅读理解主动以随笔的方式予以展示,让互动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借助随笔抒写切磋能让文本更有可读性,能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激情主动研读。教师多建议学生以随笔抒写切磋的方式深化识记,为取长补短提供基本遵循[3]。

课文《草船借箭》告诉我们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办法,换而言之,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文本提出的“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不妨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研读,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尝试以随笔抒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知感悟。很多同学根据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思。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引导他们从各自理解探知的角度主动写出自己的感知。在描写诸葛亮的时候,有的同学从他闲情自若的神情中设想他的想法,引导他们写出“自己早已看过天象,第二天早上定会有浓雾,正好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浓雾的到来”。有的同学则是从揣摩周瑜的心理活动出发,认为诸葛亮立下的军令状,可谓是天助我也,我倒要看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的,只要他拿不到弓箭,就等着军法处置了,到时再也没有诸葛神算了。有的同学在描写相应自然景物的时候,能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围绕其中的内容,以侧面描写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整体认知想法,能就各自的所见提出不同的意见。

学生通过随笔展示的方式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认知,能够就各自的研读收集相应的信息,能够形成有效的感悟。这种感悟能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能让阅读思维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各自的随笔,多深入总结和归纳其中的方法,欢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述,让他们由阅读向表达延伸,在不断拓展延伸自我理解感知中提升语用表达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由此可见,从“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角度探寻阅读教学路径,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可运用的方法。教师多依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需要,创设具有情境性、多元化和趣味化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提供自我研读和揣摩的机会,从而使得阅读充满新鲜感。开放化阅读能让学生跳出本本式阅读窠臼,能让学生主动融入语境中深入揣摩文本表达内涵意义,给学生更多自我拓展延伸的机会,让他们在深入语言文字和语境中产生灵感顿悟,为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指点迷津。

猜你喜欢
桂花师生交流
桂花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做桂花糕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12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桂花蒸
打桂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