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2-11-19 10:46
读与写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周 慧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关井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11)

新课改明确地提出,老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注重课程,转向更重视人,由教学生知识转为教学生怎样学习,需要教师能将教学从重结果转向过程,在转向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所以,基于新课改模式下,怎样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新知识,以及怎样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的进步,还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智力的开发上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对课前的导入方法进行创新

在教师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的阶段,教师应将激发学生求知欲作为基础,确保学生在数学课程知识点的学习阶段可以一直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态度,基于着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课前导入环节,将课前导入环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的重要部分,对课前导入环节的形式进行创新优化,使学生可以课前导入环节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时间单位的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时、分、秒”知识在课前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教师可以播放春晚零点倒计时的片段以及《新闻联播》开始前的倒计时片段,使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看以及感受比较,形成学生自身对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的认知,了解时、分、秒的含义和特点,之后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使学生可以正确掌握各个时间量代表的含义。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点的积极性,进而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的教学难度,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阶段集中注意力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以此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进行提高,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

2.营造探索氛围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有的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有的说:“圆有大小。”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3.注重动手操作

数学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其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如果数学教师只是发挥了自己的主导性作用单纯向学生讲解知识远远是不够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贴、剪、画、折等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认识周长》一课时,本身教材内容就比较抽象,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比较弱,单纯为学生讲解每个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式,学生很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或者裁剪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梯形等图形,探究各个图形的特点,在直观认识到特点后,让学生探究各个图形的计算方式,这样的方式摆脱了学生单调学习的困境,有利于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本堂课的知识。在讲解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以将本班学生的身高作为数据,制作一份身高情况统计表,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本月的天气状况为素材,划分为优、良、轻度污染四个状况,让学生制作一份空气状况统计图反映本月天气的状况。这样的动手实践,更加有利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更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4.生活化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环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触摸学生知识的兴奋点,为创新教育打下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会与学生们进行非常密切的互动,这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课程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应当结合学生知识特点以及既有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并合理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进一步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高度重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学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给人们的计算、推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教学,学生应该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究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真实的背景,并深入去探究其应用价值。例如,笔者在教授《克与千克》这一节知识点时,首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去超市购物的任务,了解不同价格商品质量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一上课,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投入到学习交流中去。

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对学生们的生活对给予一些关注,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入手,主动探索一些令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负责为学生们创造观察、实践等机会,让学生们不断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并进一步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识到数学是近在咫尺的,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去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缩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

5.借助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电教媒体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环境下已于教育领域中有了十分广泛的普及,并且已经成为了教师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降低学生学习抽象性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中得以培养。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教育价值,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轴对称是现实世界中的普遍现象,由此也会让学生对数学之美有更加充分地体会。然后,教师再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辨别轴对称图形,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给予人的美感。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经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最后,教师对重点知识做系统整理,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对各种图形进行对折,找出轴对称图形并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如此,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了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6.运用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数学教学话题,将课堂理论知识与教学话题合理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数学模型。学生能够针对这种数学模型展开问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查找,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及课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数学模型的引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模型的构建及问题的处理,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自身不断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灵活处理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探究式教学环节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阐述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需要学生掌握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师通过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并了解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然后提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结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自主思考并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将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最后教师通过在实际中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与之相关的内容,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7.强化交流沟通

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效率和水平,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探究学习活动,为小学生激发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提供助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强化交流沟通力度,让师生之间围绕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究讨论,并且让学生围绕数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要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让学生对其面积概念、公式、算法等进行探究学习,真正发挥小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让小学生借助多元化学习手段展开探索学习活动,助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分工明确、探究知识点全面、高效,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准确掌握,并且通过具体求面积的题目进行实战解题,有效增强小学生数学面积相关知识学习技能,促使学生之间建立团结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为学生高效性发展提供助力,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數学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创新性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作用。

8.运用多样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增加活力

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要借助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也将知识寓教于乐,内化于心。通过多样化、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气氛踊跃,带动学生开展一场场有关数学知识的头脑风暴。例如,在学习平面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插入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掌握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见到和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堂气氛其乐融融,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高效课堂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在学习一年级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道具,如用塑料小棍形象地比喻出减法的运算关系,这对高效课堂的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的。

9.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尤其是数学这种有大量知识且容易混淆的课程,小学生虽然已步入高年级,但是,大部分注意力还是受兴趣爱好的支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实施《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小学生展示一个乘坐出租车的图片场景,促使知识能够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连,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围绕图片,为小学生布置习题,如:小红需要在家门口乘坐出租车前往学校,已知出租车起步价为3元/2km,如果超出2km,则需要每km收费1.2元,小红达到学校后,共计向司机支付10.2元,那么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远?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来分析题意,了解10.2元支付价格-3元起步价格,也就是将起始的2km路程减去,为10.2-3=7.2(元),而每km收费1.2元,因此,剩余价格÷每公里收费价格就是剩余公里数,为7.2÷1.2=6(km),在此基础上,与起始路程2km相加,即为总共的距离,6+2=8(km)。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小学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极为常见,我们只有掌握解决方法,才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来贴近日常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分析、去探索数学知识,并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0.实施多元化评价

要创建高效课堂,不仅要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表扬、鼓励和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先要有频繁的师生互动的环节,同时更要使用多元化评价,以激励为主。例如一节课中,要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说相同的问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特别是当学生在课堂中正确回答了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且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举动,当发现学生的优点时就要及时表扬学生,当发现学生想要回答问题但是有点缺乏信心的时候,教师就要向学生给予鼓励的眼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1.结合智能教学直观将内容呈现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学生的眼界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若是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无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自身教学思维的转变,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引入更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帮助学生以及教师解决在数学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抽象化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转换。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当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中的flash制作动画,并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图形是在做什么运动,引导学生说出“旋转”,并说一说是因为什么判断出来的。并仔细观察教师制作的时钟运动画面,使学生对图形的旋转进行深刻的记忆。

12.利用导学案巩固课堂收获

教学质量要保证有据可循,再优秀的课堂也有适用的人群,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并不是每种课堂设计都能起到高效卓越的作用。我们给学生创造了开心快乐的课堂氛围,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只注重快乐的,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另一个要求。

从实践角度上来说,通过学科规则要求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当学生拥有了预习的习惯,课堂的利用率会变的更高,老师在课上的教授就越发注重实践环节。当学生拥有了复习、预习的习惯,老师利用导学案可以对课堂教授更有针对性,这样一来,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一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推进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玩心比较重,针对于预习、复习板块的设置,不要单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交由学生,要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下,提高家长在课后的参与度,逐步培养家长对孩子的教学实践结果了解程度,有助于构建家校式合作的联系,同时可以塑造一定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建立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的成长环境,便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13.灵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对于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学习到数学知识,然后又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这样就会更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营养午餐》课时,这个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情景,他们非常熟悉,锻炼的是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老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创建出学生们经常见到的午餐情景,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在平日里你都喜欢吃什么菜?今天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種套餐,看看你会喜欢哪一种套餐?”视频中将每一种套餐的热量和脂肪量都标识出来,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一份套餐符合营养标准。结合视频内容,学生们认真进行了计算,然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A套餐好,BC套餐营养不均衡。这时,老师借机又抛出问题:“那么请你给BC套餐做一下改变,做到营养均衡。”学生们热情很高,他们积极参与,经过计算,将所有套餐又搭配出了营养均衡标准,很快解决了这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结语

西方教育学者曾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而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接受并获得,因此需要教师重视新课改下对小学固有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获得发展。新课改教学理念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此,传统数学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是小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