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梅,韩雪慧,鲁望,赵海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经常发作性的疾病,其发作常与神经及血管功能有密切联系,其特征为一侧或两侧头痛,询问病史时通常会有家族史。偏头痛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常人升高,偏头痛的长期多次发作还容易使认知功能下降。偏头痛的发作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头痛期通常持续4-72h,头痛结束后患者常有筋疲力尽、抑郁等不适感[1]。据《Lancet》发表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偏头痛在中国的致残性疾病中位列第5。在我国2011年一项偏头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偏头痛人群患病率为9.3%[2]。尽管偏头痛目前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因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西药副作用较大,为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疗法,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研究。祖国医学认为, 头痛是由风邪上犯少阳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头部,不通则痛。目前中医治疗少阳经偏头痛的常见方式包括中药、针刺、艾灸、埋线、推拿等,这些疗法能均能明显缓解偏头痛的严重程度。
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剂型多种多样,包括最常见的汤剂以及中成药、穴位注射,但针对少阳偏头痛的案例较少。在治疗少阳经偏头痛的方药中以小柴胡汤为代表。
1.1.1 汤剂
曹江鹏[3]等总结古文治疗偏头痛的经验得出偏头痛的病机关键为“少阳枢机不利”,认为治疗偏头痛应当调畅少阳枢机,采用和解之法,使用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显著。秦百君[4]等总结罗铨教授运用散偏汤加减对顽固性偏头痛治疗的相关经验,认为焦虑等情志因素致使肝气不得舒发,少阳经气不得舒畅,气机运行受阻,而肝胆两经走行皆上头部,气机输布障碍,不通则痛,因此从疏利少阳经气血为治病的着手点,同时兼顾足厥阴肝经,舒发肝气,在散偏汤原来的药物中加入活血化瘀、搜风通络、清热解毒、开畅情志等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牟雷等[5]总结李延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证治疗因少阳枢机不利而致内科疾患的诸多病例,其中治疗的偏头痛类型为气阴两虚, 气血不和, 肝胆郁热。
1.1.2 注射剂
王丽娟等[6]运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比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少阳头痛总有效率高出20.58%。刘慕清[7]在总结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应用规律时发现注射选穴多在足少阳胆经上,当归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是治疗少阳偏头痛使用最多的中药制剂。
1.1.3 成药
成光宇等[8]从经方“小柴胡汤”总结出和解止痛颗粒,在方药组成上同样以和解少阳为治则,选取柴胡为君药。并通过动物实验论述其机理可能是和解止痛颗粒使c-fos、c-jun基因的表达减少, 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进一步论证了和解止痛颗粒的疗效。皮亚兰等[9]分析陈新宇教授对于川芎茶调散的治疗头痛的使用经验,认为川芎茶调散可以作为基本方引经上行,方中川芎载药入少阳、厥阴经,羌活载药入太阳经等,全方可同时兼顾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诸经,对治疗各经头痛均有较好的效果。
1.2.1 常规针刺
李珍等[10]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独取少阳经,针刺少阳经的某些特定穴位包括风池、率谷等,观察多例患者治疗前后相关量表及临床高达78.26%的总有效率,证明对于前庭性偏头痛选取少阳经穴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沈茹丽等[11]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少阳特定穴,对照组针刺非特定穴,治疗4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的头痛得到明显缓解,并通过磁共振平扫发现PAG区内神经元代谢的活化。魏鹏飞[12]在查阅将近20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总结治疗偏头痛选取的相关经脉、穴位,并按照使用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序,在十二条经脉中足少阳胆经位居第一,而少阳经穴中风池、太阳、率谷位居前三。
1.2.2 电针
刘再然[13]将60例偏头痛患者经随机分组法分为针刺头项部足少阳经穴加电针组和常规针刺头项部足少阳经穴组,经过2周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较常规针刺组高出1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在一项电针少阳经穴治疗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模型实验中[14],参照大鼠穴位图谱寻找大鼠少阳经穴,对其进行电针治疗能使大鼠疼痛的表现得到显著缓解,5-羟色胺含量提高,P物质与降钙素原的表达下调,且疗效远胜于非经非穴组。在另一项实验中[15]观察到对大鼠偏头痛发作前和发作时分别进行电针少阳经穴治疗,大鼠血液中所含有的内皮素、一氧化氮及降钙素原相关肽浓度不同,在选取最优势的方案时发现电针少阳经穴贯穿大鼠偏头痛的发作前及发作时为最优解。
1.2.3 透刺
钮飞峰[16]用少阳经穴透刺治疗偏头痛对比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发现少阳经透刺远期疗效、即时镇痛效果、情绪改善均优于西药。在一项观察穴位透刺[17]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的实验中收集80例患者,发现以丝竹空透刺率谷组治愈率达70%,有效率高达100%,且发现经针灸治疗后偏头痛患者的血流障碍得到了纠正。
1.2.4 巨刺
李啟福等[18]认为左右气血阴阳平衡调节可能是巨刺的起效关键,巨刺止痛的机制可能是在左右中枢疼痛相关脑区呈现了信号的差异。因此采用循经巨刺少阳经之头维、率谷等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达到了愈显率93.33%的治疗效果,偏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1.2.5 灵龟八法
张炳冉等[19]认为灵龟八法随时间变化取穴,能达到协调脏腑功能与改善气血的流注的功效,选取少阳经之足临泣、外关作为主客穴来开穴对于少阳头痛疗效显著,在与普通针刺做对照的实验中,灵龟八法的总有效率高出10%,且视觉评分量表也显示灵龟八法对于偏头痛的缓解程度更佳。
庞军等[20]用扫散法沿着头部一侧足少阳胆经走行做推拿治疗,以此作为治疗组,对比教科书推荐的一指禅推法等手法及穴位,发现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统计《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所得的评分均优于常规推拿的对照组。唐宏亮等[21]对比三阳经推拿疗效,并观察治疗30天后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只有按揉少阳经组不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其他组,而且在降低颅内血流速度方面,按揉少阳经可同时兼顾7条血管,从而得出少阳经推拿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经脉。
师帅等[22]对风池穴埋线治疗偏头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得到风池穴埋线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为明显,且刺激时间长,安全性高的结论。而封燕婷[23]同时比较以少阳经穴为主的埋线、针刺及电针治疗偏头痛发现埋线在总有效率、治疗花费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后两项。
香伟雄[24]将实证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取少阳经穴两组交替三棱针点刺放血,对照组30例病人选取太阳穴等行常规针刺,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疼痛程度均能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出有效率高出10个百分点,疗效更佳。
韩啸[25]用梅花针循经叩刺手、足少阳经并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比较发现联合针刺在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即时镇痛、短期止痛、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单纯针刺。
陆顺庠等[26]比较30例少阳经穴透刺配合刺络放血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结果少阳经透刺加刺络放血组治疗总有效率较药物组对照组高出13.3%,且量表中的各项指标降低指数也明显优于药物组,证明少阳经透刺配合刺络放血对于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
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6是导致偏头痛发作的重要炎性物质。一氧化氮通过激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扩张平滑肌、诱导伤害 性感觉神经元、刺激产生血管性多肽。白细胞介素-6则是一种急性反应期炎症介质,其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成正比。在一项针灸结合少阳经推拿治疗偏头痛的实验中,谢孝磊等[27]发现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6明显降低,且头痛症状明显改善。
李芳玲等[28]将60余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少阳经针刺加颈肩部走罐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最后得到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出15.7%,愈显率高出28.1%。
高颍[29]将近100例偏头痛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两种西药,治疗组行耳尖放血加少阳经针刺,治疗组有效率及症状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优异。
偏头痛在中医学中属于“首风”及“偏头风”等范畴。偏头痛的中医名称有多种,但主要以症状命名。与现如今的头痛表现较为相似的“疾首”一词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而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第一次出现了“头痛”这一病名。“偏头痛”这一名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中所载:“热病偏头痛……悬厘主之”。关于治疗偏头痛经验中选取少阳经的记载,较早见于《灵枢.厥病篇》提到:“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
目前关于偏头痛的中医治疗形式多样,除本文列举的手段外还有运动疗法、五音疗法[30]等,目前研究已基本成熟。而少阳经偏头痛方面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目前文献仍较少,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治疗少阳经偏头痛的中药除小柴胡汤外,其他剂型及中药种类的多样性仍待开发。相比较中药,针刺治疗少阳经偏头痛的论文较为多见,其中常规针刺与电针治疗仍为主流治疗手段,另外复合治疗手段多与针刺相结合。偏头痛是一种极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缓解疼痛是治疗的当务之急,其中针刺等中医特色疗法能立见成效。但中医治疗少阳经偏头痛这一领域仍需大量的数据和更多的文献基础来支持临床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