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百年回顾与基本经验

2022-11-19 01:42李宝艳
关键词:红色中国共产党精神

洪 娟,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历史节点,同时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交汇点。站在这一历史节点,系统回顾和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利于把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密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物质资料的建设,同时也将文化建设摆在党工作重心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和发扬红色传统的重要讲话,充分显示了对红色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文化形态[1]。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不难发现,红色文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价值意蕴,梳理党百年来红色文化构建的历史进程,总结红色文化构建的基本经验,对提升党的领导力、提振人民精神力量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新时代回顾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提振人民精神力量、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

红色基因富含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精神追求和优良传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党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也是党在实践中提升领导力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2]首先,就政治领导力而言,红色文化蕴藏党的阶级立场、宗旨使命和执政理念,科学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大问题,能为立党、兴党和强党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深化红色文化构建、传承红色基因、坚守革命优良传统,有助于从源头把握党治国理政和党内建设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坚定党统领全局的核心地位,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其次,就思想引领力而言,红色文化在科学理论中生成、在百年社会实践中锻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呈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底色和坚定的人民立场,具备凝心聚力、精神涵养、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构建有利于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强化党内思想建设,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引领社会思潮。最后,就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而言,红色文化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既是对党群众路线的坚守,也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汇集力量、凝聚共识的作用,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新时代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促使红色文化成为提升党领导力的重要文化支撑。

(二)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提振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进方向。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对充足物质资料的追求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以丰富精神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3]。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征,构建红色文化能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提振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一方面,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红色文化底蕴丰厚,红色资源丰富多彩,红色文化的实质表现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4]。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构建,用先进优质文化滋养国民精神风貌,补足精神之钙,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自觉抵制“文化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各类不良社会思潮的侵扰,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沉淀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为爱国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等精髓要义,是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的重要资源。面对当下各种挑战,更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精神的引领作用,为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汇聚力量提供动力。

(三)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树立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形成全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突出且重要的文化土壤和根基[5]。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同根同源,二者虽有所区别,但不能忽视红色文化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红色文化承载了各族人民救亡图存、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现实,凝聚着民族心与民族魂,凝练着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理想信仰、精神谱系和价值共识,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能引起各族人民共鸣,在情感和思想上将各族人民聚合,维系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形成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和共同体意识,激励中华儿女上下一心,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相统一,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奋斗努力。新时代创建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明家园需要依靠红色文化凝心聚力,提升红色文化的民族认同,营造社会一致的精神追求,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自信,促进中华民族走向更包容、更开放的精神文化共同体。

二、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百年回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红色文化贯穿于民族复兴这一主线。考察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要追溯红色文化构建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要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在文化形态、精神内涵、价值功能以及宣传媒介等层面发生的时代性变化。

(一)文化形态的演变:从小众区域文化到大众主流文化

党构建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红色文化的演进过程整体一致、同向而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经历了由精英文化向区域文化的发展演变。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立时期,红色文化初步形成并以精英文化的形态而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批优秀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实践活动孕育了红色文化。此后,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和红色政权的建立,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区域性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苏区文化、延安文化、抗战文化、解放区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红色文化发展为引领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的资源属性受到充分释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支撑,经济价值和德育价值受到重点挖掘。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大众化特征愈发明显,强调运用通俗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丰富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总之,影响力层面,红色文化由边缘文化转变为主流文化;空间分布层面,红色文化由区域文化转变为主导文化;创造主体层面,红色文化由精英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

(二)精神内涵的嬗变:从强调国家独立到凸显民族复兴

红色文化构建是个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相融合的动态过程。百年来,红色文化不断在实践中延展,其精神内涵随着时代任务的转变而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贯穿始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此时期首要任务,孕育出一系列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这些红色革命精神极大激励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是当时实现群众动员的重要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文化精神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建国初期,以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全面建设为重任,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形成了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一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民族复兴指向物质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传承与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相结合,红色文化被赋予时代标签,既包含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小岗精神、航天精神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典范。进入新时代后,民族复兴开启崭新篇章,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打破时空限制,融入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对红色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实现了革命精神内核与民族复兴的有机结合。梳理红色文化精神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百年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始终与时代主题保持一致,由强调民族独立向凸显民族复兴转变,在推进国家发展前进的同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与形式,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价值功能的演变:从注重群体引导到彰显个人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构建红色文化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并随着社会根本任务的发展变化实现红色文化价值功能的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肩负着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承担着宣传政治主张、进行群众动员的政治使命。党通过宣传伟大英雄事迹和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将革命先驱的个体意识转化为群体意识,团结、组织和武装广大革命群体。在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正体现了以共产党员为中心的个体意识向群体意识扩展、转化、跃升的过程[6]。十一届六中全会后,人民群众的物质诉求受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赓续革命精神命脉的同时,注重凸显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涌现出一批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榜样人物形象,凸显个性化发展。迈入新时代后,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由基本拥有转向高质量的好,国家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以国民素质提升与发展为重点,通过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德行修养,引导个体向上向善发展,促进国民文化水平与道德水平融合提升,实现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概言之,百年来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同轨并行。从革命时期的群众动员到新时代的个人发展,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经历了由强调群体引导到彰显个人全面发展的巨大转变。

(四)宣传媒介的转变:从单一传统模式到多元融媒模式

宣传媒介是传承红色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和工具,红色文化需要依托宣传媒介扩大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红色文化的宣传媒介也经历了从单一传统模式到多元融媒模式的发展。红色文化的早期宣传主要依托语言媒介和文字媒介进行群体性传播和大众性传播。这种平面静态传播模式不具备直观具体的叙事功能,受时空限制大,难以生动深入地传达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7]。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红色文化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打破了传统宣传模式,要求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思维和传播手法。为更好服务于民,满足人民多样化、高追求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新兴融媒体模式成为红色文化主要宣传模式。这种融媒体模式形成了以主流媒体为主导、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共同构建的矩阵式大众传播模式[8]。融媒体传播模式打破传统媒体直线制传播,为红色文化创造了全新的媒介宣传环境,搭建了更为高效的双向互动、自主共享传播平台,形成了更为大众化、开放化、及时化的宣传模式。在保障红色文化传播的权威性和崇高性的同时,借助新型融媒体模式,红色文化能迅速传播、深入大众,广泛调动受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满足人们高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兼具时效性与实效性。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构建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党始终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构建红色文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具体表现为坚持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这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提供了有效借鉴。

(一)坚持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把稳红色文化构建的发展方向

红色文化建构作为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红色文化构建中的指导地位。一方面,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解决文化领域问题,才能保证红色文化的性质与方向。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直接铺就了红色文化的社会主义底色、指明了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实践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先进、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导文化建设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是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站在全新起点,面对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挑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先进红色文化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是引领红色文化构建的重要思想。百年来,红色文化的构建历程便是党文化建设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变化史。从“双百方针”的文化发展方法论,文化服务于民的文化发展价值论,到建设和谐文化提升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方针论,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方向论,不同时期的思想策略明确了文化工作的立场与方针,从制度层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为红色文化构建指明前进方向。

(二)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牢固红色文化构建的根本动力

百年来,红色文化构建的历史进程表明,只有始终如一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确保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沿着正确轨道行进,才能切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红色文化的性质与生成决定必须坚持党对红色文化构建的全方位领导。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扎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红色文化承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思想品格和精神信念,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底色,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红色文化构建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红色文化构建的根本保障。历史和实践表明,党始终将文化建设置于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中统筹规划,根据现实发展变化不断做出新的判断和定位,审时度势调整文化建设政策,为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构建奠定了发展思想、指明了前进方向。百年来,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历经多次转变,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新文化,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了红色文化的转型发展,丰富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构建必须紧跟党的领导,加快构建红色文化发展格局,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文化动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坚守红色文化构建的价值定位

人民性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是红色文化构建的重要思想主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红色文化的整体历程中凸显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强调红色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强调彰显人民群众推进红色文化继承发展的主体力量。红色文化孕育于革命实践中,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文化构建出发点与落脚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以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主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以推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价值导向;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遵循,尤其是满足人们多维度、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要,着重突出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显然,红色文化构建重心紧随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变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服务于民是红色文化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构建恒久不变的价值导向。此外,从红色文化孕育生成、发展成熟的动态过程来看,各个历史时期的群众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和引导着红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无论是不同阶段红色文化形态的转变,还是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丰富,人民群众都是推进红色文化发展变化的核心力量。纵观红色文化构建的百年历程,以人为本是不变的根本原则,为红色文化构建规定了前进方向、指明了价值定位。新时代构建红色文化必须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回答好红色文化为谁建设、由谁建设的现实问题。

(四)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把握红色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红色文化的百年发展进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构建红色文化。建党百年来,红色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并实现具体形态的转变,为新时代继续传扬红色文化提供了重要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构建红色文化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红色文化并非静止孤立的,而是发展开放的。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理论品格,其时代性体现为红色文化是一个变动不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文化变迁过程[9]。在不同时期,红色文化既坚守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主题,又与时俱进地发挥着重要时代作用。新时代必须坚持红色文化的守正创新,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守正即要坚守红色传统、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力量,始终牢记“来时之路”;另一方面,创新要结合现实变化与具体要求为红色文化注入时代元素,赋予红色文化新内涵、新内容、新形式,打破红色文化的年代感与疏远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推进红色文化发展。总之,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为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提供重要的发展逻辑,既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审视红色文化的发展,又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
红色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