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基于《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的思考

2022-11-19 01:42蔡华杰
关键词:卢卡奇共产党政党

张 翔,蔡华杰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其理论成果对我们充分理解和多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高的价值。他最重要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收录了其在1919—1922年发表的文章,其中的《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是他1922年专门为该书撰写的一篇重要性堪比《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的全新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卢卡奇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初步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理论。主要回答了关于组织的三个大问题,即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及存在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建设的开展和维系及组织内外需要处理的关系问题,囊括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一开始就须明确的关键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期,还是相对成熟的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问题都有着极大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组织建立: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中介载体

在卢卡奇看来,组织不是像罗莎·卢森堡所说的那样为避免干扰工人群众革命的自发性而强行领导的闲散组织,而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载体,承担着将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转化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的重要任务。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启发和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这一组织建立的前提出发,通过斗争的形式才能够达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目的。

(一)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必要性——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载体

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一开始,卢卡奇就引用列宁在《关于俄共(布)中央政治报告的总结发言》中的一句“把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机械地分开是不行的”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卢卡奇看来,组织问题只有在讨论合并的时候才成为论争的中心问题,而各国共产党的理论兴趣却总是集中在世界政治与经济问题之上。当然,一定的阶段有着一定的理论需要,卢卡奇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对组织问题出现的契机给予了阐述:“只有当革命成为日常的问题时,革命组织的问题才会迫切要求进入群众及其理论家的视野。”[1]399这也间接性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建立是为了满足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明确目的。

随后,卢卡奇便基于辩证法的视角,清晰阐明了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因为组织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式,正像在每一种辩证的关系中一样,这一辩证关系的两项只有在这一中介和通过这一中介才能获得具体性和现实性。”[1]402并且,不同的观点和思潮在纯粹的理论讨论中可以做到暂且和睦共处,但一旦被赋予了组织的形式,这种不同便会演化为尖锐的对立。因此,像革命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引一般,一种理论思潮如果想要在社会中得以印证和实现,就必须借助组织的中介形式。那么,当摆脱剥削和压迫成为无产阶级的观点和目标时,想要实现这一可能,就不得不且必须要借助组织的形式,通过革命斗争实践来达到这一目的。

(二)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前提——阶级意识与正确理论指导

在明确了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后,卢卡奇指出:“我们发现对革命行动的正确观点,只能深深地固定在、本能地深深扎根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中,为了沿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发展行动,只需要启发意识,只需要一种明确的领导。”[1]407其强调了启发阶级意识、运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组织建立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性。在卢卡奇看来,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离不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两个关键的前提。

一方面,卢卡奇认为:“革命的过程在历史的规模上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发展是等义的。”[1]432即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历程与阶级意识的觉醒程度是等同促进的关系,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从而及时参与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历史进程中来,壮大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队伍,增加摆脱剥削、赢得胜利的可能。另一方面,卢卡奇强调“共产党组织必须代表无产阶级行动的最高客观可能性,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理论见解是必要的前提条件”[1]433。正确的理论指导意味着科学的革命策略和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革命实践的结合,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唯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够引导共产党组织代表无产阶级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共产党组织建立的途径——斗争

在明确了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和前提后,卢卡奇将目光投向了共产党组织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在他看来,“共产党的组织只有通过斗争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只有每一个成员通过亲身经验认识到这种统一形式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之后才有可能实现”[1]422。罗莎·卢森堡也秉持着“组织是斗争的产物”这一观点,但是她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无产阶级群众联合起来的作用,而看低了具备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领导组织的重要性。卢卡奇认为,共产党的斗争是集中在阶级意识的斗争觉醒之上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强调的观点,只有当无产阶级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实践当中意识到争取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时候,共产党的组织才有可能在这样的斗争中建立起来,去领导革命的斗争实践。并且,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也并不是为了阶级的利益来代替整个阶级本身去战斗,归根结底这些目标需要的是整个阶级本身去实现的。党组织的建立是为了起到推进和加速阶级意识发展的作用。

二、组织内部:革命策略和斗争组织的统一结合

共产党组织成功建立起来以后,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首先考虑到组织内部建设的问题。卢卡奇认为,“组织是革命策略和斗争组织的统一结合”,组织内部建设是由组织纪律、组织措施、内部的分工和协作制度、内部关系的处理等多种涉及要素构成,而只有它有效性的高度发挥能够实现策略与组织的有机结合,达到组织内部建设的高度融合。卢卡奇在文章中对它们进行了逐一阐述。

(一)党组织内部的纪律要求

党组织内部最离不开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纪律问题”。卢卡奇指出:“共产党的纪律,每一个成员无条件地全身心地投入运动实践,是实现真正自由的唯一可能途径。”[1]425革命运动需要借助组织获得通向自由的杠杆,组织内的单个成员也只有通过纪律和革命运动,才能够为他自己获得自由。当代资产阶级社会那种所谓的个人自由是建立在他人丧失自由基础上的腐朽特权,这样的个人自由理应被所有想获得真正自由的人而摒弃,同时,拒绝这样的个人自由便意味着有意识地使自我从属于集体意志,而这个有意识的集体意志就是共产党。卢卡奇也特别强调,“只有通过纪律,党才能够把集体意志付诸实现”[1]421,以此来表明组织纪律对党的职能发挥和革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在具体阐明了组织纪律严明的必要性之后,如何维持党组织内部的纪律性成为了接续关键的问题。在这里卢卡奇借助了列宁的党建理论,他指出,党员的忠诚、党与群众的关系及党的政治领导的正确是维持共产党革命纪律的三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因素。这意味着,要维持党组织内部的纪律,就必须保证党员对组织的绝对忠诚,能够处理好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且始终以正确的革命领导策略来指引行动,这三者构成了组织内部纪律性的核心基础。

(二)党组织内部决策与实践

卢卡奇认为,在党和阶级的关系中,形式上策略与组织是确切分离的,而在面对党组织内部问题时,采取的是策略问题和组织问题相结合的统一形式。如果没有把策略和组织两者放在无产阶级意识的同一个发展过程之中,那么革命理论必然要囿于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的两难处境,从而使得党组织内部的建设也会陷入僵局。同样地,组织生活对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关注党对群众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等外部活动,而忽视了组织自身的“内在”生活,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成熟的幼稚表现。

除了党组织内部建设需要采取的策略与组织相统一的解决方案,党组织自身还存在两个关注角度,一方面是党组织内部的分工。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生产分工当中,人无法在工作中获得主动权,因此,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转嫁到现实生活中里变成了利己主义。然而,“由于有目的的行动的需要,党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分工,情况就更是如此,这必然要引起僵化、官僚化和腐化的危险”[1]442。为了规避这一危险,卢卡奇提出了党组织自身需要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即反对这种资本主义遗产、巩固党组织内部结构的唯一决定性武器——党的内部生活。党的内部生活是唯一一个可以把所有党员召到一起来全身心参加党的活动的利器,每个党员在党内的工作不能够成为僵硬死板的位置,而是要涉及到党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党组织生活会、党员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来呈现。这种情况根据实际工作有所变化,但却是保持党组织内部活力、规避僵化的关键。

(三)党组织内部需要处理的两种关系

在卢卡奇看来,党组织内部须明确的最重要的两种关系就是组织与党员个人的关系和领袖与普通党员的关系。

关于组织与党员个人的关系,他并没有罗列或者说是不能具体地表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卢卡奇认为:“虽然从理论上弄清楚共产党组织和它的个别成员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然而如果仅止于从形式的、伦理的方面来探讨组织问题,那就很危险。”[1]426相比于弄清楚两者的具体关系而言,更重要的是知晓这两者关系的正确性并不是已经彻底完成了的理论,而是基于整个历史过程在不断完善着的。正因如此,当我们在讨论组织与党员个人的关系时,就会强调,党其实是人民群众和历史发展之间的中介,当党体现的集体意志符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需要时,党对个别成员的要求才会失去形式上的限制,两者的关系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关于党员和党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卢卡奇认为,当无产阶级斗争在进行时,等级制度是不可避免的,党组织内部确实必须要有适合这一历史阶段的干部配置。而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党内的每一个成员是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生活中来,如果普通党员只是起到消极旁观者的作用且党组织罕见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那么这样就会在党员中产生一种对领导人的日常行动毫不关心或者盲目信任的态度,那么党员与领导人的关系也会处在无效相关的境地。反过来,如果所有的党员都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并对组织的每一项决策提出直接的观点看法,也会迫使领导人提出能够被全体党员所理解、接受的决议,推动两者的关系良性发展。

三、组织外部:对待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态度

组织内部的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而对组织外部各种关系的良好处理是支撑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卢卡奇在其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当中,从党组织与非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的合作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明组织需要处理好的外部关系。卢卡奇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所指的非无产阶级主要是指小资产阶级、农民等,而半无产阶级则更倾向于处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拥有极少数生产资料的被压迫、剥削的阶层,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农。处理好与这两者的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党与普通人民群众本身就从属于同一阶级,只是由于阶级意识的启发程度不同而划分为不同阶层,始终是党最忠实的拥护者。

(一)党与非无产阶级的合作

卢卡奇非常看重非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理解非无产阶级阶层在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理解它的非无产阶级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410。组织的建立是由阶级意识得到启发且较为先进的少数无产阶级构成的,但是,组织并非孤立存在,为了革命能够顺利进行,它需要明确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态度。对这一观点,卢卡奇也进行了具体阐述:“少数人的统治只有在它设法使不受革命直接影响的各阶级在意识形态上跟着革命走的时候才能够维持下去,它必须设法获得它们的支持或者至少是中立。”[1]411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成功建立是基础,而组织的稳固发展却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其他社会阶层对革命的态度。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间阶层往往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和动摇性,无产阶级的革命需要争取中间阶层的支持或是中立,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动摇的中间阶层可能会给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卢卡奇在文章中强调了“只需要一种明确的领导”即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因为“如果其他阶层也决然参加了革命,他们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推进它,但是他们也很容易使他们偏向反革命的方向”[1]407。对于中间阶层而言,没有任何可以使他们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东西。只有将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才能保证革命的性质和方向始终朝着无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发展,并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组织与半无产阶级的合作

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与半无产阶级等阶层的合作绝不会是偶然,反而在革命实践进程当中具备着高度联合的可能性。但是同样地,“这种合作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中才有必然的基础,因为无产阶级由于只有通过消灭阶级社会才能解放自己,不得不代表所有被压迫被剥削阶层去进行它的解放斗争”[1]430。这意味着无产阶级与半无产阶级的合作建立在无产阶级具备明确领导权的基础之上,这时为了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阶级社会的目的,就必须要联合所有与无产阶级有着共同历史使命和目标的阶级一起。然而半无产阶级与拥护无产阶级的普通人民群众的区别又在于,他们始终处在观望的动摇的状态,缺乏明确的阶级意识,不确定是选择站在与现存制度斗争的一方等待尚未升起的曙光,还是一如既往地接受现有制度下肉眼可见的命运审判。卢卡奇一开始在共产党内部组织建设时就强调,半无产阶级做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策略”[1]431。半无产阶级等阶层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高度联合将会存在于当它们意识到它们的解放取决于无产阶级胜利的时候,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摇摆不定,而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已经觉醒的组织,仍然需要在革命过程中以正确的革命策略来吸引半无产阶级的支持与联合,为消灭阶级社会、获得最终的解放而争取盟友。

(三)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卢卡奇借助列宁的党建思想提到党和群众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列宁在讨论如何维持共产党的革命纪律时,除了强调党员的忠诚以外,还强调党与群众的关系以及党的政治领导的正确。”[1]427党与人民群众是基于阶级意识的不同分层才在组织上分离开来,是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历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不能像宗派主义那样处在完全归功于群众的唯意志论和完全否认人民群众积极作用的宿命论两种极端。肯定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由于阶级意识觉醒程度的差距,普通群众还存在着一些自发性、盲目性,不能像机会主义的组织那般受错误的理论指导任由群众不可阻挡的运动推动着走,而是要站在觉醒的阶级意识的高度,领导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在革命进程的阶段性胜利中取得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充分信任,为实现最终的奋斗目标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共产党与阶级本身的广大群众在组织上分离开来,是基于阶级内部在意识上的不同分层,但同时是为了加快在可能达到的最高意识水平上消除这些分层的过程”[1]432。当共产党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存在时,无产阶级才能够直观看到自己阶级意识的形象展现,才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阶级的存在,激发阶级意识的觉醒,加快缩小阶层之间思维意识觉醒程度的距离。而同样地,组织上的独立性并不是代表共产党组织可以走向宗派主义那样脱离无产阶级群众的极端,而是仍然要在革命策略上照顾最广大人民群众落后的意识水平,以普及性和可实践性作为革命策略的制定标准,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四、卢卡奇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当代启示

纵观前文,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不可避免地带着所处的时代背景给予它的色彩,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在列宁无产阶级党建理论的影响下,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中依然存在着众多值得我们现当代关注、学习的内容。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已经相对成熟且完善,但最终的目标仍未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新的历史道路,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党员同志的作风和习气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道阻且长,我们党仍走在不断自我革命的道路上。在这一时期,卢卡奇的组织建设理论从组织建设、理论指导、内部建设、内外联动这四个方面给予了我们党的组织建设重要启示。

(一)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密切关联政治和组织问题

列宁在《关于俄共(布)中央政治报告的总结发言》中提出,“把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机械地分开是不行的”。卢卡奇在其《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引用了这一观点,指出了组织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联性。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敏感性决定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领导力,理论家们将目光放在政治问题上但忽视组织问题,就会面临着组织缺乏有力的政治领导的问题,使革命落入脱离原本政治走向的困境。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刚成立时经受各方动荡影响而岌岌可危的“婴儿”状态,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伟大政党,但不可避免地依然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威胁,党组织内部也仍然存在着部分党员政治意识不强、缺乏政治敏锐性,在生活中享乐之风、奢靡之风、分散主义滋生弥漫的现象。因此,卢卡奇对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关系的阐明启示我们,要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根本性的位置,结合组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将组织建设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际政治局势下,要不断加强党组织内部建设,提升党员的政治自觉和思想理论素养,将我们的党组织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大党,免受国际国内其他政治势力的影响,确保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以正确理论为指导,着力巩固共产党历史地位

在卢卡奇眼中,一个组织建立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一个组织的维系和巩固也离不开正确的理论革新。理论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失去革新的理论将会成为教条。卢卡奇提出:“每个共产党组织必须准备好尽可能提高它对任何新现象形式的敏感性和向历史一切方面学习的能力。它必须防止昨天用以赢得胜利的武器由于它的僵化而变成未来斗争的障碍。”[1]441这启示我们共产党组织成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向后反思和向前看的历程当中,将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当代的实际相结合,不断革新我们党组织的指导理论,使其始终以适应新时代的实际情况为准绳。同样,卢卡奇以1917年的俄国革命为例,指出决定革命的前进方向和“无产阶级对自己历史地位的理解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1]415。无产阶级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才能够明白自己的终极使命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历史地位,才能够实现改革和党组织内部自我革命实践的胜利。

(三)以内部建设为核心,强调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

卢卡奇在阐明党在组织上牢固结合的重要意义时指出,“党在组织上的牢固结合不仅给它提供客观的行动能力,而且还在党内创造一种使得有可能大于干预实际事务和利用它们所提供的机会的内在气氛”[1]438。这给我们新时期的党组织内部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内部建设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牢固结合所带动的组织行动力,更是在党内营造了超乎事物本身的精神氛围。已有的行动力或许是有限的,但精神力量激发出的行动力却是具备无限可能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就必须要以组织内部建设为核心,致力于丰富党组织生活,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确保“三会一课”制度在每一级党的基层支部中得到落实。这不仅是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的过程,更是要通过党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同志之间的联系,将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未来行动方式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做到落实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

(四)以内外联动为保障,处理好组织内外关系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这里强调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而卢卡奇也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不能孤立存在,要加强组织与人民群众、非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的合作。因此,在革命实践当中,共产党作为领导党,不仅要掌握好自身的领导权,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去联合其他阶层,为争取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做好内外联动的保障工作。这同样也在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不仅要处理好组织内部领导人与普通党员之间的关系,也要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处理好组织外部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以组织内外的联动发挥作用作为改革发展的保障。

五、结语

卢卡奇研究党的组织建设问题时,无产阶级还正处在夺取政权、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初期时代。结合《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等文章,可以看出,卢卡奇是在与机会主义的论战和列宁、卢森堡的对话中阐述共产党的建设理论。[3]这与当前我们所处的“党组织已经建设起来且较为成熟”的状态有所不同。我们除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寻求党的建设启示和经验以外,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当中,也可以探索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或是创新且有益的启示,并在选择性借鉴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纵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在组织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当中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党的组织成长多么迅速、规模扩张到多大范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也始终离不开对党组织初心和使命的明确与反思。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百年组织建设、巩固和维系的革命实践,矢志不渝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汲取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特色的实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历程。正如卢卡奇在《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中所表明的,“正像自由王国不可能一下子,在某种程度上作为gratia irresistibilis(不可拒收的礼物)赠送给我们一样,正像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在过程以外的某个地方等待着我们,而是寓于过程之内的每个具体阶段上一样,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意识的革命形式按本性来说也是一种过程”[1]421-42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仍然处在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的革命历程之中,在千千万万的优秀党员于组织之中发光发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组织建设内部、外部的考验,远没有到达理想的终点。相信走过百年沧桑的中国共产党,依然会不断地在历练中寻求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卢卡奇共产党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十谢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纪念《共产党宣言》的最好方式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工人阶级概念的变化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