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2-11-19 01:42张淑东李忠鹤陶仁亮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抗疫

张淑东,李忠鹤,陶仁亮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法国哲学家福柯有一著名论断——“话语即权力”。对于国家而言,话语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护自身统治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手段,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话语权的争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全球大暴发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动员全国人民齐心抗疫、共克时艰,最终成功遏制疫情蔓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逐渐探索出了系统完备的防疫体系,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中国抗疫方案,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在抗疫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内凝中国智慧的抗疫话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的关键时期,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既是中国抗疫工作深化落实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防疫事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还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时代要求,应当作为中国抗疫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狠抓落实。

一、中国抗疫话语的生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抗疫话语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中心议题,对中国抗疫实践的集中阐述。中国是最先受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又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自然高度重视极具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病毒的防疫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国抗疫大局,各省市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抗疫工作要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抗疫措施,部分地区甚至按照战时状态实施封闭式管理。在短时间内,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一个内含战略方针、配套政策、具体措施和诊疗方案的有机整体,为中国率先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抗疫话语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中国抗疫话语具有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和客观公正这些鲜明特点。中国抗疫话语源自中国抗疫实践,而中国抗疫实践又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展开。这一点无论是在抗疫战略指导,还是在抗疫具体措施落实过程中都有突出体现。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党和政府顶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压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暂时将经济社会发展“停摆”,集中全党全国一切力量投入到抗疫工作,免费为新冠肺炎患者诊治、认真摸排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竭尽全力保障封闭式管理状态下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发布抗疫信息,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猛、传播快,包括疫情溯源、疫苗研发等在内的相关工作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国抗疫话语也积极回应抗疫形势的客观变化,与时俱进地增加一些新内容,由着重表征抗疫实践转向系统表征防疫常态化趋势下的社会运行状态、由重视国内抗疫转向将中国抗疫纳入世界抗疫整体就是典型表现。无论是在疫情暴发之初,还是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中国始终本着客观、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向全世界公开中国抗疫信息,积极配合世卫组织的防疫考察,竭力推进全球防疫工作进展,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疫整体状况。此外,中国还坚决回击污名化中国和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的话语,以敢于亮剑的态度维护中国抗疫话语的客观公正性。

二、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价值意蕴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1]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抢占话语高地,竭力提升自身话语权。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中西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展开的舆论较量仍旧非常激烈。在世界许多国家抗疫不力而中国抗疫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客观事实下,中国不应该陷入“失语”困境,更不能够承受挨骂之痛。中国积极提升抗疫话语权,就是为了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有利于逐渐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利于为全球防疫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

在中国举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期,一些平常标榜“正义”和“人权”的西方国家没有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方面,挥霍了中国以自身巨大牺牲争取的宝贵抗疫窗口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在本国防疫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非但不思抗疫良策,反倒浪费大量资源挖空心思地“甩锅”中国,恶意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和污名化,以至于中国的人道主义抗疫援助不但没有受到礼敬,反而被横生猜忌,直至演变成针对中国的“没有事实基础、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国际先例”的“滥诉”闹剧。在此背景下,中国着力提升抗疫话语权有利于向全世界阐述清楚客观真实的中国抗疫政策和实践,拆穿西方国家用心险恶的卑劣谎言,向全世界展示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谋福祉的良好大国形象。

(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依据话语权理论,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有利于逐渐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服务于国家发展利益。虽然依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现实基础,中国近年来的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旧与自身综合国力的国际地位不符。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非朝夕之功,应当抓住时机、由点到面,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新格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够在短期内成功遏制疫情蔓延,并在全世界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有效防止疫情大范围反弹,理所应当成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之一。在鲜明事实对比下,中国应把握机遇积极传播中国抗疫话语,依托抗疫实践比较优势提升中国抗疫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争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话语主动权,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三)推动全球防疫事业的发展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全人类的灾难,任何一方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全世界合作抗疫,才是早日战胜疫情的唯一正道。包括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多次公开称赞中国的防疫成效,认为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疫措施,为世界防疫工作树立了新标杆。在事关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历史性时刻,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参与全球防疫事业,积极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有利于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抗疫实践,学习借鉴中国抗疫经验,推动全球抗疫形势拐点早日到来。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推动战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还为未来的防疫工作指引了新方向,将切实推动全球防疫事业的发展。

三、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现实困境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抗疫话语具有毋庸置疑的客观实践优势,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理应比较顺利,但是却遭遇了较大阻力。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大困境。

(一)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和污名化挑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就公然鼓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化和污名化,恶意抹黑中国国家形象,企图借疫情之势迟滞中国发展步伐。“武汉肺炎”等一些包藏祸心的论调就此产生。在某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某些西方国家领导人甚至游离会议主题,枉顾中国抗疫事实、肆意颠倒黑白,无端指责中国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要求中国为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负责,企图抱团抹黑中国。中国抗疫形势逐渐好转,而一些西方国家疫情蔓延势头却愈演愈烈,并且在疫情催化下其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充分反映出其抗疫不力和社会矛盾根深蒂固的客观事实。为转移国内矛盾、推卸抗疫不力责任,一些西方国家再次无耻地打起了“中国牌”,竭力将民众“恐疫”情绪往“恐中”方向引导,以致在多国上演了多起针对中国的“滥诉”闹剧。这种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和污名化的卑劣手段混淆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疫工作的视听,恶化了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语境,严重阻碍了中国抗疫话语权的提升。

(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认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并以西方标准衡量他国发展现状,这种狭隘的逻辑和自大的心理长期盛行于西方国家。“西方中心主义”者始终对中国发展存有偏见、敌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西方两种国家制度的一次考验,而事实证明中国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拿了高分,再次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部分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影响的西方民众却不能接受这种变化。以中意两国修建集中隔离点为例,中国的隔离点被西方媒体抹黑为“集中营”,而意大利的隔离点却受到了西方媒体的一致好评,映衬出“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狭隘狂妄且影响广泛的思想无疑对中国抗疫话语权的提升造成了巨大挑战。

(三)西方国家加紧打压中国媒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场抗疫战,也是一场舆论战。自疫情暴发以来,中西方围绕该话题的激烈舆论角力就从未停止过。为压制中国媒体的影响力,一向标榜“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某些西方国家政府却一再公开干预中国媒体合法合理的新闻报道工作,想方设法妨碍中国媒体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削弱中国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因《华尔街日报》对中国抗疫工作不实报道且拒绝撤稿道歉而吊销其三名驻京记者记者证合法合理制裁一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抨击中国没有“新闻自由”。两相对比之下,西方国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性昭然若揭,为掩盖自身抗疫不力事实、推卸抗疫不力责任、抵制中国媒体影响力而加紧打压中国媒体的无耻之举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抗疫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力量。

(四)中国抗疫话语存在“杂音”

从自身情况来看,中国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话语还存在不少“杂音”,影响了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话语基础,部分“杂音”甚至被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加以利用,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抗疫工作的评论和宣传报道自然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这些不同的声音绝不等同于肆意夸大问题而忽视成就的“杂音”,也绝不是诸如片面评价、不实报道之类“杂音”大行其道的荫蔽。当前,世界正处于自媒体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和制造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甚至会蓄意制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煽动性的“杂音”,这些“杂音”极易为敌对势力所利用,从而在多方势力的推波助澜下致使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对中国抗疫工作产生片面的认知,制约中国抗疫话语权的提升。

四、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具体路径

为破解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现实困境,讲好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和影响人的中国抗疫话语,首先就要不断完善中国抗疫话语的具体内容,筑牢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的基础。其次,要根据受众实际情况,采用分众化的传播方式来提升中国抗疫话语的传播成效。再次,要充分发掘国家元首、新闻媒体和中国援外医疗队这些主体对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独特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中国抗疫话语的传播,在话语传播过程中合力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

(一)完善中国抗疫话语具体内容

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要求与时俱进地完善抗疫话语具体内容。中国的抗疫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国抗疫话语的具体内容有必要在突显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阐述各项具体抗疫实践活动,客观、连续、动态地反映中国抗疫实践进程。此外,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抗疫工作已经成为世界抗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全球化的大格局来通盘谋划中国抗疫工作,在自身抗疫局势依旧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给予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力所能及的援助,充分彰显出中国抗疫工作高远的战略视野和博大的人类情怀。中国抗疫话语非常有必要阐述清楚这一段抗疫实践。唯有立足本土抗疫实践动态变化,同时将本土抗疫实践和援外抗疫实践相结合,才能将中国抗疫话语讲清楚、讲完整,让国内外受众认知客观真实、全面生动的中国抗疫话语,增强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感染力,进而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

(二)采用分众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不同立场的国家对中国抗疫实践持不同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对中国抗疫实践也有不同的认知。“抗疫话语能不能走进人的内心、拨动人的心弦,入脑入心、同频共振,取决于讲的立场态度和方式方法。”[3]因此,要对不同态度的国家采取相应对外传播策略。对巴基斯坦、蒙古等友好国家着重对外传播“铁杆情谊”“捐赠”等抗疫话语,增强双方情谊和抗疫信心;对敌视国家则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毫不留情地拆穿对方抹黑中国抗疫工作、推卸抗疫责任的伎俩。在划分不同国家对中国抗疫工作态度的基础上,推动分众化对外传播策略的精细化落实则还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力争采用“一国一策”的方式来对外传播中国抗疫话语。以中国援助日本和韩国抗疫物资上的标语为例,标语多采用“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些言简意赅且能引起受众“共情”的表述方式。事实证明,这种务实灵活的对外传播方式对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发挥了显著成效。作为早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日韩两国,此次能够主动与中国合作抗疫,就是分众化对外传播策略具有实际成效的最有力证明。

(三)重视元首外交提升抗疫话语权作用

不同话语传播渠道具有不同的话语传播效力,其中元首外交渠道传播出来的话语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传播渠道的独特优势来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采用电话和视频方式围绕“抗疫”主题开展务实多样的元首外交,既包括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和美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领导人的双边外交,又包括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等多边外交。在这些全球瞩目的外交场合中,习近平总书记既介绍了中国抗疫情况和经验,又给予对方抗疫工作充分尊重和支持,还提出了推动抗疫大局发展的中国方案——倡导世界各国团结抗疫。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外交场合的发言就是对中国抗疫实际情况和中国抗疫方案的最权威阐述,能够在更大范围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提升受众对客观真实的中国抗疫话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四)挖掘提升抗疫话语权的传媒力量

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必须要充分挖掘传媒力量。在争夺抗疫话语权过程中,内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力的中国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急需发挥传媒力量来推动这项系统工程的进展。但是媒体的传播效力对于话语权的提升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客观真实话语内容的传播提供渠道,同时也能为话语“杂音”的传播提供便利。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舆论战、话语权之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有必要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整合,培养广大传媒主体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恪守专业精神、把握舆情规律,加快打造传播旗舰媒体。唯有坚持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统一、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相对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方略,才能尽快形成话语传播合力,传播客观真实的中国抗疫话语,及时戳穿无良媒体基于“后真相”语境下的传播谎言,进而为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激活援外医疗队提升抗疫话语权的潜能

讲好中国抗疫话语,不仅要讲好整个国家抗疫的大故事,还要讲好普通群众抗疫的小故事;不仅要中国人民自己讲,还要世界人民一起讲;不仅要陈抗疫情,还要明抗疫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言行举止以及受援国家媒体和群众对他们的关注,就能在中国抗疫话语传播过程中发挥大故事和小故事相融合、自己讲和他人讲相承接、陈情和说理相统一的作用。在国内抗疫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向那些急需抗疫援助的国家施以援手,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援外抗疫的高义之举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尤其在受援助国家内部引发媒体和群众广泛好评。中国这些宝贵的援外抗疫人力和物力资源就是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有声和无声载体,众多的援外医疗队自身就是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移动平台。在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报道下,他们的话语声音更加清晰、传播面更广、感染力更强,已经成为了中国抗疫话语传播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言一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国内媒体要紧抓这一优势加强与包括援助国媒体在内的国外媒体的传播合作,共同开展合作抗疫相关报道,以达到依托援外医疗队话语传播效果实现“通过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等多种方式积极传播中国的正面声音”[4]的目标,加速破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话语困境,助力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

五、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抗疫战,更是一场围绕“抗疫”主题展开的话语权争夺战。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既要取得抗疫战线的胜利,也要依托抗疫实践成效大力推动中国抗疫话语的传播,主动争夺抗疫话语权。面对本次抗疫话语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5]唯有积极提升中国抗疫话语权,努力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善于与那些意识形态偏见话语做针锋相对的斗争,摈弃以邻为壑、推卸责任的抗疫邪念,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抗疫协同联动机制,才能取得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进而促进人类文明在历经磨难之后顺利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与理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