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建 刘德铁
摘 要: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2020》报告可知,太阳能和风能的新增装机量将于2022年提升25%,并于2023 年超过天然气,于2024 年超过煤炭,到2025年,太阳能将占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60%,风能将占30%。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市场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职业院校需要及时加强专业建设,顺应新专业发展趋势,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衔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能源 专业建设
新能源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是我国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目标所需要的重要能源。中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国,为全球市场供应了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电池片、73%的组件和50%的风机设备。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技能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基地,需要积极探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策略,推进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社会需求、技术人才的培养经验以及实地调研新能源企业及相关院校,对职业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一、专业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传统专业而言,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少,专业人才紧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新能源行业相关企业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区大幅增加。
未来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加,而现有的专业人才数量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人才需求。为此,笔者通过调研了解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状况、岗位需求、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情况等,对比职业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培养方向、学生就业情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等,分析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在专业招生、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见下。
(一)专业招生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数据对比表明该专业招生的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其他专业的招生人数相比,总体招生数量较低。笔者调研了五所职业院校新能源类专业的培养规模,仅有一所院校培养规模为每年100至200人,其他四所院校培养规模均在每年50人以下,培养规模较小。
(二)人才培养定位
笔者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人员并非新能源专业毕业,而是机械、电子、控制等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新能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数据,发现存在毕业生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现象,其专业就业率和對口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在职业院校专业就业率排名中处于较低名次。
(三)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以电学类课程为主,以机械类课程为辅,再加上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课程,职业院校根据设定的培养方向选择增加合适的课程。
二、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做好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
专业建设需要集思广益,依托职教专家、新能源应用相关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等,力求将人才培育方案精细化、合理化。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与本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方向,围绕市场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开发以企业工作内容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开发任务引领型技能实训模块,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设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建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构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生比的合理与否和专任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技术水平与发展空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入校开展教学指导活动,通过聘请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师,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为学校专业建设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其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职工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要求专任教师每年前往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践工作,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基础拓展到技术应用,使专任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做好专业实训规划
在实训平台建设方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且处于发展中的专业,现有的专业教学实训设备适用范围窄、种类少,大部分教学无法利用专业的实训设备,只能开展理论教学。因此,在进行实训设备的选型时,要做好岗位能力需求以及课程教学需求的调研分析,参考世界技能大赛等相关竞赛项目技术文件,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挑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技能学习重点,将课程所需要的实训项目与实训场地的规划相结合,建设适合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训平台。实训平台不但要满足职业院校开设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和新能源储能等课程实验实训教学,还要满足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培训考证及新能源技术相关赛项训练工作的需要。
在平台选型方面,可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多种控制方式的实训平台,师生既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也可进行自动控制。最终达到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风光互补系统设备及部件安装、工艺设计、电气连接及控制线路设计、系统整机调试、运行能力等技术,尽量做到学生所学均为企业所需。
(四)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社会的生产需要,构建以企业工作需要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选准专业技术实际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的具体执行方案,保持传统技术课程与研发课程之间的平衡,以利于构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并且具备学校特色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调整公共必修课课时,整合专业课程,把专业课程分成光伏、风电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三大领域。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行动导向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以项目或任务引领为方向,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最后,采用“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将虚拟资源与现实资源结合。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与实训装置构成的监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分布式发电运行工况,如系统运行状态、当前发电功率、日发电量累计、月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总计等。
结合虚拟仿真等相关技术,让学生进行产品的设计、装配和检验及维护等环节的操练,了解设备的操作。
(五)做好竞赛与教学的对接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以赛促建的方式,以赛级技能为标准,对接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在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日常教学规划中,对师生以竞赛要求为基础,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建设专业实训场地、配置专业实训设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
同时,在课程考核中要合理使用竞赛评分标准,通过将学生日常考核竞赛化,使学生适应更高水平的评价标准,以利于教师从学生中选拔参赛选手,建立选手梯队,提高整个竞赛队伍的实践能力。
(六)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需要与相关企业进行直接的联合培养。职业院校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校内实训阶段,學生要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实践,否则实训教学就会停留在教科书层面,无异于闭门造车。
专业技术的停滞或者落后都会给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造成巨大的障碍,职业院校不仅要对设备的提升进行投资,更要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就业信息,否则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目标不明确,其竞争力也会大大降低。
职业院校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不但能够将专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及时获取政府主导的政策扶持。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在合作中需要充分把握机会,分析岗位需求,以便开设有地方特色、院校特色的课程,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学。
三、小结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方向,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职业院校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引领之下,通过引进更优秀的教师团队、建设更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制定更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更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对接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方式,推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刘芳.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5年内将成全球第一电源[J].世界石油工业,2020(6).
[2]朱海娜. 高职院校的新能源专业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4).
[3]张链,郑宁,朱海娜,等.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8).
(作者单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