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一种“隐性课程”,环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创设与利用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为湖北省武汉市最偏远的地域,农耕文化仍是新洲显著的地方特色。同时新洲历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早在明清时期就因问津书院而声名远播。本着民俗化传承、本土化创新的理念,
为延承历史,着眼未来,新洲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大胆利用常见农作物和农家器具,结合中国风元素,积极加强园所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享农耕之美,品自然之乐”的办园特色。
第一,在幼儿园环境中彰显农耕文化。本着尊重自然、回归本土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尽显农耕特色,着力培养幼儿的农耕文化意识。园内教学楼道间展示了部分农耕器具,供学生认识了解其名称、用途与使用方法。幼儿园还创建了一间独一无二的农家体验室,收集了新洲在清朝与民国时期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品。学生在体验操作过程中,能想象历史时代的生活画面,感知时代发展的变化,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第二,在班级环境中凸显中国元素。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每层楼根据班级特色采用不同色系、不同种类的材料,如青花瓷、脸谱、印染、剪纸、卷轴、中国结、盘扣、伞、扇等,创设统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班级文化。如小一、小二班的青花瓷系列,分别采用立体或是平面的表现形式,从室外到室内,从主题墙到区域,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又如小五和中一班对“结”元素的呈现,各具特色,从细微处逐步渗透中国“结”文化。经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每个班级宛如一个个“小人国”,让班级环境真正让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萌发其审美情趣,促进其健康、和谐、充分地发展。
第三,在班级活动中融入地域特色。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重点打造蕴涵新洲特色“农味”特色区域,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让幼儿能够从小记住乡情,不忘家乡之美。 例如大二班的区域主题为“欢迎来到新洲”,教师收集了新洲名胜风景区的图片资料和地域特产,另外添加了便于幼儿操作的设备——小导游绶带、小喇叭以及部分旅游纪念品等等。学生进入区域就可以通过“旅游”的形式领略新洲本土的家乡风情和人文气息。大一班的“农贸市场”,教师利用废旧海绵、毛线、泡沫、丝袜等材料将幼儿熟悉的“瓜果蔬菜”搬进了活动室,活动课上学生有的买菜、有的卖菜,玩得不亦乐乎。大三班“新洲美食”会让人觉得食欲大增,学生用皱纹纸、旧报纸、透明的塑料管等材料,做出了以假乱真的家乡风味小吃,如小笼包、酸辣粉、烤火腿肠等。在“吃”与“做”、“买”与“卖”的活动中培养了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步入大五班,会让人觉得时光倒流,仿佛来到了新洲当地有名的“花朝节”赶集大会,这里商品种类繁多,有的是手工绣花枕头、有的是手工缝制的工艺服装,更有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家乡工艺品……让人如身临其境般在新洲境内游玩。
在特色环境创设的路上,幼兒园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如何使园所氛围更富地域特点,如何更大效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将环境更好地融入课程……这都是幼儿园教师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让农具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富有农味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家乡独有的乡土文化魅力。
(陈虹,新洲区直属机关幼儿园,武汉 430499)
责任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