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是一种文化教学。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语言学习的主要阶段,在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然而,由于中学英语课堂缺乏传统文化语境、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少,以及中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缺失等原因,不少英语课堂还不能有效融入传统文化, 这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此,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语境,创编英语教材,科学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施教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技巧。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8-0055-03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新的大国形象。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对外交流,推进文化交流与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外交流离不开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英语仍是重要的对外交流语言媒介之一。我国教育历来重视英语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英语教学。实际上,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是一种文化教学。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语言学习的主要阶段,在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学者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2]在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对比中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具有双赢的效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非凡,值得研究和实践。
一、中學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集体智慧结晶,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动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学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融入传统美德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降低英语学习的为难心理情绪,提高学习品质,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夸父逐日”的故事体现了我国人民勇于探索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怕艰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这些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神话故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受益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发扬光大。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学习不仅属于语言学习,还属于跨文化学习。毋庸置疑,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受西方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多是依据教材进行西方国家文化的传授,相比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甚少,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长期缺失。实际上,有效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学生要肯定和热爱自己的母语和文化,学好自己民族的语言,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足够的自信和热爱。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向世界传递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刻认识到自己本国文化的优越性和丰富性,增强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提升他们通过英语传播本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我国文化魅力,更好实现跨文化交流。
(三)有助于优质英语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英语学习属于非母语学习活动,除极少数学生具备与外国人沟通的条件外,绝大多数学生习得英语是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意蕴丰富,文化种类繁多,为新型的英语课堂构建提供了更多教学素材和教育资源。另外,我国学生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喜好与热爱。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拉近了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实现优质英语课堂的构建。
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英语课堂缺乏传统文化语境
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中学英语课堂缺乏传统文化语境,导致传统文化育人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是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注重英语词汇、语法和阅读的讲解,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对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了解不足,无法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讲授英语单词时,教师通常注重英语单词的音标和读法及释义的讲解,以学生能够掌握该单词的读写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缺乏对该单词文化语境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单词的文化语境生疏,学习效果不佳,更无法体会单词意蕴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wolf”这个单词为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该词的语义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实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象征着残忍、罪恶、贪婪和残暴,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狼还有图腾崇拜的含义,是部分民族或部落的精神信仰;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狼还象征着母爱和仁慈,象征着野性和自由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单词释义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两种文化的差异。
(二)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用英语表述西方文化的能力远远高于用英语表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这与中学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无关系。英语教材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目前中学英语教材只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很少有文章单独讲述中国文化。而跨文化交际中表达的是双向的交际行为,绝不仅局限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还包括与对方的文化共享和对对方的文化影响。中学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敏感度降低,并形成思维定式,即认为英语课程是关于西方或英美国家文化的教育,与本国文化无关,这就无法让学生建立客观、公正的跨文化交流观念,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三)中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缺失
调查发现,一些中学生由于无法通过英语课堂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而长期在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兴趣,尤其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和万圣节等节日,却对本民族的节日缺乏足够的热情。究其原因,这和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方向偏颇、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失衡有关。很多英语教师虽然具备传播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意识,但由于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教学水平有限,没有充分意识到母语和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能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而生搬硬套式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生硬,不利于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研究指出,“部分教师没有精心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而是对其进行随意组合开展教学,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吸收能力,过度追求教学内容的‘高大上”[3]。此外,一些英语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英语教学成绩和英语学习效果,而忽视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导致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弱化和边缘化,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学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
英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既关涉西方文化环境,又包括本土文化环境。作为英语教师,要平衡英语文化环境与本土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有机融入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学生在文化对比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尝试提出中学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策略:
(一)在英语课堂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发生,这种文化语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释义和文本内容,教师往往会较多地讲授单词和文本背后所反映的西方文化,而较少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文化干扰的现象,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产生歧义。虽然英语学习离不开相关的文化语境,但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语境并非是对西方文化语境的简单复制,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对教学进行重构,学会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生态语境,让学生在文化对比学习中认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比如,在讲解“Western Festival”这节课内容时,教师不应该只针对西方节日进行讲述,还应该融入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如在讲解西方情人节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讲解中国的“七夕”节,让学生在对比中西方情人节的异同中对本民族的节日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讲解西方圣诞节时,教师要对比讲解中国的春节,引导学生对两个节日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现在社会一些青少年喜欢过圣诞节的原因,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节日为主题,创设更多的传统节日情境,让学生在不同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创编英语教材,科学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学科知识承载的主要物质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教材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首先,教师要基于现有教材进行内容改编,丰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接触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和感知力。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基于英语教材话题和精读教学内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自主阅读,以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剧编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输出课外阅读所得,检测傳统文化学习实效。最后,教师在对教材上的
单词、语法和文章进行讲解时,要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异同,通过文化差异性分析,增强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避免英语学习可能产生的负迁移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技巧。
(三)提升中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施教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水平决定课堂的育人效果。整体而言,目前英语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总体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课堂要成为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平台,提升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重要前提。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意识到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从整体上提升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外出学习、校本培训、经验分享等方式,使英语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使命感,提升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类的经典著作、开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实践水平,在加深对传统文化了解认知的基础上践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
(张佳,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中学,河北 唐山 06400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 3.shtml,2017-10-18.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6):28-32.
[3]吴绍华.浅析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落实[J].教师教育论坛,2021(8):61-62.
[4]周瑛,李晓萍.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227.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