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军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胃溃疡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溃疡高发位置还包括十二指肠、食管,其中胃溃疡的发病率最高,其发生和胃黏膜损伤、胃酸过量分泌、Hp(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1],其中Hp感染的临床出现率最高,对其具体的病机目前还未明确,研究指出和胃黏膜的防御、攻击因子失衡有关。目前胃溃疡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2],临床药物较多,如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通常选择联合用药,阿莫西林作为基础用药,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本文意在分析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的临床疗效,选择患者共计120例,现报告如下。
选择在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共120例(2019年8月—2019年12月)。
纳入标准:①接受X线钡餐以及内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②均为Hp感染所致的胃溃疡,即Hp阳性;③存在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等胃溃疡基础症状;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⑤认知、精神状态正常。
排除标准:①处于特殊期的女性患者;②肝肾等其他脏器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③正常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④不遵医嘱治疗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⑤后期失访的患者。
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120例患者分为60例/组。对照组:男:女=38:22;年龄:28~64(43.26±10.15)岁;病程:1-5(3.21±1.02)年。观察组:男:女=36:24;年龄:26~65(43.38±10.20)岁;病程:1-6(3.34±1.11)年。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0例胃溃疡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在上述基础上:
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方案。40~80 mg奥美拉唑与100 mL生理盐水相溶,静滴,1周后若无出血,则改为口服,剂量为40 mg/天,持续用药四周。阿莫西林口服,3次/天,0.5 g/次。
观察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方案,阿司匹林用药方式同上,泮托拉唑先静滴,40 mg~40 mg泮托拉唑与生理盐水100 mL相溶,1周后无出血,则改为口服,每天40 mL,持续用药四周。
1.3.1 各症状消失时间
症状包括:嗳气、腹胀、上腹痛以及溃疡。
1.3.2 治疗效果
治愈标准:经过4周的治疗后,患者胃痛、胃酸等症状全部消失,接受胃镜检查发现溃疡完全愈合,且Hp阴性,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
显效标准: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溃疡面愈合90%以上,Hp阴性,胃黏膜充血水肿减轻。
有效标准:治疗后症状减轻,溃疡面愈合50%以上,90%以下,Hp阳性。
无效标准:症状未改善,溃疡面愈合低于50%,Hp阳性。
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3.3 不良反应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皮疹、腹泻等。
1.3.4 对比Hp清除率和复发率
持续随访6个月时间,统计复发率。
如表1中数据所示,观察组患者嗳气、腹胀、上腹痛消失以及溃疡愈合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各P<0.05。
表1 各症状消失时间(,天)
表1 各症状消失时间(,天)
如表2中数据所示,2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数据更高,P<0.05。
表2 治疗效果[n(%)]
如表3中数据所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不良反应[n(%)]
如表4中数据所示,2组Hp清除率均较高,P>0.05,但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Hp清除率和复发率[n(%)]
胃溃疡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也发生巨大改变,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很多人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长期以往,胃部受损,其中男性饮食不节的情况更为明显,尤其是中年男性,因此,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灼烧感等,需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更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3]。胃溃疡发病和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胃部黏膜壁损伤,发生感染,导致溃疡。目前抗菌药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在清除致病菌的同时,修复胃黏膜[4],减少胃酸分泌。胃溃疡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无法根治疾病,后期容易反复发作,单一用药效果差,主张联合治疗[5]。
阿莫西林属于非常常见且应用范围非常广、应用率很高的一种抗菌药物,其在酸性环境中也可发挥药效,强力穿透细胞膜,经口服后吸收率高达90%以上,是胃溃疡的基础治疗药物[6]。阿莫西林的抗菌谱类似于氨苄西林,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当,但阿莫西林的酸性环境耐受力更强,能够更快速的穿透幽门螺杆菌,迅速水解药物的有效成分(内酰胺基),生成肽键,具有较高活性,和细菌体中的转氨酶竞争性结合,阻止转肽酶向糖肽转化,使细菌无法获得足够的糖肽,无法合成细胞壁,进而崩解,达到消灭病菌的作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在酸性环境中立刻溶解,作用于胃黏膜的细胞壁上[7],提高胃部细胞分泌的活性,转化成亚磺酰胺,发生一系列的不可逆性反应,对H+和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减少胃酸的分泌量,促进胃黏膜细胞壁上的H+排出到胃腔外[8],发挥治疗作用,近些年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多,细菌耐药性提高,逐渐降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整体疗效,导致越来越多胃溃疡患者久治不愈,疾病反复发作[9-11],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泮托拉唑(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可在胃部细胞黏膜上选择性发挥作用,对H+和K+-ATP酶活性进行抑制,减少胃酸分泌,其在弱酸环境中的药效稳定性高于奥美拉唑,进入机体后迅速激活药物因子,和质子泵活化位置的两个位点结合,不影响胃部其他活化酶的一系列功能反应[12],并且奥美拉唑还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使胃酸作用的速度降低,整体疗效更好。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说明泮托拉唑可更好地缓解疾病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提示泮托拉唑的安全性更高,根治性更强。原因在于,泮托拉唑还可止血,且半衰期长于奥美拉唑,对药物代谢无影响,因此安全性更好。
总之,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