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歆 黄天琦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进建筑工业化转型迫在眉睫。在“双碳”目标下,为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方向[1]。
现阶段,预制构件供应商企业规模不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成本。随着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和造价管理越来越严格[2-3],建筑企业急需改变传统的采购模式。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与选择预制构件供应商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存在不同观点。李良树[4]认为,装配式建筑结构是由各种模块化结构组装而成,包括预制件的规模化生产和系统化组装。曹家玮等[5]认为,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实现建筑部品部件预制加工,并根据系统集成方法在施工现场进行建筑装配。
依据建筑材料类别不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可以划分为砌体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混凝土结构体系[6];按照装配化程度不同,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全预制装配式建筑、半预制装配式建筑两大类。
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现场施工人员少、部件构件设计精准到位、构件质量便于把控等特点,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7-8]。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对比见表1。
表1 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对比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是指按照建筑设计规格进行预制加工而成的建筑构件[9]。装配式预制构件供应商是指以销售和供应装配式预制构件产品为主的厂家。
从预制构件的资源获取难易程度和资源/资金占有程度两个方面对预制构件供应商进行分类[10],建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分类矩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分类矩阵模型
由图1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分为4种类型。其中,A类供应商提供的预制构件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说明供应商具有较强的加工能力,但此类供应商数量有限;B类供应商提供的预制构件技术含量高,但在市场上并不常见,且因供应商数量少、交货时间长等导致采购成本过高;C类供应商主要提供标准产品,需求量大,占用买方大量资金;D类供应商提供的预制构件产品质量高,且供应商数量多,产品供应充足,增值能力不大。
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基本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潜在影响因素。江晓欣等[11]指出,装配式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产品合格率、合同履约率、新技术开发投入比率、顾客满意度等。赵辉等[12]指出,装配式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水平、供货能力等。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结合问卷调查、文献梳理等方法[13],筛选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体系的11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见表2。
表2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体系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续)
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科学合理性、针对性以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五大原则[14-15],对各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关键性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关键性影响因素
由表3可知,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合格率、质量管理水平两个二级指标。其中,产品合格率越高,说明产品质量越好;质量管理水平是供应商经营管理水平与工艺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产品费用包括产品价格和物流成本。生产交货能力包括柔性生产能力和柔性送货能力。其中,柔性生产能力[16]是指供应商在面临市场需求波动时表现出的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其中,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供应商财务状况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合同履约率。其中,合同履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信誉越好。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17],见表4。
表4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续)
本文以三个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甲、乙、丙为例进行分析。供应商甲在产品质量和产品费用方面优势突出;供应商乙在生产交货能力、产品费用、产品质量方面优势突出;供应商丙在财务状况和综合能力方面优势突出。首先,通过对评估目标矩阵进行分析,建立层次性结构模型,形成两两对比的评估矩阵;其次,计算各层指标的平均权重值;最后,进行目标层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各指标之间的量化比较标准见表5。
表5 各指标之间的量化比较标准
(续)
基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之间的关系,确定甲、乙、丙三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构建影响指标系数比判断矩阵和整体指标权重比判断矩阵见表6和表7。
表6 一级指标系数比判断矩阵
表7 一级指标权重比判断矩阵
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公式如下
图2 甲、乙、丙三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层次结构模型
式中,AW表示各指标综合权重向量;Wi表示各指标优先权重向量;n表示指标个数。
计算得到λ=5.213 4。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得到
一致性比率CR=0.047 6<0.1,说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进而计算得到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生产交货能力、财务状况、综合能力在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405 1、0.132 6、0.310 4、0.101 8、0.050 1。
同理,计算得到各二级指标权重,见表8。
表8 二级指标权重
基于以上计算结果对甲、乙、丙三家供应商进行筛选。首先,设置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标准;其次,邀请相关专家对各指标打分,得到各指标平均值;最后,进行权重计算,得到各供应商最终得分,并按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三家供应商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得分见表9和表10。
表9 三家供应商二级指标得分
表10 三家供应商一级指标得分
综上所述,三家供应商选择的优先顺序是甲、乙、丙。从产品质量、产品费用和企业财务状况指标考虑,甲是最优选择。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柔性生产能力和柔性送货能力也十分重要,而乙的柔性能力突出,因此甲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丙的综合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甲可作为优先选择的供应商,乙可作为第二选择的供应商,丙可作为储备选择的供应商。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基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特点,归纳出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此构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考虑了选择预制构件供应商的基本指标,如价格、质量、交货率等,而且考虑了供应商长期发展指标,如创新能力、柔性生产能力等。同时,指标权重的确定考虑了供应商及产品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以期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