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峥嵘 唐长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广西北海 5360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休闲旅游。近年来,选择短途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郊外游或乡村游的优势便随之凸显出来,乡村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1]。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指导措施,即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支持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创新表现形式,开发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由此可见,国家已在政策方面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
北海地处中国南端,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26′~21°55′34″,和迪拜、马尔代夫、迈阿密近乎在同一纬度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天然的旅游度假胜地。在旅游交通方面,北海同时拥有国际邮轮母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此外,北海于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北海成为广西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包括乡村地区传承至今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乡村聚落、生活方式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这些都是乡村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2]。北海的乡村文化除了本土的农耕、海洋文化,同时也有客家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见表1)。
表1 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在对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中发现,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呈现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且特色鲜明,单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来说,北海集海洋文化、历史文化和聚落文化于一体,不与国内外其他滨海城市雷同,其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第二,乡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遗迹、文化名人和民间传说较多,如涠洲岛盛塘古村以珊瑚石建造的盛塘天主教堂最为出名;璋嘉老屋村和曲木村以客家传统古村落闻名,村中保存有完好的客家土围城、古树、古祠、明清古宅等;合浦石湾村港口是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南方航道的始发港,中原与岭南各地的货物多在此集散,许多外国人来华朝贡或通商便由合浦经广西北上中原,由此奠定了北海千年海上丝路文化的基础。第三,北海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并不充分,且部分村落历史遗存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亟待修复、保护和传承。
北海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北海整体旅游经济,其发展情况可以从历年的旅游收入数据指标中反映出来,笔者整理了2015—2019年北海境内外游客接待量及其消费额等数据(见表2)。
由表2可知,2015—2019年,北海国内游客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游客接待量、入境旅游收入皆有明显的增长。2015年,北海国内游客接待量为 2 14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4%,到了2019年北海国内游客接待量为5 278.85万人次,与2015年数据相比翻了一番,同比增长也接近一倍,达34.1%。国内旅游收入在2015年为219.73亿元,2019年为694.63亿元,可见2015—2019年北海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乡村文化旅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表2 北海2015—2019年旅游收入指标
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主要的两大问题便是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一方面,北海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乡村道路硬化不全面,道路不宽广,且公共交通较少。乡村交通设施的完善影响着乡村旅游可达性,对于游客而言,只能通过搭乘小型车辆前往乡村旅游目的地,仅对自驾车游客较为友好。此外,北海乡村宾馆民宿等留宿设施不健全,星级以上宾馆较少,无法留住游客过夜。另一方面,北海乡村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北海游客接待量和消费额度虽连年攀升,但大多数游客只是在北海城区各大知名景区或涠洲岛驻足,在北海停留至多2~3天,短途旅客1~2天便转向其他城市,这说明乡村旅游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从根本来说,是宣传力度的问题。北海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部分源于乡村,如曲木村客家文化、多蕉村圩市文化、田头屋村古窑文化等,它们古朴而优质,却鲜为人知。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3]。根据表1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结合北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六种北海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文化创意模式是一种以文化为元素,利用不同载体使文化得以重构和再造的模式,该模式在当下广泛运用于旅游产业,如文创产品、旅游演艺等。一方面,北海拥有民间文学(如《合浦还珠》)、传统曲艺(如公馆木鱼、木偶戏)、传统技艺(如贝雕、制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将这些特色非遗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小品、微缩模型、音像制品、伴手礼等。另一方面,北海拥有千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关部门要积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的 开发。
可从两方面寻求文化创意模式的实施路径。第一,开发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将合浦烟楼村海丝首港景区、北海园博园碧海丝路大剧院、合浦汉墓博物馆及其他能表现“海丝文化”的景区或景点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并将该路线沿途的创意美食、美宿、车船、娱乐和旅游商品均打上“海丝文化”标签,打破游客对“来北海只看海”的固有认知。第二,邀请相关团队,打造《印象海上丝绸之路》或《海丝千古情》等系列节目,将文化通过高端的旅游演艺形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强化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效应。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出。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特定区域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通俗来说,即原住民在原地自主地保护自己的文化[4]。生态博物馆模式,旨在依托北海乡村聚落文化中的客家文化和海洋文化中的疍家文化进行北海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客家文化与疍家文化皆保留着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民居与宗祠庙宇等建筑文化、婚丧嫁娶等传统礼仪、节庆与祭祀文化等,可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并以生态博物馆的形态呈现出来,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又要令游客深度体验异文化,满足游客好奇心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对北海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艺术乡建是以艺术的方式直面乡村发展态势和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从而引发社会层面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方式。艺术乡建既可利用本土艺术文化资源在传统村落中呈现,也可利用外来都市艺术文化导入在新型农村中呈现。前者可选择本土某一艺术资源优势较为集中的乡村进行布局,如在北海贝雕艺术资源较为集中的村落打造乡村贝雕艺术品牌,从高雅的贝雕装饰墙画和屏风到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贝雕茶具和餐具,再从以历史传说为叙事载体的贝雕漫画故事连载,到符合大众审美又便携的贝雕书签等伴手礼,雅俗共赏的贝雕艺术作品荟萃于此,再结合直播电商,打出流量“组合拳”,形成以传统贝雕艺术为主体的乡村支柱产业。后者则要以新农村为载体,引入高端民宿、风格商铺、文创艺术活动等业态,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常开展年轻人热爱的音乐、美术、文创等艺术活动,并激活夜间经济。在这方面,北海“网红第一村”流下村已初步取得成效,可作为艺术乡建模式推行的典范。采用艺术乡建模式,促使乡村文化进入现代文明视域中,对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北海乡村历史文化丰富,其中晚清建筑文化和近代开埠文化较为杰出。例如,北海东郊的高德老街距今约有200年历史,始建于清末,共由五条街区构成,是具有古朴历史风格的近代建筑群,其中高德三街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商铺、街巷格局等历史风貌。可对这部分原始的建筑街区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即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打造“码头商业风情街”,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参观。除此之外,北海还拥有一批领事馆、教堂、医院、洋行、女修道院、学校等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群是见证中国近代开埠文化的重要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对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研学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可将这些建筑群体作为历史主题街区开发的载体,打造“开埠文化街区”或“西洋圩市”,进一步提高北海乡村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以乡村产业文化为依托,建构工业遗风旅游开发模式,发展赤江古窑文化和白龙南珠文化。北海铁山港白龙村是南珠的发源地,曾被列为广西特色文化名村,现有3A级景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可利用该遗址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如采珠过程和加工工艺的数字展示或现场展示、增加游客参与体验项目、推出与珍珠有关的伴手礼等。对于铁山港赤江古窑制陶技艺,可利用传统工业遗留的手工技艺,使游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密接触,加深游客乡村文化体验游的感触,提高游客满意感,在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形成一种“乡村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5]。
特色村落模式旨在将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围绕北海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特色村落模式的子模式,如海洋非遗古村落模式,疍家渔民村落模式,客家传统古村落模式,红色印迹村落模式,现代艺术乡村模式,古窑陶瓷之都模式,珠乡贝雕之乡模式等,从而带动乡村地区文化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北海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促进北海整体旅游事业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对北海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资源特点进行了调查,对北海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据此提出有助于完善与促进北海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6种旅游开发模式,即文化创意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艺术乡建模式、主题街区模式、工业遗风模式和特色村落模式等,希望为国内其他地区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