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彬 施卫兵,2 崔何晴 郭锦晨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1 2.安徽省施卫兵名中医工作室 3.安徽中医药大学
胡国俊(以下尊称胡老)出生于皖南新安中医世家,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胡老自幼随父学医,尽得真传,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作为安徽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高级别专家组专家,通过亲临一线和远程会诊等方式,参与诊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其辨治疗效满意者众多。现将胡老辨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和临证用药特点介绍如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新冠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1]。关于疫病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提出了“五疫”与“三年化疫”之说,“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不仅阐明了“疫”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广泛的传染病,而且提到其传播途径是通过口鼻而入,预防的方法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自序》中提到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在《温疫论·上卷·原病》中指出:“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而有其气。”[2]说明异常的气候、环境变化对瘟疫具有影响。清代新安医家王勋[3]在《慈航集》中提出寒邪致疫的观点:“凡大瘟疫之年,或冬无雨雪,或夏多亢旱……,殊不知病因受寒引动内火,太阳、阳明合病,其为半表半里证明矣。”胡老遵前贤之旨,认为气候异常是新冠肺炎发生的环境条件,湿邪是促使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因素,且贯穿本病始终[4]。邪气由外入里,由浅入深,而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湿与寒合,或湿与热结,或郁而化火,壅塞气机,闭肺困脾,久则耗伤气阴,损及脉络,累及其他脏腑,是新冠肺炎主要病机,导致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纳差、乏力、肢体酸痛、便溏等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2.1 四诊合参,尤倡舌诊 中医四诊是辨证的基础和前提,《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5]113从《脉经》《濒湖脉学》到《脉理会参》,中医历来重视脉诊的作用,但《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强调:“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6]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四诊采集,在客观条件限制下,进行有效的切诊难度极大,因此应更加突出望、闻、问三诊的作用,胡老尤其重视舌诊的意义。在《灵枢》中即有“舌纵涎下,烦,取足少阴”及“舌本烂”等记载,《素问》有“舌上黄,身热”及“舌焦唇槁,腊干咽燥”等关于苔色的记载。至明清时期,《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以及《伤寒舌鉴》《舌镜》等望诊及舌诊专著的问世,一改以往重脉诊而轻望诊的风气。胡老指出,临证舌诊需要结合舌之形、色、苔、质,进行综合分析,如见舌有裙边齿痕,其质红苔黄薄微腻,此乃湿热蕴聚克伐脾土,或脾土本虚又遭湿热瘀浊之邪蕴阻中焦,不能仅凭齿痕或花剥苔,就一味补虚培土。又如《杏林耘耥·说理》中言:“舌色之淡红有偏于淡之淡红,有偏于红之淡红,偏于淡之淡红大多为气阳偏虚,或气血不足,属于八纲里、阴、虚、寒;偏于红之淡红大多属于气阴两虚,或阴虚有热,属于八纲中的里、阳、虚、热,虽里虚相同,但阴寒与阳热却有本质不同。”[7]胡老指出,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舌苔各不相同,不同的舌诊结果也预示着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转归。临床观察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腻苔多见,从侧面证明了新冠肺炎致病因素以湿邪为主,另外发现腻苔持续时间长、改善慢者,病程则相对较长;腻苔减退,病情向愈;老年患者腻苔较多;兼有舌形偏胖大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8]。梁亮等[9]研究提示,新冠肺炎轻症痊愈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舌诊常睹薄白苔及薄黄润苔,而厚腻苔、焦燥苔、积粉苔往往提示中焦蕴毒或胃败津伤,预后均欠佳;舌根无苔多提示疫毒久羁不去,阴精耗竭,肾阴大伤,预后不良;舌苔薄白润泽为顺证,预后向好;舌苔焦燥或厚腻或无苔,提示邪盛正虚,为逆证。因此,舌苔可以作为判断新冠肺炎病机转归的重要依据。
2.2 湿邪为患,强调“三脏分消” 新冠肺炎患者以低热、身热不扬、气短、乏力、全身困重倦怠、胸闷脘痞、腹胀腹泻、呕恶纳呆、大便黏滞不畅、舌苔腻等为主要且最常见的症状,病势迁延缠绵,潜伏期长。胡老结合临床分析认为,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变过程与湿邪致病特点相吻合,进一步指出湿邪是影响疾病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治湿之法是治疗的关键。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舌苔均以腻苔为主[10-11],亦佐证了湿毒邪气缠绵迁延的致病特点。胡老强调“湿邪并非独伤人”,余国珮宗《黄帝内经》“水流湿,火就燥”和《周易参同契》“坎离理论”提出“燥湿为纲”,在《医理·医法顺时论》中明确指出“时运迁改,则其气有变,大都总以偏干偏湿为乖厉之气,故以燥湿为病之提纲,或兼寒兼热为变”[12],说明湿邪致疫易与寒、热相兼。观新冠肺炎临床病例,疾病初期,湿与寒合多见,以寒湿伤人为主;疾病进展,多表现湿热蕴结之证;恢复期,病情缠绵难愈者多兼夹气阳亏虚,湿浊不化之象。胡老指出,湿邪之治,离不开肺、脾、肾三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13]新安医家历来重视脾胃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从汪机“营卫一气论”用参、芪补脾,到孙一奎“命门火衰论”用地、附、桂补肾,为后世治湿提供了有益借鉴[14]。胡老宗新安医家之旨,据其临证、抗疫治验并结合吴鞠通[15]“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也”之理,创见性地提出“治湿不离肺,治肺不离气,其法当宣;治湿当固本,脾肾同调,其法宜温”的论治法则。临床诊治时,胡老活用古法而引申触类,以祛湿为本而随证化裁。若病重在肺者,当辨外感内伤,外寒袭肺者,宜宣肺散寒,方选桂枝汤、小青龙汤、止嗽散加减治之;痰热郁肺者,宜肃肺化痰,方选清金化痰汤、苇茎汤以化裁;若湿热中阻,病重在脾者,当以健脾化湿为要,常用三仁汤、大健脾丸、藿香正气散加减。然施治之时,当明辨湿热之偏重;若热重于湿者,当继辨其热在卫、气、营、血之不同;若湿重于热者,又可分上、中、下三焦之侧重;若遇脾肾阳虚之体,则无以蒸化湿浊,此当温通为治,宗新安孙氏之法,喜投桂枝、干姜、附子、肉桂之类以温肾暖脾。
2.3 明辨干咳病因,倡导“分期治咳” 咳嗽辨病因有外感内伤、感寒受热之分,辨病性有“金实不鸣”“金破不鸣”之异。孙一奎在《赤水玄珠·论嗽分六气无热无寒》和《赤水玄珠·论湿痰生嗽》的章节中提到,外感咳嗽常由风寒湿燥火引起,与四时季节变换息息相关,故病因不同,治法有异。胡老长期诊治肺系之疾,认为咳嗽之疾尤为复杂,在其《肺恙求真》一书中就提到咳嗽有顽咳、闷咳、虫咳、伏风致咳、瘀血致咳、感染后咳嗽、喉源性咳嗽等不同种类,并详论了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胡老根据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将新冠肺炎咳嗽分为初期咳嗽、进展期咳嗽和恢复期咳嗽,并指出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明机方能活法,咳嗽虽其位在肺,然其本亦与湿邪相关。如新冠肺炎患者初期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痰,常伴咽与气管部位瘙痒感,此乃病起于外感风邪,与湿邪相兼为患,早期湿未盛,痰未成,风性显,治当祛风解表、肃肺止咳,同时应兼健脾化湿,截痰在未成之时。胡老强调,干咳也有虚实之异,如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或素体本虚者,感受湿邪之后出现干咳,但咳声低微,或痰少难咳,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腻,脉浮虚而无力,此时湿已生痰,却因肺气虚而无力外排,表现为无痰的症状,治当补益肺气,促痰外出。湿邪久蕴酿痰,若逢阳盛之躯则化热,遇阴盛之体则生寒,故治当明辨寒热之异。对于痰热壅肺,色黄质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当以千金苇茎汤加葶苈子、桑白皮、鲜竹沥,泻肺化痰以止咳;若为寒痰凝滞,或水饮上渍所致面色青晦,咳嗽胸闷,口淡喜唾,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沉弦者,宜用小青龙汤加皂角,重用桂枝、细辛,温肺化痰以止咳。其中皂角性味辛温,温肺豁痰、攻坚散结,对寒痰水饮凝滞而致咳喘胸闷气促者甚为合拍;胡老用桂枝量至15~20 g,非但温肺散寒,更具降逆止咳平喘之用;细辛用到10~15 g,其散寒止咳平喘作用尤著[16-17]。胡老指出,有进展期干咳无痰者,多因湿浊重滞黏腻,阻塞气道,肺气失宣所致,此当行气化湿,宣肺畅气,促痰外出为要。对于恢复期咳嗽,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胡老主张补肺之气阴,固后天之本以止咳,标本同治,使脾气健运,则湿邪可化,痰无所生。此观点与很多专家学者大致相同,如范永升教授等[18]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肺为母子相生关系,恢复期当注重健脾益肺,有时则需益气通阳利湿。
3.1 虫蚁搜风治咳嗽 胡老治咳,以寒热虚实为纲,辨风邪恋肺、寒湿阻肺、湿热蕴肺、痰火壅肺、气阴亏虚等不同。针对新冠肺炎而言,强调“分期治咳,明辨病因”。对于风邪恋肺所致咳嗽、咽痒,迁延不愈者,胡老喜用僵蚕、蝉蜕、全蝎、地龙、蜂房等虫蚁搜风之类,胡老认为,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莫如虫类,盖取“虫蚁迅变,飞走之灵性”。汪昂《本草备要》言蝉蜕“其性轻虚而味甘寒,故除风热”[19]453,僵蚕“性轻而宣,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19]452。蝉蜕偏于疏风,僵蚕善于化痰,胡老常配伍使用,共奏疏风化痰之功,风痰邪轻者可求速效。咳嗽咽痒日久不解,甚至化热化火者,则以全蝎、地龙相配。地龙在《证类本草》以及《本草纲目》中谓其味咸、寒,《本草备要》记载白颈蚯蚓:“蚓,土德而星应轸水,味性咸寒,故能清热。”[19]455东垣曰“蝎乃治风要药”[20]。两者合用,一升一降,既息风通络、化痰平喘,又调畅肺气,疗效甚佳[21]。风寒袭肺、寒痰阻肺咳嗽者,胡老常配露蜂房,《本草再新》谓其入肝肺二经,具有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温肾助阳之功效。
3.2 蚕沙性凉清湿热 蚕沙始载于《名医别录》,记载其原蚕屎,温,无毒,《本草经集注》更名为蚕沙。蚕沙以晚者为良,因此也称晚蚕沙。《本草求原》言其为风湿之专药,《本草备要》云其:“治风湿为病,肢节不随,皮肤顽痹,腰脚冷痛。”[19]453方书谓其性温而味辛甘,有祛风除湿之功效。胡老认为,春蚕以桑叶为食,桑叶性寒,僵蚕性平,何以蚕沙独温?其味辛甘当秉性凉也。胡老进一步考究蚕沙之性,发现王孟英《霍乱论》所载治疗热性霍乱之蚕矢汤,乃以蚕沙为君药,《慎斋遗书·用药权衡》中谓晚蚕沙有祛上焦风湿热之功效,均佐证了蚕沙其性当寒凉,而具清热祛湿之功也。胡老临床运用蚕沙为君药,组方治疗湿热下注之足赤肿痛、湿热郁遏之憎寒发热、湿阻中焦之呕恶脘痞、湿热扰动血室之崩漏等,均获奇效。新冠肺炎以湿热为要,故胡老用蚕沙与清热利湿之品相合治之,莫不应手取效。
3.3 附配芩、连治发热 《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5]108其中湿温(瘟)是因湿热疫疠之邪经口鼻而入,蕴结中焦,阻滞气机,湿热熏蒸弥漫而成,与新冠肺炎之湿热之邪病机特点颇为相似。胡老[22]以为,湿瘟后期常中阳不宣,以致湿热胶结,氤氲淹缠,发热稽留不退,湿阻中焦,腑气不和而致大便溏泄,此时用附子与黄连相配,黄连苦寒以燥湿泄热,附子辛热既可鼓舞脾阳,又可反佐黄连苦寒之性以止泻,相得益彰,借上法治新冠肺炎脾虚湿胜之发热、溏泄者,可建奇功。新冠肺炎患者中很多素体偏虚,感邪后表邪入里化热,呈发热日久不退之症,投辛热伤阴,投苦凉遏阳,此时宜以黄芩清泄在里之肺热,配伍附子温中强体,两药配伍既助阳气转运,又清泄以透邪外出,为两全之法。现代医家多畏附子之毒及其峻猛之性,临床使用者鲜少,然胡老家传有“附子十配”之用,除与芩、连相配治湿温、发热,亦可与代赭石相配治崩漏,与石膏相配治风水,与丹参相配治胸痹等临证治验可资借鉴。
3.4 石膏巧配灭余焰 石膏首载于 《神农本草经》,谓其:“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23]而《新修本草》《名医别录》等则谓其性大寒。张志远言“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病实热证中非为禁忌药物,可与辛散药物配伍应用[24]。《本草备要》言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19]426寒能清热泻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益气、生津止渴。胡老认为,石膏乃退热良药,无论邪热稽留于内外表里皆可应用,关键在于辨证得当,药证合拍,配伍适宜。对于新冠肺炎恢复期,症见乏力纳差、低热、五心烦热者,多因湿热久稽,耗伤气阴,余热未消所致,针对此证,胡老喜用补气养阴之剂兼佐少量石膏,取其甘寒之性以清热益气生津,多用生脉散配石膏气阴双补,兼清余热;对于恢复期正气不足、发热缠绵不解者,则以补中益气汤配石膏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陈某某,男,56岁,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2020年3月15日因发热就诊,核酸检测阳性,住院隔离治疗。入院时发热,咳嗽,胸闷气喘,痰多而白,口不干苦,饮食一般,寐差,舌淡,苔白厚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62×109/L,淋巴细胞计数0.35×109/L,C反应蛋白6.01 mg·L-1;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肺部感染。经治14天后,肺部感染灶基本吸收,症状有所好转,但核酸检测仍然阳性。4月1日胡老会诊,患者仍有低热,以午后发热为主,伴口苦口干,乏力,纳寐一般,烦躁不安,多梦盗汗,舌淡苔薄黄而腻。辨证:湿热留存、气阴暗耗,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法。处方:薏苡仁30 g,滑石10 g(包),白豆蔻15 g,厚朴10 g,茵陈10 g,桑叶30 g,知母10 g,生石膏30 g,黄芩10 g,黄连10 g,百合20 g,南沙参20 g,五味子10 g,夜交藤15 g,干姜3 g。 共3剂,水煎服。
4月5日二诊。患者口苦口干好转,上方去黄芩,石膏减量为20 g,加蚕沙20 g、淮小麦20 g。共3剂,水煎服。
4月9日三诊。体温正常,诸症大减,惟纳食不馨,上方加沉香曲10 g,继服5剂。
4月15、16日两次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诸症皆愈,予以出院。
按:该案是新冠肺炎普通型中年男性患者,经治后症状缓解不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难以转阴,胡老会诊时以低热,午后发热为主,伴口苦口干,乏力,纳寐一般,烦躁不安,多梦盗汗,舌淡苔薄黄而腻。四诊合参辨治为余热未尽,气阴耗伤,虚实夹杂之证,湿热贯穿始终。因此一诊以茵陈、桑叶、生石膏、黄芩、黄连清利湿热,且以石膏用量为大,因患者初期热象明显,缓解期意在清未尽余焰;百合、南沙参、知母力求滋阴,以补耗伤之气阴;湿不离脾,而且苦寒之剂需兼顾脾胃,故治湿以薏苡仁、滑石、白豆蔻、厚朴相配,取“三仁汤”之意,分消利湿,亦使孤热难存;药用干姜,振奋阳气,与石膏、芩连相伍,去性存用,辛散湿热,同时防芩连苦寒败胃,健固中州;佐以五味子、夜交藤宁心安神,求阴阳平衡,脏腑通调。二诊症状好转,热象不显,因此酌情减少清热苦寒药,湿邪仍在,因此加用蚕沙以助湿退,淮小麦养阴安神且收敛止汗,乃对症加减之法。三诊诸症大减,只加沉香曲补益脾胃以助后天之本,后天得充,方能正气恢复,邪退身安。此案胡老以清热祛湿为主,兼顾病久脾胃亏损、气阴暗耗的病证特点,明机活法,处方严谨,立法周全,遣方用药体现了胡老辨治新冠肺炎理法方药的特点和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了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胡老基于经典,结合新安医学地域特点和自身抗疫诊疗经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新冠肺炎辨治方法与思路。四诊信息采集时,重视舌诊的作用,认为舌苔变化可反映疾病病机转归;针对新冠肺炎主要的致病因素和常见症状,提出“三脏分消治湿”和“明辨病因,分期治咳”的治则;遣方用药时,善用虫蚁搜风之品治咳嗽,喜用蚕沙清利湿热,巧用附子、黄芩、黄连、石膏等药配伍治疗发热,疗效确切。胡老辨治新冠肺炎,精准把握病因病机,治法明确,药物配伍特色鲜明,其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