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德
(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有限公司,新疆 伊犁 835808)
多胎羊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能够为养殖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多胎羊的推广应用范围逐渐增加,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当前在新疆地区推广应用较好的多胎羊主要有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以及湖羊,具有较强的繁殖力,能够实现一胎产2 个或多个羔羊。
与传统肉羊品种相比,多胎羔羊的管理要求更高,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多胎羊的生育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充分发挥多胎羊的生产特征,达到较佳繁殖效果和养殖效益。
(1)选址及布局
场址选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在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登记备案。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防疫环境好,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要求,远离村舍及交通主干道的地方。按标准布局,设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等。
(2)标准化圈舍建设
根据养殖规模,参考《肉用山羊舍饲养殖场建设》(DB51/T 933-2018)要求和各项参数,分别设计农区和牧区肉用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圈舍建设方案,包括舍内平面布局、羊舍剖面结构、羊床地面结构、圈栏结构、清粪系统等。
(1)推广节水减排养殖技术
主要采用羊舍节水型饮水、刮板清粪等节水减排技术,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羊粪后续处理量和处理难度的目的。
(2)配置通风设施
在羊舍屋顶安装无动力风机,在出气口内安装温控排风扇,从而产生“烟囱”效应,进行负压通风。夏季气温高时敞开部分窗户通风换气;冬季使用暖风炉将外界新鲜空气吸入炉内加热后送入圈舍,同时将污浊的空气和湿气排放到舍外,以降低空气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圈舍环境卫生。
(3)加强环境监测
该技术能够对羊舍内参数,如温度、湿度、NH3浓度、PM10 等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通过无线局域网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1];上位机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显示,当环境参数超过预警值时,系统自动报警,并及时调整供热和通风换气,实现圈舍智能化环境监测和预警。
(1)养殖场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羊粪多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可以杀死病源微生物、虫卵及有害物质,属于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模式的具体应用。目前,常用的堆肥发酵方式有3 种,即自然堆肥发酵法、条垛式堆肥发酵法和槽式堆肥发酵法。现阶段,由于饲养规模小,建议采用羊粪自然堆肥+人工辅助发酵的办法进行羊粪无害化处理,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自然堆肥堆体规格。将羊粪堆成长条状,高度1.5~2.0 m,宽1.5~3.0 m,长度视场地大小和粪便多少调整。
其次,堆体堆积方法。先疏松地堆积在最下层,堆温达到60~70℃时保持3~5 天。堆温自然稍降后将粪堆压实,而后再堆积1 层新鲜粪,如此层层堆积至1.5~2.0 m,用泥浆或塑料膜密封,多雨季节可防止粪水渗入地下污染环境。
再次,人工翻堆。为保证堆肥质量,含水率超过75%的物料需中途翻堆,含水量低于60%时建议边翻堆边加水[2]。
从次,堆肥时间。发酵时间冬季一般为7 周,夏季为4 周,后熟陈化时间一般需要2~4 月。羊粪堆肥添加一定比例的辅料升温快,如农作物秸秆、菌渣等,发酵效果更好。发酵后的羊粪贮存时间一般为3~6 个月。
最后,通风供氧。为促进发酵速度,可在料堆中竖插或横插通气管。羊场污水处理期间需建设沉淀池、沼气池,避免污染周边环境。沼气池和沉淀池容量容积应大于场内3个月污水产生总量。
(2)加快发展循环种养模式
建立“种草养羊循环模式”,使用堆肥发酵技术与沼气工程处理羊场粪污,产出的有机肥和沼液用于种植牧草,牧草以青饲料方式回用于肉羊养殖。依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及《新疆自治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实践整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技术参数。
首先,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系谱完整,达到种用要求的种羊;人工输精,引进冻精和保存期间都应检查精液品质。其次,选配种公羊等级要高于母羊,避免近亲选配。再次,建立公母羊配种登记卡,完善繁殖羊配种记录、记载,对繁殖母羊发情配种加强监视,提高受配率。最后,把握时机适时配种。公羊初配年龄为16~18 月龄,母羊适配期在16~20 月龄,产后配种时间应在产后60~90 天内。
(1)发情鉴定
鉴定发情方法有外部观察法、试情法、直肠检查法、阴道检查法,生产上常用外部观察法和直肠检查法或两者结合。
(2)配种时间
规范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一般在发情开始后12~18 h输精受胎率最高。母羊早上接受爬跨,下午输精;下午或傍晚接受爬跨,次日早上或上午输精,输精部位为子宫颈深部。
(3)早期妊娠诊断
早期诊断可减少空怀,增加产奶量,提高繁殖率。生产实践可采用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超声波诊断法和孕酮水平测定法等。
(4)繁殖期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或过盛都将对母羊发情、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平衡、分娩时的各种并发症(难产、胎衣不下、子宫炎、怀孕率降低)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母羊不同生理特点和生长生产阶段要求,按照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配制饲粮,精、粗饲料合理搭配,保持母羊良好的种用体况。
(5)产后护理
产犊后的母羊体力消耗很大,疲劳、口渴,要尽快使其站起来喝水。可准备40℃左右的盐水麸子汤,有利于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2]。母羊产后2 天内应以优质干草为主,适当补充精料。
(6)不发情或乏情母羊治疗
母羊出现不发情或乏情多数与营养有关,应及时调整母羊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措施。因繁殖障碍引起的不发情或乏情,应及时诊断治疗。
羔羊出生1 h 内哺喂初乳,第1 次哺喂量不得低于1.5 kg。初乳每日每只的哺喂量应占体重的10%左右,分3 次供给,羊奶保持在38℃。出生后7~10 天可诱饲青干草,尽快促进羊瘤胃发育[3]。避免羔羊卧在冷湿地面与采食不洁食物,防止拉稀等疾病发生。
新疆地区不断加强畜牧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实现羊品种的有效改良和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应用多胎羊品种。需要加强多胎羊的饲养管理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并深入养殖户开展广泛性技术推广和应用,手把手指导养殖户开展多胎羊繁育,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羊肉制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