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狄丽霞
(平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平山县按照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19年)》,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完成了全域推进示范县创建任务,2020年进一步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1 厕所改造。①平山县是山区大县,全县23个乡镇有15个属于山区乡镇,全县70%以上的农户都在山区。山区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复杂,特别是绝大多数农户院落建在山根上,再加上农户院落位置相对狭小,或者没有院墙,现实基础条件较差。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污水管网、自来水供应等配套设施不够健全,且运行维护成本较高。③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施工人员和力量较为缺失。④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较为传统。
1.2 垃圾、污水治理。①平山县地域面积较大,且多数乡镇处于山区丘陵地带,目前还没有垃圾转运站,直接运输产生的费用较高。②该县暂未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③居民生活习惯、思想需进一步改变。
1.3 “三拆五清三整治”。治理对象为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旧庭院;公共区域私自建设的各类棚舍、库房、车库、建材杂物存放点等;废弃厕所、路边厕、河边厕、连茅圈等问题厕所;乱贴乱画现象。
2.1 厕所改造方面。为推进全县厕所改进工作,平山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问题厕所整改和厕所新改造。在改造户厕的同时也加大了公厕建设力度,明确提出公厕归口建设、归口管理;保障农民满意度,质量不合格不验收,群众不满意不过关,验收不通过资金不拨付;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等平台宣传卫生厕所的好处;建立完善了长效机制,实现粪污满了有人抽,厕具坏了有人修,抽取之后有利用。
2.2 垃圾、污水治理方面。①垃圾治理:全县7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收集、乡镇运转、县集中处理”模式,建设县级垃圾处理终端(垃圾发电厂)1个,建设标准化暂存点或转运站6个,农村生活垃圾汽化焚烧试点达到6个;全域717个行政村由专业化公司托管日常保洁和垃圾转运,按照标准规范配备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封闭式),试点推进垃圾分类,充分发挥垃圾托管公司作用,建立全县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覆盖。②污水治理:全县717个行政村实现污水有效管控;结合厕所革命和粪污资源化利用,86个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实现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其他631个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同时,全域范围内开展河塘沟渠清淤疏浚行动。
2.3 “三拆五清三整治”治理。①抓好“三拆”工作:全面拆除村域范围内公共地域私自建设的各类棚舍、库房、车库、废危房屋、残垣断壁、问题厕所等;②抓好“五清”工作:实现历史积存垃圾全面清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督导检查机制,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创建5个省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乡(镇),140个示范村,争创省级示范县。③抓好“三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整治乱贴乱画,整治乱接乱拉,整治乱停乱放,确保车辆停放有序、道路通畅。
3.1 农村厕所革命方面
3.1.1 搞好问题厕所整改。县人居办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坚持原则、整改重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保证尽早完成问题厕所整改任务。
3.1.2 切实做好厕所改造整村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厕所改造《实施细则》,根据全县各乡镇地理分布、地质特点和地形地貌,结合群众意愿,明确各类厕所标准,选择合适模式,加快整村推进。一方面,实行厕所粪污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通过打造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不断加大铺管网建终端村庄的比重,建设完整的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促使全村所有应改未改厕所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建立完善厕所粪污及时清掏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整村推进村庄奖补力度,调动各乡镇积极性,鼓励各乡镇对应改未改厕所进行改造。
3.1.3 加强厕所革命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厕所维修、粪污及时清掏、厕所粪污处理的载体和途径。建立县级和乡镇两级智能管护信息平台,结合平山县农村厕所改造实际,以岗南镇、回舍镇、大吾乡、三汲乡、南甸镇、两河乡等乡镇为试点,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转站。先期在回舍镇千亩优质苹果基地、两河乡千亩核桃基地、南甸镇中华寿桃基地、岗南镇弘润庄园建设4个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效化利用处理站。
3.1.4 进一步健全完善改厕台账。结合对各年度完成改造厕所数据求实,对各种模式厕所进行摸底,并对以前原有的县、乡、村三级台账进行完善,尤其是通过对厕所改造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各项登记内容,力争做到格式规范、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各项基础数据全面真实,确保村村清、户户清、厕厕清。同时,做好对改厕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对改厕资料进行及时分类、整理,纸质版台账与智能管控信息平台信息相一致。
3.1.5 完成2020年厕所改造任务。6月份启动招投标,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实施,集中采购、集中施工,发挥监理作用,严把厕具关、工程质量关。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新型厕具推广相结合,探索不同模式,严格落实退街进院入户要求,以示范引导,整体推进。
3.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不断完善全县各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发挥县直相关部门作用,加大对县内4家垃圾托管公司的考核评价力度,完善垃圾托管公司与乡镇有效衔接的配合机制及垃圾收集、清运的长效机制,2020年建设5~6个规范的垃圾暂存点或中转站,力争5~6个乡镇实现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垃圾汽化焚烧炉处理垃圾模式,有效解决县内垃圾出口问题,不断提高垃圾治理水平。
3.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充分考虑各村的地理位置、群众意愿,结合农村厕所改造整村推进,按照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的思路,同时对省旅发大会主干线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立示范区,有效整合环保、移民、扶贫等部门资金,对一些村庄铺设污水管网建立终端,加大厕所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庄比重。在确保完成14个村、累计完成86个村的基础上,争取再完成14个村的污水治理,全县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村庄达到100个。
3.4 村庄清洁行动方面。按照《平山县村庄清洁行动专项攻坚实施方案》要求,纵深推进全县村庄清洁行动,制订《全县农村清洁行动资金补助办法》,对各乡镇工作的开展进行合理补助,进一步加大对村庄清洁行动的督导评价力度,把6月份定为集中“攻坚月”,以县人居办成员单位、两办督查室明查暗访的形式,对23个乡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逐项督导打分,统一排队,实行一周一通报。
3.5 村容村貌提升方面。对全县范围内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同时,重视连片打造示范区、示范村,不断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4.1 加强组织推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进县委、县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健全“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的专项组织推进机制。进一步充实县人居办人员力量,县财政予以经费保障,县直部门成员单位按照10项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发挥责任单位作用,建立上下衔接顺畅、左右协同高效的工作推动体系。
4.2 多方筹措资金
4.2.1 县财政适当投入。县财政根据可控财力状况,从县本级资金预算中列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2.2 有效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将县移民、扶贫、环保、革命老区等多种项目资金予以整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道路硬化、农村街道亮化等项目建设。
4.2.3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按省市要求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入库工作,最大可能争取中央及省市资金支持,以便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示范区和亮点村。
4.2.4 做好资金使用监管。按照各级资金使用规定,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项目实施工作、资金拨付工作,确保资金用得上、用得好。
4.3 加大督导考核力度。一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对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进行考核的专项内容,督促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踏踏实实抓落实。二是加大平时督导检查力度,借助爱国卫生运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等活动的开展机会,派督查组下乡督导检查。督导检查一方面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另一方面要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培育典型。同时,建立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三是健全定期通报制度,以县人居办或县委督查室名义发文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对乡镇统一排队评比情况,形成专项通报。
4.4 广泛发动群众。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机关干部带头义务清理机制,落实村干部分包街道,党员、村民代表分包联系点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充分行动起来。同时,通过印发明白纸、书写宣传标语、利用大喇叭广播、群众参与“随手拍”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认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