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辽宁省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辽宁 北镇 121300)
首先按照宽70 cm、深50 cm的标准挖栽植沟,注意要把挖出的表层土与底土分开放置备用。挖好沟后先在沟底填入秸秆、稻草、豆科茎叶等有机物,然后将表层土回填沟内,最后将底土掺入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按有机肥每亩10 m3,过磷酸钙每亩50kg的标准掺入),将三者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回填沟内,并用水浇实,完成整地施肥。
一般在栽植时要求所栽植苗木要达到茎粗1 cm以上,高度25 cm以上,且枝条成熟。
3.1 温湿度调控。萌芽前要注意增温保湿。一般情况下萌芽前温度控制在15℃~20℃,超过27℃就需要进行通风降温,相对湿度控制在90%;萌芽后到开花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70%左右;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晚上15℃~20℃,此间要勤调棚温,尽力缩短花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着果后,温度控制在25℃~28℃,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3.2 整形修剪。冬季修剪,可采用两芽短梢修剪,一字架可使用长短梢结合修剪;夏季修剪,留好结果枝,平均20 cm一穗果,花上6片叶摘心,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延长梢不摘心。为了预防日灼,建议在每穗果附近留2片叶遮阴,待到转色期前后再摘除。待萌芽后35~38 d进行花序修整,按单穗果900~1 000 g的标准,每穗保留下部20个小分枝,并打成单层,其余支穗去除;保果后7 d进行疏果作业,每穗留果65~70粒,精品果每穗留果50~55粒。
3.3 无核化及膨大处理。无核化处理选择在萌芽后40 d左右观察信始花的出现,待信始花开始生理落果时进行无核化处理。为促进葡萄无核、提高坐果率和果实膨大,可适时适量用一些激素药物。目前较常用的药剂是吡效隆和赤霉素。吡效隆建议使用浓度为2~5 mg/L,赤霉素建议使用浓度为20~25 mg/L。
3.4 肥水管理
3.4.1 第1期追肥。选择在扣棚后,需要挖浅沟,按每亩10~15 kg的标准施入尿素并浇水,这次施肥的作用是促进萌芽整齐和新梢生长。
3.4.2 第2期追肥。在果实第1次膨大期开始进行,需连续追肥3~4次。即在果实第1次膨大期着稳果后进行1次追肥,之后每隔8~10 d追施1次,连续追肥3~4次,这一时期的追肥标准按每次每亩高钾复合肥15 kg施用,施肥过程配合滴灌,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
3.4.3 第3期追肥。在果实第2次膨大期进行,追肥标准:按每亩30 kg钾肥追施,配合滴灌,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尽量少用或不使用含氮化肥。
3.4.4 秋施基肥。9月上旬,在距离葡萄植株一侧50 cm的位置,挖深50 cm、宽5 cm的沟,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 500 kg,然后覆土。
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是前期病虫害集中,后期病虫害较轻。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蓟马、绿盲蝽等。常用有效药剂有霜脲·噁唑菌酮、嘧菌酯、烯酰吗啉、腈菌唑等。萌芽后至开花前、落花后是黑痘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般施用内吸性的药剂,例如2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80%戊唑醇、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3叶、5叶期重点防治绿盲蝽,用药2~3次,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吡虫啉或啶虫脒或氟啶虫胺腈或噻虫嗪;花序分离期和葡萄开花前2~4 d,防治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透翅蛾、金龟子等,可选用38%唑醚啶酰菌+23.5%异菌脲+80%烯酰吗啉+25%苯醚甲环唑+2.5%甲维盐+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