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飞 范 燕 刘晓光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 唐山 06300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我国花生育种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面临花生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花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根据不同加工产品和市场需求,唐山市农科院充分利用现有优异花生种质,应用品种间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唐6417,经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产量表现优异、抗逆性好。
1.1 植株特性。唐6417是以冀油5号为母本、唐8252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筛选出来的新品种。株型直立,连续开花,花色橙黄,叶片椭圆形、绿色,主茎高48.1cm,侧枝长54.1cm,总分枝10.0条,结果枝7.2条;荚果茧形、荚果缢缩程度弱、果嘴明显程度弱、网纹较深,籽仁桃圆形、粉红色、无裂纹、无油斑,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强,单株果数13.8个,单株产量19.0 g,百果重238.5g,百仁重85.8 g,公斤果数635个,公斤仁数1 534个,出米率73.3%,生育期126 d。
1.2 产量特性。经河北省花生区域试验,7个试点平均亩产300.2 kg,比对照增产10.8%。生产示范中瘠薄地平均亩产292.9 kg,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平均亩产497.7 kg。结果集中,成熟一致,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1.3 抗病性。较抗叶斑病,花生相对褐斑病系数为0.76,抗病指数为R,相对网斑病系数为0.37,抗病指数为S,相对抗根腐病系数与相对白绢病系数为1级。
1.4 品质特性。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仁粗脂肪含量51.94%,粗蛋白含量28.43%,油酸含量42.1%,亚油酸含量41.5%,油亚比0.8,达到了高蛋白花生品种标准。
2.1 整地施基肥。一般耕翻深度为25~30 cm。亩施优质粗肥1 500 kg、尿素20 kg、过磷酸钙50~75 kg、硫酸钾15~20 kg。地膜起垄规格为:垄距85~90 cm,垄高10~12 cm,垄面宽50~55 cm。
2.2 播期、播种量。5 cm地温连续5 d稳定在19℃以上即为播种适期,一般裸地栽培在5月中旬,地膜栽培4月下旬。播种密度为每亩10 000~12 000穴,每穴2粒。
2.3 肥水管理。一般在花生开花初期,亩追施7.5~10 kg尿素。足墒播种的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涝能力;中后期遇旱应及时灌溉,浇水宜在早晚时段进行。
2.4 病虫害防治。根据植株生长及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控。在花后35~40 d开始应用杀菌剂,于下午3:00以后喷施,防治叶部病害及叶片衰老。在6月中旬喷施杀虫剂防治蚜虫、灰飞虱等害虫;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及红蜘蛛等。
2.5 化学调控。花生生长中期,叶面喷施花生生长调节剂,控制花生植株生长过快,避免花生倒伏。当植株生长至25 cm时,叶片深绿,有旺长趋势时,用壮饱胺或具控旺作用的微量元素肥等生长调节剂,叶面均匀喷施。
2.6 适期收获。在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应尽快晾晒或烘干干燥,使荚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