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红昌
即刻种植就是在拔牙后,即刻植入人工种植体,使患者立即完成修复,不影响外观。
一般而言,传统种植在牙拔除后,需要三个月的骨愈合期,这样种植体在植入后可以与更多的骨发生接触,初期稳定性较好。但在骨愈合期间,骨量在水平方向会出现25%~45%的丧失。前牙区的骨吸收更为显著。
这是因为种植体植入后唇侧骨板较薄,远期会有唇侧骨板吸收的风险。为了恢复牙槽嵴的骨量,满足种植体植入的条件,我们经常需要额外进行植骨手术,手术创伤更大,费用更高,治疗周期也更长。而即刻种植是在种植体和骨板围成的“口袋”内植骨,手术更简单,植骨的量更少,可预期性也更高。
过去十余年大量高等级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严格选择适应证,即刻种植的成功率与已愈合的牙槽嵴种植相近。同时,即刻种植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疗程,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也更小。
但在即刻种植时,种植体只有下部与骨发生接触,种植体上部在空虚的拔牙窝中,所以需要特殊外形设计的种植体才能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例如即刻种植中最常用的Nobel Active种植体,它的下部螺纹很深,可以很好地锚定在周围骨组织中,为种植体提供稳定支撑。
常用的植骨材料有四类,第一类是自体骨,也就是自己本身的骨头,常用来源为口内的颌骨,包括下颌正中联合区、外斜线区域、上颌结节处、种植位点的根方等;少数来自于口腔外部,包括颅骨、髂骨等等。
第二类为同种异体骨,是由人类捐献的生物材料,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变成人体的基本的钙质材料,成为我们使用的异体骨。不过这种材料在有些国家是不合法的,很多患者心理不太能接受。
第三类为异种骨,具有天然结构,但要注意动物来源,目前多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牛小骨制作而成。
第四类为异质骨,也就是人工合成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不同于天然结构,成骨效果不佳。偶尔,临床上也会根据具体的骨增量技术方案来选择该材料。
一般来说,自体骨是最佳选择,但数量相对较少,不敷使用。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是天然结构的异种骨,比如Geistlich Bio-Oss骨填充材料,从结构和化学成分上都非常类似人体骨组织,已经在临床成功应用了二十多年,并有大量的文献证实它同样具有出色的骨引导作用,配合Bio-Gide双层胶原膜使用,能够达到良好的骨增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