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天津 300052 )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应对髋关节周围由于骨折等因素造成创伤而进行处理的方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副作用小、术后康复效果理想等优势,尤其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效果比较理想,而术后康复护理一直是该手术后关注点。本文简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人工髋关节与膝关节术前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几个角度,对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康复护理进行简要分析。现综述如下。
1 日常生活护理路径分析
1.1 心理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属于骨科比较大的手术类型,从整体上来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高龄,年轻患者比例相对偏少,但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患者都需要及时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面对这一大型手术时会产生明显的焦虑心理,一方面是对手术比较恐惧,一方面是对术后的康复锻炼比较茫然,比如对康复训练的进程、饮食管理、大小便习惯改变等方面产生恐慌。尤其在手术日临近时,部分患者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心理波动,血压、血糖、心率都会出现异常,这些会给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术后康复带来较大影响[1]。因此,为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使患者可以顺利度过围术期,就需要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配合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协助患者做好围术期康复护理。在病人进入到病房后,医生应当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从而缓解病人的心理紧张感和对病房的恐惧感。护理人员也要与病人积极进行沟通,主动为病人介绍病区的环境和围术期康复锻炼要点,这样也能够和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降低病人的心理压力。而护理人员则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成员,要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技巧及需要规避的风险,从而增强病人对手术康复的信心和循序渐进康复的耐心。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护理人员都需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动面对病人,要随时保持热情、主动、细致的服务态度,这样能够让病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及术后康复[2]。
1.2 饮食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属于大型手术,因此会采取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如果选择后者则需要根据病人身体体质和心理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术前6小时病人要停止进食,在术后2小时内也要禁食。在术后2小时以后,需要采取流食、半流食、正常饮食的进食方式进行过渡。饮食需要以清淡为主,禁食高盐、高脂、高糖类食物,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尤其是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疾病的病人更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对于老年人来说还需要补充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这样能够缓解肠道压力从而预防便秘。因此在饮食护理方面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制定详细的饮食护理计划,从而在避免出现血糖、血脂异常以及新陈代谢异常等情况的同时,实现术后快速康复目标[3]。
2 围术期康复护理分析:目前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基本上是围绕髋关节和膝关节2种为主进行的,因此在围术期康复护理方面也主要针对这两点进行分析。术前康复护理主要是为了让病人能够对术后一些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这样有助于术后的训练和康复治疗,避免病人由于身体和心理出现抗拒而对康复训练出现排斥[4]。
2.1 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康复护理:(1)要对病人进行卧位指导,告知病人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肢需外展45°,正确使用外展垫,侧卧时防止假体脱位。如果病人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指导其进行引体向上训练,这样能够使病人的臀部与床铺产生一定距离,有助于预防压力性损伤;(2)要对病人进行关节训练指导,尤其要让病人避免出现患肢抬高或搭在另一条腿上的情况,同时避免出现髋关节内旋动作,这样会对患处造成较大威胁,甚至容易导致手术失败,不仅增加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3)要对病人进行床下活动指导,让病人简单练习如何使用拐杖或者助行器,这样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期,同时也能让病人尽早下地运动,从而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便秘或者焦躁情绪[5]。
2.2 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康复护理: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来说,需要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踝泵运动练习,其目的是让病人能够熟练掌握这一康复动作的要领和技巧,从而确保下肢血液流动顺畅,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肌力训练。同时要进行膝关节运动练习,让病人坐在床边然后双腿呈“钟摆”状进行运动[6]。
3 术后康复护理分析
3.1 术后监测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大型手术,而且还会进行麻醉处理,因此在术后需要立即采取严密的监测护理措施。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掌握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等方面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定期观察病人患处是否出现渗血情况,如出现则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始终保持患处的干净、整洁,防止出现伤口感染。护理人员认真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记录引流液量,如果在术后1天引流液颜色、数量等都没有异常,则可以考虑拔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处出现感染[8]。
3.2 疼痛护理: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来说,术后疼痛期是病人比较难以度过的时期。基本上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麻药药效下降后都会出现疼痛感,只不过疼痛感程度稍有不同。这种疼痛会让病人难以承受,甚至会对饮食、睡眠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在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做好疼痛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的疼痛等级进行评定,因为进行该手术的绝大多数病人意识都比较清醒,因此可以采取数字量表、主诉量表或者面部表情测量等方式对病人的疼痛进行评定,然后制定相应的镇痛方案。通常对于痛感较弱的病人,可以让其通过读书、交流等方式将注意力进行转移,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对于痛感比较明显的病人,并且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比如食欲严重下降、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医生可以酌情考虑用口服药物或者静脉给药的方式缓解疼痛,并且及时进行痛感回访。针对一些语言表达能力不畅的老年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呻吟、情绪烦躁等表现判定其是否存在较明显的疼痛感。可以为病人安装镇痛泵,当出现痛感时可以自主进行控制,但需要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出现麻药抗体,在48小时后可以撤除镇痛泵,然后采取口服止痛药的方式[9]。病区要保持绝对的安静,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的情况出现,而且病房内可以布置的温馨一些,这样可以给病人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整洁、安静的康复环境,避免病人出现烦躁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这也是康复护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另外,病房内要做好空气流通并控制室温,因为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变得更加焦躁,在心理出现较为明显的痛感暗示,但需要注意避免病人出现伤风感冒[10]。
3.3 下肢血栓及感染护理: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来说,术后血栓防护是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下肢血栓是该手术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下肢血栓极易给病人带来较为严重的生命威胁。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后,病人的下肢肌肉长期处于“静态”,这样就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严重降低,血液回流效果不理想,血液极容易处于高凝状态,如果病人本身就存在血栓问题,非常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在术后第一时间要采取预防下肢血栓的康复护理工作,这是避免引发肺栓塞的重要措施。病人需要根据术前康复指导,完成相应的康复训练动作,每天坚持练习,但需要注意训练起始时间应当由医生进行评定,当医生确认可以活动后,方可逐步进行运动康复。对于一些无法活动的老年人,需要病人家属每天进行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11]。术后抗感染也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内容,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创面周围情况,关注体温变化,避免出现感染。而且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空气要清新,同时确保室温恒定,这是为了防止病人出现感冒,因为一旦病人出现感冒很容易引发其它疾病,进而诱发手术创面感染[12]。如果在进行体温监测时发现病人出现体温异常问题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并检查是否存在伤口感染问题,或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止体温升高诱发伤口感染[13]。此外,压力性损伤也是术后康复护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会长期卧床,尤其是一些身体本身就偏弱或者存在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卧床的时间或更长。病人由于长时间无法挪动身体,再加上室内温度比较高,很容易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挤压且无法与空气进行接触,最终形成褥疮,从而导致皮肤溃烂,甚至会引发继发性感染,轻则导致术后康复期延长,重则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生命威胁[14]。因此可以定期给病人进行翻身,并对皮肤进行擦拭,保持干爽洁净,必要时可以铺装气垫床,这样也能够比较好的预防压力性损伤[15]。
4 运动锻炼康复护理:在术后要早期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运动,这是缩短术后康复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目前运用比较多的运动锻炼康复护理方法有:趾屈伸功能训练、股四头肌功能训练等,运动量可以由低到高不断增长,要注意当感觉到疲惫就应当停止训练并防止假体脱位。术后3个月内要避免盘腿、交叉腿等坐姿,合理饮食[16]。
5 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虽然该手术术后恢复期相对较快,但术后康复护理是比较重点的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要从心理、身体等多个角度进行康复护理,从而实现患者快速康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