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与临床诊断研究

2022-11-18 08:13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伤性皮质灵敏度

迟 宇

(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 辽宁 盘锦 124000 )

膝关节是通过股骨内外侧髁、髌骨与胫骨内外侧髁形成,也是机体内结构比较繁琐的关节,在此部位出现的骨折被认定是膝关节骨折。一般而言骨折成因和外部暴力之间存在较强关系,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是相对特殊的一种类型,不容易借助体格检查或者X线片得以发现,拖延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早日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在影像学先进技术创新之下,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清晰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存在较高分辨率[1]。所以为了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对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与实际表现,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100例疑似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共10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对象,包含56例男性与44例女性;最小年龄是25岁、最大年龄是58岁,年龄平均数值为(37.59±2.04)岁;骨折到手术最短时间2小时、最长时间是10小时、平均时间数值为(5.60±0.48)小时;骨折情况:50例交通事故、36例高空坠落、14例其他原因;患侧情况:59例左膝与41例右膝。入选依据:经过X线检查患者呈现阴性、存在不同程度活动受限的患者;100例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依据:属于闭合性膝关节骨折类型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既往有骨折外伤的患者;不愿意参与医学研究的患者[2]。2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没有太大差别,有可比性。

2 方法: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1)核磁共振成像。引进德国西门子企业创造的超导磁共振仪,型号是ESSENZA 1.5T,通过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膝关节关键部位,实际参数:快速自选回波序列时T1加权像,设置450ms是重复时间、15ms是回波时间;进行T2加权像操作,设置3500ms是重复时间、90ms是回波时间.另外设置3000ms是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序列为重复时间、35ms是回波时间。安排患者参与膝关节横断位、冠状位以及内倾斜矢状位进行扫描,层厚以及层距数值都设置5mm,且矩阵设置为512×51[3],将检验结果记作MRI成像组。(2)多层螺旋CT检查。引进德国西门子企业创造的机器,型号是SOMATOM Spirit,安排患者以仰卧姿势在扫描床上,对应参数设置:管电压数值120kV、管电流数值110mA、层距和层厚数值都是5mm,确切检查患者膝关节部位,通过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建方式得到对应信息,挑选清晰度数值最大的影像,将检验结果记作多层CT组[4]。

3 观察指标:安排医院存在丰富诊断经验的医师分析影像学资料,按照患者体格检查明确诊断结果。若意见不统一要再次挑选不同影像信息加以研究。参照手术确诊结果,评估2组诊断结果,统计骨皮质下骨折、骨皮质骨折与骨软骨骨折等不同类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情况。统计2种检查方式对应的准确率与敏感率和特异率,准确率利用骨皮质下骨折、骨皮质骨折与骨软骨骨折结果记录;将真阳性与真阳性以及假阴性之和的比值记作敏感率、将真阴性与真阴性以及假阳性之和的比值记作特异率、将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之和与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之和的比值记作准确率[5]。同时,统计2组检查操作时间,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操作时间差异。

5 结果

5.1 不同检查手段的准确率对比:经过参照手术最终结果,51例患者属于隐性骨皮质下骨折、30例患者属于骨皮质骨折、10例患者属于骨软骨骨折,9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MRI成像组检出隐性骨皮质下骨折51例、占比51.00%,骨皮质骨折28例、占比28.00%,骨软骨骨折9例,占比9.00%,12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占比12.00%。多层CT组检出隐性骨皮质下骨折45例、占比45.00%,骨皮质骨折25例、占比25.00%,骨软骨骨折13例,占比13.00%,17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占比17.00%。MRI成像组对各类骨折检出率与多层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成像组检出的51例隐性骨皮质下骨折患者中假阳性0例,真阳性51例,灵敏度为100.00%(51/51),特异度为100.00%(49/49),准确率为100.00%(100/100)。检出的28例骨皮质骨折患者中,假阳性1例,真阳性27例,灵敏度为95.60%(27/28),特异度为100.00%(72/72),准确率为99.99%(99/100)。检出的9例骨软骨骨折患者中,假阳性0例,真阳性9例,灵敏度为100.00%(9/9),特异度为100.00%(9/9),准确率为100.00%(100/100)。检出的12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中,假阴性3例,真阴性9例,灵敏度为96.70%(88/91),特异度为100.00%(9/9),准确率为97.00%(97/100)。MRI成像组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5.60%(87/91),特异性为100.00%(9/9),准确率为96.00%(96/100)。多层CT组检出的45例隐性骨皮质下骨折患者中假阳性1例,真阳性44例,灵敏度为86.27%(44/51),特异度为85.71%(42/49),准确率为85.71%(86/100)。检出的25例骨皮质骨折患者中,假阳性0例,真阳性25例,灵敏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100.00%(70/70),准确率为95.00%(95/100)。检出的13例骨软骨骨折患者中,假阳性4例,真阳性9例,灵敏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95.56%(86/90),准确率为100%(95/100)。检出的17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中,假阴性9例,真阴性8例,灵敏度为90.11%(82/91),特异度为88.89%(8/9),准确率为90.00%(90/100)。MRI成像组对隐性骨皮质下骨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62,P=0.023;x2=5.369,P=0.014;x2=5.967,P=0.012)。MRI成像组对骨皮质骨折与骨软骨骨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多层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8,P=0.522;x2=0.285,P=0.721;x2=0.194,P=0.569)。

5.2 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敏感情况、特异情况与准确情况对比:多层CT组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85.71%(78/91),特异性为88.89%(8/9),准确率为86.00%(86/100)。MRI成像组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5.60%(87/91),特异性为100.00%(9/9),准确率为96.00%(96/100)。互相比较之下,MRI成像组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数值均比较大,显著高于多层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3,P=0.026;x2=3.869,P=0.032;x2=3.314,P=0.039)。多层CT组与MRI成像组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8.90%(90/91),特异性为100.00%(9/9),准确率为99.00%(99/100)。多层CT组与MRI成像组联合诊断与MRI成像组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8,P=0.522;x2=0.285,P=0.721;x2=0.194,P=0.569)。多层CT组与MRI成像组联合诊断与多层CT组单独诊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62,P=0.023;x2=4.025,P=0.029;x2=4.185,P=0.024)。

5.3 骨折核磁共振成像实际表现:(1)隐性骨皮质下骨折成像,表现较大范围的地图样或者网络状,边界有些不清晰,可是骨头关节面比较完整;(2)骨皮质骨折表现低信号带出现中断情况,和骨髓高信号差异性比较显著;(3)骨软骨骨折表现持续中断情况,对应骨性关节面有一定的塌陷趋势。

5.4 2组检查操作时间比较:多层CT组检查操作时间为(13.51±2.62)分钟,MRI成像组检查操作时间为(20.02±1.98)分钟,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6.578,P=0.012)。

讨 论

膝关节是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关节部位,尤其是人们直立与行走期间承担巨大负荷,且关节端附近的松质骨较脆弱,若受到外界暴力影响会增加机体出现膝关节骨折的概率。现阶段,医学领域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涉及核磁共振成像以及多层螺旋CT、X线等,特别是X线凭借经济性优势备受关注。可是临床实践中,X线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起到的效果不佳,不管是敏感度或者特异度均难以保障标准水平,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情况出现,一方面会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另一方面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而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使得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走上更高台阶,迅速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对于微小病变情况和粘膜病变情况均起到良好诊断效果。然而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主要特征是骨折现象微乎其微,经常出现骨折部位与CT扫描方向平行的问题,影响到轴位扫描有效性。核磁共振成像为以磁共振现象生成的信号为基础,通过图像重建先进技术得到信息的一种技术,可弥补电子断层扫描不能判断的病变,加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是CT诊断成效不高的疾病,所以在隐性骨折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是必然倾向[6]。

本次分析中,对100例患者分别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手段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MRI成像组诊断出隐性骨皮质下骨折51例、占比51.00%,骨皮质骨折28例、占比28.00%,骨软骨骨折9例,占比9.00%,12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占比12.00%;多层CT组检出隐性骨皮质下骨折45例、占比45.00%,骨皮质骨折25例、占比25.00%,骨软骨骨折13例,占比13.00%,17例非膝关节隐性骨折,占比17.00%。可知MRI成像组对不同类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率均较高,但是仍需探明两者的诊断差异。本次研究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发现,MRI成像组对隐性骨皮质下骨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100.00%(51/51),特异度为100.00%(49/49),准确率为100.00%(100/100);对骨皮质骨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5.60%(27/28),特异度为100.00%(72/72),准确率为99.99%(99/100);对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100.00%(9/9),特异度为100.00%(9/9),准确率为100.00%(100/100);对非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6.70%(88/91),特异度为100.00%(9/9),准确率为97.00%(97/100);多层CT组对隐性骨皮质下骨折诊断灵敏度为86.27%(44/51),特异度为85.71%(42/49),准确率为85.71%(86/100),对骨皮质骨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100%(70/70),准确率为95.00%(95/100),对骨软骨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95.56%(86/90),准确率为100.00%(95/100);对非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0.11%(82/91),特异度为88.89%(8/9),准确率为90.00%(90/100),MRI成像组对隐性骨皮质下骨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CT组(P<0.05),但是对骨皮质骨折与骨软骨骨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多层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核磁共振成像对隐性骨皮质下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尤其高,诊断价值较高,其他类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优势不显著。但是,本次研究对比分析2组总体诊断效果发现,多层CT组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85.71%(78/91),特异性为88.89%(8/9),准确率为86.00%(86/100)。MRI成像组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灵敏度为95.60%(87/91),特异性为100.00%(9/9),准确率为96.00%(96/100),互相比较之下,MRI成像组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数值均比较大,显著高于多层CT组(P<0.05),该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特异率、敏感率以及准确率数值均好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即MRI成像组检查效果更加显著,安全可靠性更强,所以医学上对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的应用要高度关注,发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势,正确判断患者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类型,尽快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健全治疗流程,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尽早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带动医学领域发展。此外,本次研究综合分析了2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效果,结果发现,多层CT组与MRI成像组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8.90%(90/91),特异性为100.00%(9/9),准确率为99.00%(99/100),与MRI成像组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多层CT组与MRI成像组联合诊断与多层CT组单独诊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可有效提升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提升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核磁共振成像单独诊断相比,提升不显著,但是对于可疑病例的辨别诊断较为有利,必要时可采取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优势,为此应积极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本次研究分析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成像表现发现:(1)隐性骨皮质下骨折成像,表现较大范围的地图样或者网络状,边界有些不清晰,可是骨头关节面比较完整;(2)骨皮质骨折表现低信号带出现中断情况,和骨髓高信号差异性比较显著;(3)骨软骨骨折表现持续中断情况,对应骨性关节面有一定的塌陷趋势;应积极结合核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7]。但是,需注意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存在较多限制因素,检查要求较多,需注意综合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次研究对比2组检查操作时间发现,多层CT组检查操作时间为(13.51±2.62)分钟,MRI成像组检查操作时间为(20.02±1.98)分钟,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6.578,P=0.012),可知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时间较长,需要患者长时间配合检查,要求较高,无法配合长时间检查者,应合理安排多层螺旋CT及其他检查手段。同时,应积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检查禁忌,例如体内金属植入物或异物者,无法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有文献分析了外伤性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情况,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关节镜诊断结果和手术最终结果视为金标准,结果证实:两类影像学诊断膝关节严重性骨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存在明显差别 ,P<0.05。 该学者认为:相较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而言,针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另有学者选择了55例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8]。上述病患通过手术检查表明:隐性骨皮质下骨折共计34例、骨软骨骨折共计7例、骨皮质骨折共计14例。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成效的符合率明显比多层螺旋CT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而言,对病患开展核磁共振检查疾病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明显更高,P<0.05。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该实验针对于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加以总结提出:骨皮质下骨折患者 MRI检查资料存在大面积地图样、带样以及网格样信号区。患者的关节面相对完整,边界模糊。骨皮质骨折患者 MRI表现为低信号带、中断。其和骨髓高信号对比明显。而骨软骨骨折患者MRI检查大多表现为多层次或者连续中断。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医生在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开展诊断时,使用核磁共振法加以检查,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比多层螺旋CT要好。其为一种诊断疾病的良好手段。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实现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以及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等等诸多需对扫描序列,冠状位、横断位、斜矢状位等等成像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骨性伪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且这种检查方法有着相当高的组织分辨率。诸多文献证实:针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而言,开展MRI脂肪抑制序列检查有着相当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该法在诊断此疾病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倘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同时存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不良情况,关节内软骨已经破坏、磨损,患者软骨下方会表现出局灶性缺血坏死病灶。在对此类患者开展脂肪抑制区的扫描过程之中,具体病灶区域会表现出局灶性、片样信号。另外骨梗死病灶于脂肪序列扫描时也会表现出局灶性高信号。其和隐性骨折区分起来比较难。所以说,医生在对患者开展实际诊断过程之中,有必要结合患者当前临床体征以及疾病史为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来讲,开展MRI检查能够取得满意效果[9-10]。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可有效降低漏诊与误诊率;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比较多,细致观察可以明确辨别,能够作为临床诊断骨折疾病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升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准确性,可采取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外伤性皮质灵敏度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佳节
基于ADS—B的射频前端接收技术研究
阻力系数为定值时弹道参数对气动参数灵敏度分析
增强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研究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在早期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