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
(漯河市源汇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漯河 462000)
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可以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控制某种害虫的目的。
各种害虫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但也有远距离传播和扩大分布的可能,如农产品、种子、苗木等的调转和运输。这些害虫一旦传入新的地区,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天敌较少,则危害更重。因此,需要加强植物检疫,采取一系列检疫检验措施,防止一些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的蔓延,一旦发现带有这类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的农产品的输入,应就地封锁,严禁运输,及时彻底消灭。另外,根据某种检疫对象是否在某一地区已有分布,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在某种检疫对象已有分布的疫区,要禁止或限制带有这种检疫对象的农产品及种子等外运、种植、加工和使用,并就地进行消毒、灭虫,甚至销毁;在某种检疫对象尚未传入的保护区,须加强检疫措施,严禁传入。
农业防治法是采用一系列栽培措施,在保证农作物增产的前提下,加强或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有益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条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2.1 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可有效减轻农业害虫的为害。如:麦、棉相邻种植或套作,比棉花单作可减轻棉蚜的为害。特别是对一些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使其食料恶化或缺乏,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如:大豆和禾本科作物实行1年以上的轮作,可显著减轻大豆食心虫的为害;另外,轮作还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征,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2 种植抗虫品种。根据当地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选择种植有针对性的抗虫农作物品种是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如:选育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可减轻该虫的为害。同一种农作物的不同品种,往往由于其形态、生理上的特殊性或体内的特殊化学成分,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虫能力,如:在高粱穗型不紧的品种上高粱小穗螟发生轻,在含糖分较低的高粱品种上高粱蚜发生轻。
2.3 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土地平整和深翻。将地表或浅土层的害虫埋入深土层,使之不易出土,或将深土层中的害虫翻至地表或浅土层,经过严寒、暴晒清除害虫。如:冬耕可以降低土内越冬的棉叶螨、棉铃虫蛹等害虫;小麦红蜘蛛的越夏卵大部分在土中或麦茬上,及时翻耕,可使秋季虫口密度大幅减少。二是合理灌溉和施肥。如:根据天气情况、农作物需求、土壤湿度合理浇水,可以适当减轻小麦红蜘蛛、金针虫的为害。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可以减轻某些地下害虫的不利影响。三是适当调节播期。在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当地虫害发生特点,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期,避开某些害虫为害农作物的高峰期,可减轻受害程度。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减轻菜青虫的为害。
农业防治法结合生产环节进行,可将害虫消灭在为害以前或农田之外。农业防治法也有局限性,一旦害虫大量发生就必须采用化学防治,以减轻危害。
化学防治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化学防治的优点是高效和速效,能以少量的药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消灭害虫,方法简便,易于掌握。缺点:使用不当,常常大量杀伤天敌,导致某些害虫再次猖獗;使用过量易产生药害,害虫也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不安全,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选择性、针对性较强的防控,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同时,使用农药时要做到安全、经济、合理,如:采用激素类农药、拒食剂、不孕剂等,使用阿维菌素、灭幼脲、高效氯氰菊酯等药物。另外,改变传统施药方式,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如:土壤深层施药、根部用药、低量喷雾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