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微党课”党建教育模式的困境与路径

2022-11-18 00:17于海会
教育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课内容信息

●于海会

一、“微党课”党建教育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微党课”的内涵

“微党课”是一种创新的党课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将新媒体渠道、互联网平台与党建教育有机嵌合,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多元载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简明规范、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传播。

“微党课”突破了以往晦涩枯燥的党建宣教方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传播优势,更加契合党员干部的心理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在多元互动中启发思想,在多样主题中夯实党建,大大提升了党建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二)“微党课”党建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是形式多元,感染力强。“微党课”模式跳脱以往党课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单一授课形态,倡导多样的学习路径,方法上寓教于乐,形式上开放互动,在充分契合新时代党员干部切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权威与通俗有效融合,助推党建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所思所悟进行探讨分享,在交流对话中将灌输式的单向传导转变为互动式的启发共进,通过主讲人与倾听者的对话互动以及各自角色的不时转换,有效提升参与者的主动性,激发党建教育活力,在教学相长中进一步提高党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党建教育模式,“微党课”有机融合了图文漫画、音频、视频等元素,这些崭新的“微”元素更受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青睐,吸引他们主动通过终端检索实现学习探知和自我教育。

二是突破时空,营造党建教育多维空间。传统党课往往局限于固定时间、地点,使得教育的时间及频率等均难保障。“微党课”依托新媒体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特点,打破时空、人际壁垒,统筹多渠道资源,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化营造高效便捷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推动教育内容走出教室走向“云端”。

在“微党课”教育模式下,一方面,讲授者能够随时随地运用新媒体平台等宣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大多数党员干部每日接触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使党建教育日常化、通俗化,直接触达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微党课将深奥艰涩的理论知识碎片化、高频化,使学员在亲切活泼的氛围中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学员还可通过回帖、留言、上传反馈等形式主动参与、自由讨论,这不仅能增加教育主题讨论的热度,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扩展主流价值观的延伸触角和宣传半径。

三是见微知著,强化党建教育穿透力。“微党课”不仅颠覆了传统党课的授课模式,而且创新和优化了党课宣教内容。在微党课教育模式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宏大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受教者身边的真实人物和事例,生硬的口号融入时下热点话题,由繁入简、因势利导地引导学员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理想信念、主流价值等的关注,强化党建教育的穿透力。

相较于传统党课,“微党课”更强调学员在党建教育中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一方面,“微党课”将党建教育内容与新媒体传播内容结合,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宣教亲和力;另一方面,以小见大,通过充分挖掘身边的先进人物、事例,鼓励其思考和发声,激发其自主权和话语权,充分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二、新媒体时代“微党课”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渗入与多元价值观较量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阻隔,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得到突破性提升。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深刻地改变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及社交形态,使党建教育模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速。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想碰撞频繁,信息的高速传播为西方渗透价值取向提供了便利条件,也让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争夺战呈现白热化。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呈现短平快和零散化特点态势,信息接收者很难系统、全面获悉事件概貌,深入认识事件本质,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敏锐性,否则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诱导与侵蚀。

二是多元价值观之间较量升级。网络领域的开放和包容造就了信息与文化的多元性,多元的文化意味着多元价值观并存,多元价值观之间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互联网的遮蔽下,多元价值观往往被套上文化开放和文化包容的外衣,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各类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共生将悄然瓦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综合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加剧了党建教育的难度,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二)思想认识局限,统筹调动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微党课”作为融合多元信息传播媒介的新型党建教育模式,其发展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当前,部分地区的党建教育工作普遍缺乏科学制度引领和供给保障,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放开眼界,对党建工作的定位认识及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些都导致微党课模式的发展面临瓶颈。

一是统筹调动能力不足导致资源整合力度欠缺。“微党课”具有更新速度快、开发周期长等特点,其开发设计和制作推广均离不开海量信息资源的支撑,这就必须从顶层设计统筹指导,充分调动整合各类资源。然而,当前部分党校在信息资源方面的统筹调动能力仍显不足,未能及时抓住“两微一端”的契机大力整合运用各类新媒体元素,对信息利用及共享也停留在较低层次,难以构建系统化常态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党课”的全面推广。

二是组织不力导致形式化问题突出。党建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严谨的任务,需要将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融入实践,形成党员的自觉意识。反观当前,由于思想认识水平有限,部分地区“微党课”的组织推广多流于形式,程式化问题凸显,以比赛和选拔为目标,以流量和排名论英雄,造成微党课发展中功利化情况严重,呈现出一种低效益状态。

三是管理薄弱导致常态化推广不足。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微党课”应当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长期推进。然而,由于管理能力和技术经验不足,部分地区“微党课”建设大多重事前开发推广,轻事后管理维护,忽视了受教者课后的反馈和互动,未能及时抓取学员的思想动态变化进行针对性改进,丧失了常态化持续推广机会。

(三)内容设计固化,网络竞争力难以匹配时代发展需求

“微党课”不同于普通的演讲和朗诵,在形式上具有多元性,内容上具有严谨性,逻辑上具有递进性,编排上具有延续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宣教阐明道理,统一认识。“微党课”内容应当具有足够吸引力,紧抓学员思想脉搏。但当前部分地区“微党课”内容陈旧僵化,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创新和对技术的深度运用,多以党史理论教学为主,感染力不足;选题方面重复单调,存在照搬照抄,甚至直接播放“学习强国”等平台作品的现象;部分宣教艰深晦涩,与学员工作实践脱节,未能紧密结合热点话题或捕捉时代元素,未能对理论、口号加以通俗化解读或转化为生动的演绎形式,吸引力不强。

新媒体时代,在各类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环境下,囿于党建教育内容自身的属性要求,“微党课”的网络竞争力本就不及可进行裂变式传播的文娱资讯信息,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渗入加速与多元价值观较量引发的主导话语权式微,微党课在内容设计上的落后不仅很难吸引受教者眼球,而且使受教者无法获得良好的启发,最终将削弱党建教育的影响力。

(四)团队力量薄弱,工作实效有待提升

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建设离不开理论素质过硬的思政工作者的支撑。反观当前部分地区“微党课”发展现状,部分党校整体党建工作团队战斗力仍显薄弱,难以确保党建工作发挥实效。

一是在团队技术能力和硬件配备方面,“微党课”多样的开展形式及多元的教育元素的开发均需要广泛的技术资源支撑,并要求施教者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对党建工作的硬件设施、技术资源支持、技术培训力度等仍不充分。思政团队仍较多沿用传统教育方式,缺乏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学习。

二是政策敏感性方面,在信息资源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只有紧跟时代脉搏,提高政策敏感度,才能辨析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紧跟学员的思想变化并加以引导。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党校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未能及时转变观念,认清新形势下党建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政策敏感性和信息辨别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三是对“微党课”理解偏差,过分解读“微党课”的“微”字,在讲授具体问题时忽略了实际内涵的“精”与“深”,使“微党课”泛化、平淡化,失去了党建教育的应有作用。

三、新媒体视域下发展“微党课”党建教育模式的路径

(一)更新思想观念,紧抓党建教育主导权

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广泛推广,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改变。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主体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主流信息的弱化与泛化特征明显,加之西方意识形态渗入与多元价值观较量加剧,应当加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站位,及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对党建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及时认清维护主流意识阵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微党课”发展应勇于突破创新,不断加强对微党课发展的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网内网外互相配合,打造党建教育微环境。一要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有计划地将党建教育内容搬移到各新媒体平台中,借助各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传播优势,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教频率,扩大宣教半径。同时,要充分运用先进理念,挖掘党建元素,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了解学员思想动态,掌控舆论阵地,紧抓党建党建教育主导权。二要积极应对不良信息输入,充分识别和引导。面对新媒体平台中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切实避免以往消极回避的态度,及时予以回应并做出客观剖析,旗帜鲜明地进行宣教疏导,帮助学员摆正思想认识,夯实党建,避免意识形态方面的侵蚀和分化,筑牢思想阵地。

(二)丰富课程设计,增强学习兴趣自觉

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是“微党课”持续发展的灵魂,优秀的内容不仅能深入人心达到良好的启迪效果,而且能确保教育的生命力和传播性。新媒体时代,发展“微党课”教育模式,开展党建教育,更应当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微党课”的课程内容应避免泛化空化,紧密结合学员工作实践,贴合不同群体思想和行为特点,见微知著,将理论思想具象化、细微化,使党建教育变成润物无声的持续过程。深入挖掘当地优秀党员中的鲜活素材,用故事讲述道理,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用身边人道身边情,引导学员感悟思想、关注现实,在接地气的故事内容中升华思想认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提高针对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不同学员的工作逐步提升教育内容的锲合度和吸引力。同时,应突破时空限制,避免将眼光局限于现有的校内资源,可广泛拓展地方特色和红色资源,充分与本地博物馆、陈列馆、烈士陵园、革命英雄遗址遗迹等文化场所合作共建,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革命英雄事迹等融入党课内容,在党建教育过程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新媒体时代“微党课”发展应更加注重学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应鼓励学员与授课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党课的主题或内容设计,充分尊重学员的兴趣和关注点,在课程讲授环节可由学员作为授课者,以第一视角传播理论思想,加强自我教育和示范带动,提升教育内容在党员干部中的可接受度。课程结束后应配合感悟思考环节,鼓励学员互相交流所思所感,在自评和互评中内化理论知识。

此外,在教育形式上,应大胆创新。一要依托办学特色,深入研发智能学习平台,实现校内资源信息共享。二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互动性强、接受度高的新媒体平台,开展“情景表演”“线上研讨”“知识擂台”“你说我听微谈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教育吸引力。三要打破时空限制,多走出去,利用VR技术等参观体验、线上线下联动,使学员沉浸式学习党建知识。

(三)紧抓团队建设,提升技术素养

素质过硬的团队是发展“微党课”的关键保障。各级党校应充分重视党建团队建设,加强团队管理,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新媒体素养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要统筹配合,合理搭建团队结构。应突破专业、行政和教学的局限,加强党建统筹,坚持多样与专业并举,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富有梯度的微党课建设团队。在顶层设计方面,配备一批党建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过硬的专家学者,负责对微党课的定位、开发、模式体系等进行把控;在内容设计方面,召集一批理论水平高并且熟悉洞察新媒体发展趋势、善于捕捉和运用新元素的中青年教师,与学员深入互动,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将宏大理论以学员易于接受的主题和形式进行呈现,增强内容感染力、形式多样性;在课程输出方面,选取一批热情外向、表达能力强、宣讲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优秀学员,将党建教育内容以生动的时代语言传递出来,同时配合学员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等提升学员对微党课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课程维护方面,培养一批党建强、网络素养高的优秀学员,以第一视角倾听干部群众的反馈,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配合整个团队对课程进行完善和提升。二要着力提升团队技术素养。各级党校应加强培训,在提升党建团队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着力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和对新媒体平台的适用能力,帮助党建团队更好使用新媒体语言,更快掌握新媒体渠道,及时跟进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变化,提升信息捕捉能力,提升内容设计和文案创作水平。同时,应提高团队对信息的判断甄别能力,去伪存真,主动识别筛除腐化落后思想及不良信息,将真正富有内涵、能体现时代脉搏的正确思想理论传播给学员。

四、结语

“微党课”将生活元素与党建教育内容相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线上线下联动,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党建教育模式。新媒体时代,针对当前“微党课”党建教育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各级党校应及时认清维护主流意识阵地的紧迫性,勇于突破创新,不断丰富课程设计,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党建教育的传播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党课内容信息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