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周颖 李洪娥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乳腺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体征,乳腺肿块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恶性病变则主要为乳腺癌。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症状,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因此,早期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临床上主要检查方式有乳腺X 线、超声等,但由于其特异度、灵敏度不高,容易发生误诊漏诊,随着乳腺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因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高等优势得到临床高度认可,为乳腺检查提供了新的诊断技术[2-3]。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相应的诊断效能。
选取江苏省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20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90 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 岁,平均(45.4±6.1)岁;肿块直径6~27 mm,平均(16.5±5.8)mm。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②女性;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④术前行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⑤单发病灶。排除标准:①乳腺内有假体植入;②患侧乳腺既往有手术史;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④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⑤有手术禁忌证、造影剂过敏;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310044),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超声造影检查:采用西门子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仪,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血流成像检查,获取肿块最佳图像切面,再选用9L4 线阵探头,把探头发射频率调整为4~8 MHz,模式调为造影模式,将50 μg超声造影剂(声诺维)与5 ml 生理盐水混匀,经肘前静脉快速推注,待造影剂推注完,再推注5 ml 生理盐水冲洗,选择肿块最大切面,持续观察300 s 病灶内造影剂动态分布、走向,并详细记录造影剂达峰时间、进入病灶组织时间等情况,最后保存图像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恩普EMP-2000 全数字超声诊断仪,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选择病灶最大切面,然后将仪器切换至弹性模式,选取高频线阵探头,设置探头发射频率为6~12 MHz,使探头方向与皮肤垂直,探头对病灶做微小的震动,使压力指数保持在3~4,感兴趣区为病灶大小的2~3 倍,动态观察病灶弹性图像,根据弹性成像颜色差异分级。
由3 名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诊断,意见不一致时,讨论得出统一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标准[4]:①病灶形态不规则;②病灶内可见部分穿入性血流,血管走形迂曲;③病灶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呈“快退快进”现象;④造影后病灶最大直径明显增大。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5]:参照改良5 分评分法,良性(1~3 分),恶性(4~5 分)。1 分:病灶图像以绿色为主;2 分:病灶图像周围为绿色,并伴有少许蓝色;3 分:病灶图像中绿色和蓝色各占一半;4 分:病灶图像以蓝色为主,并伴有少许绿色;5 分:病灶图像均为蓝色。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种检查方法采用Kappa 一致性检验,Kappa≥0.75,可以认为一致性较好,0.4<Kappa<0.75,认为一致性中等。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造影检查:良性肿块表现为边缘清晰,增强后的肿块范围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范围基本相同,呈等增强、结节状增强,内部分布均匀、边缘平滑。恶性肿块以高增强为主,内部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且增强后的病灶范围大于常规超声病灶范围,肿块边缘模糊不清。见图1。
图1 典型乳腺癌超声造影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肿块以绿色为主,伴有少许蓝色,超声弹性评分≤3 分。恶性肿块以蓝色为主,伴有少许绿色,超声弹性评分≥4 分。见图2。
图2 典型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
90 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52 例,恶性38 例。良性肿块中,纤维腺瘤40 例(76.92%)、乳腺腺病5 例(9.62%)、导管内乳头状瘤5 例(9.62%)、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管状腺瘤各1 例(1.92%)。恶性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20 例(52.63%)、导管内癌11 例(28.95%)、黏液腺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各3 例(7.89%)、髓样癌1 例(2.63%)。
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6.84%,特异度为84.62%;Kappa 值为0.66,具有中等一致性。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90.38%;Kappa 值为0.8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1~3。
表1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例)
表2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例)
表3 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随着人们对乳腺筛查的重视,乳腺肿块的检出率明显增多,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直接影响[6-7]。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可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8-10]。目前,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无法清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低速血流、微小血管等原因,在检查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不良事件,降低诊断准确率[11-13]。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了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4-16]。
超声造影技术是向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加了血管对比度,丰富肿瘤微血管灌注成像,有效提升超声对病变组织内微循环灌注水平的检查灵敏度,从而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造影剂后,乳腺良性肿块内部分布均匀、边缘平滑,边界清晰,增强后病灶范围与常规超声显示范围基本相同,究其原因,可能是良性肿块内血管是正常乳腺血管发生增生增粗现象,血管分布均匀,静脉回流系统未受影响,造影剂不会出现瘀滞、扭曲等现象。乳腺恶性肿块表现以高增强为主,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边缘模糊,增强后的病灶范围大于常规超声检查范围,究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相关血管生长因子不断刺激恶性肿块组织,导致肿块内微血管数量增多,血供增加,同时,恶性组织浸润周围组织,因此恶性肿块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但是,李静等[19]研究发现,在血供丰富的乳腺良性肿块疾病如乳腺炎症等,超声造影容易发生误诊,在复杂病变如乳腺炎合并乳腺癌等容易出现漏诊。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良恶性肿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王缤缤等[20]认为,超声造影可有效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和血液供应情况,有效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诊断准确率高,但病灶在血管增强模式下容易发生显像重叠,容易影响诊断准确率。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通过组织不同的弹性系数,观察软硬组织受压后形变程度差异、回声信号差异等,获取更多病灶组织软硬度的超声信息,并运用相应技术,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成像,从而可准确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21-24]。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诊断价值非常高。超声弹性成像把组织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红色为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蓝色为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绿色为弹性系数中等,通过观察图像色彩可准确判断组织硬度,从而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但武林松等[25]研究发现,恶性肿块以肿瘤细胞为主,肿块质地会偏软;恶性病灶出血、坏死,硬度降低;良性肿块伴钙化或纤维化、病灶张力增大、导管扩张合并沉积物等情况,弹性成像在诊断时容易发生误诊。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低龄化趋势,由于乳腺癌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容易被患者忽视。因此,早期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显得尤为关键,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挽救患者生命。何辉等[26]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诊断;联合诊断有效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发挥单一诊断的优势,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韩彦峰等[2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研究中证实,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均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但是由于二者的评价内容和方向并不相同,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准确度。
本研究仅对比超声造影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探讨其不同的诊断效果,但并未对二者联合应用深入研究。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会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且各具优势和不足,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合理选择单一或联合的诊断方式,以降低疾病误诊、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