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第二幼儿园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幼儿因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法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第二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开展数学领域相关研究,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教学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第一,教师缺失数学核心概念,对幼儿早期数学的认识混乱。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相当强的学科,内容的组织需要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让幼儿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挑“简单”的教,或临时拿什么就教什么,课程缺乏系统性,无法促进幼儿螺旋式学习。第二,课程缺乏游戏精神,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我们的教研活动总是在讨论教材教法,忽略研究孩子的学习习惯,师生互动停留在满足于幼儿统一回答“学会了”的层面,也很少思考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第三,数学生活化价值不被重视。我们的一日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但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学的敏感,例如孩子吃水果时的按数取物、餐前餐具摆放的一一对应等,都蕴含着数学知识,但容易被教师忽略。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第一,开展专题讲座,掌握数学核心概念。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学术功底直接影响对活动目标、内容的把握。我们开设“科思读书会”,聘请专家给教师开展“数学核心概念与幼儿数学游戏”“幼儿数学桌游的设计与运用”等专题讲座与培训。此外,我们为教师推荐《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等书籍,鼓励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
第二,树立游戏精神,走进儿童世界。其一,在数学集体活动中注入开放课程的元素。如小班模式教学“快乐的游乐场”,教师让幼儿自选摩天轮、小火车、打怪兽三组活动,让他们按照ABABAB的模式摆放人、车和怪兽,幼儿在自主选择、同伴讨论过程中愉快地完成活动。其二,将游戏融入课程以释放幼儿的天性。如中班开展“数老鼠”活动,幼儿扮演蛇抓老鼠并数一数抓到几只老鼠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愉悦地数数,表现出学习主体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重视过程性能力培养。我们推荐教师阅读《数学不仅是数数》等书籍,建议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参照范例设置问题,一步步提升幼儿的过程性能力。其四,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原本投放在数学区的材料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于是教师将扑克牌、套索方块等低结构材料投放至班级数学区,方便幼儿自主游戏,以此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深挖生活中的数学,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第一,潜移默化的生活学习。如在晨谈中,幼儿通过总人数减去已到人数得出没来的人数;教师询问幼儿当天的日期,帮助幼儿学会查看日历;上下楼梯时教师引导幼儿数数等。第二,积极创设数学环境。教师发挥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价值,在室内外挖掘有关数、量、形等环境的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签到墙、温度计、日历、跳绳计数表、植物生长记录等,让幼儿在环境中习得数学。
以赛促研,分享交流中共同学习。幼儿园定期举行数学玩教具原创大赛和数学课例比赛,包括教师设计、实施、自我剖析、同行分享、专家点评等流程。园所集中数学课题组教师观看赛课过程并参与评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还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
更新家长观念,积极征集家庭游戏。通过与个别家长沟通和集中反馈,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幼儿园数学研究工作并不了解,认为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只限于10以内加减法,更有家长认为孩子已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无须在幼儿园学习数学。对此,我们组织多次讲座,系统地向家长介绍数学学习目标、内容、形式及价值,提高家长对幼儿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培养的重视,征集部分家庭数学游戏,拓宽幼儿数学学习的路径。此外,教师通过日常活动观察,发现有些幼儿的数学能力没有达到同龄幼儿的平均发展水平,于是及时与家长沟通,逐步缩短幼儿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