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林学院 陈明睿
互联网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高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在应用的体系与能力上有着先天的优势。结合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特点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全方位实施提供有力的参照。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同时也包括教育与技术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与范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创新探索的成果之一,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了现代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动力支持[1]。从高校教育改革具体的实施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教材以及课堂的固定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元素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限制,实现虚拟线上教学、教师与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实时教学和自主化学习的教学发展目标,这也为高校教育改革中个性化教学开展以及人才培养能力的强化提供了坚强的依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有序进行了教育工作的线上转移,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磨合,并探索出了相应的经验,这也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渠道基本成型,城市与高校教育的信息鸿沟逐渐填补。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信息化教育尚未得到完全的普及,高校教育领域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先行者,能够采用慕课教学等方式,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按照相应内容进行学习,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基础设备等,导致优质课程资源难以涌进[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对象的突增,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方式难以支撑巨大的用户量,同时也难以满足互动教学的需求,教师更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各地教育机构探索了多元化的信息化教育手段,依托微信、QQ、钉钉以及部分直播应用软件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初步搭建起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渠道序列,并且将高校教育领域的教育体系纳入到整体的信息化教育范围中,为整个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性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1.1 教育信息化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渠道多元化发展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整个教育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体现出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过度依赖问题。但是,高校教学改革在时间与空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限制,并且不同地区的高校教学改革质量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影响到整个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能够在原有高校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做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渠道的拓展,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释放出信息化时代下教学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搭建虚拟教学空间,同时还能够对整个教学的链条进行扩展,如在原有教师与学生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机器人辅导等,依托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对整个教育渠道进行进一步的拓宽[3]。
2.1.2 教育信息化推动高校教学改革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也能够将不同地区的学校与学生融合在共用的教育空间中,实现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大化的发挥出我国教育资源的效果,实现依托网络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力促进整个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提升。从当前来看,教育信息化所依托的移动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并且随着5G的逐步推广,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带宽的提升,为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设备支撑与网络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对原先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决,改变了教育资源“一对一”的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一对多”“多对一”,充分拉近了城乡地区的教育质量,从而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2.1.3 教育信息化强化了跨地域师生交流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从而来解决师生交流失衡而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当前还未达成信息化教学的条件,高校之间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也出现明显的不对等,影响到整个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实施。从传统教学来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出现分层化,即教师与成绩较好的学生交流较多,这就影响到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培养工作,影响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造成学生之间学习差距的不断拉大[4]。而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能够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供一个课外途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差距的缩小,推动班级之间的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1)尊重个性原则。人的个性往往起源于实践,是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随着近些年来网络化学习的快速普及,个性化学习得到了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裨益。(2)自主学习原则。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1)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设备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2)学习者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自己的作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3)师生之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合作。(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包括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和教学评价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方法与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来看,现代教育技术是其关键的支撑,由于我国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还处于一个发展与实践的过程中,相应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还未健全,而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创新是整个信息化教育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只有做好了观念创新,才能够与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实践相匹配,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技术等的完善。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观念创新,也能够促进信息化教育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开展策略的创新化与多元化,以此来充分发掘出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体系是整个信息化教育开展的框架,同时也是其运行效果的保障,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经验,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
(1)把握学生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确定。学生兴趣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活跃度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开展之前,教师要能够根据对学生原有的理解、认识,结合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好教学内容的侧重,从而来发挥出教学内容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引导学生逐步从陌生走向熟悉,提升师生之间的默契度,为整个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教学内容确定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结合文本特性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设置[6]。
(2)结合学生特性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手段的搭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对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则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充分的集中,并且不能良好的诠释出教学内容的特性。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现代教学的理念、方法,进行多元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教师应当对不同文本教学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对同一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组合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从而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不同班级的教师,也要通过分析学生的特性、对某一文本的认知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评价。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中的一项必要构成,也是能够准去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基础途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特殊性,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弱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性,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中完成教学评价。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是相呼应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总结,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教学评价的设置也必须进行多元维度的明确,以此来提升首尾呼应的契合能力,各个教师要能够围绕“KPA”的教学目标模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维目标),进行多元、多向教学评价的设置,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的理解进行发言,以此来做好教学的评价。
从信息化教育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来看,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与效果发挥。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实施,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导,通过连接各个地方与学校,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统一性,能够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统一课程资源的学习,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一方面,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搭建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确保平台运行的平稳,以及平台功能的健全。同时,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实施也需要与线下教学的模式相结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与线下教学相互配合,做好教学的混合化、灵活化。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搭建需要有优质课程的支撑,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引导地区教师打造“金课”,健全教师课程录制机制,通过将优质课程进行录制、上传,为整个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实现。
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带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推动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转型与探索,相关配套设施与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开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途径。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也为长久以来的高校教学改革提质增效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使得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与教师资源能够在信息渠道中进行共享与交流,为学生基础的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途径。
引用
[1] 陈昶,曹凤红,徐要辉,等.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思考[J].内江科技,2021,42(10):108-109.
[2] 苏晓纯.高校思政课与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度融合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化变革为切入点[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23(4):25-31.
[3] 朱富丽,杨磊,来社安,等.应用型本科信息化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升级改造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8):97-98.
[4] 尹进田,唐杰,刘丽.地方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6):257-258.
[5] 孙阳,李海霞.数据驱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0):151-152.
[6] 王宝祥,潘超.大数据技术在高校信息化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