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玉乐
中牟县作为中国草莓种植十大基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史。近年,冬季大棚草莓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可观。中牟县地处豫东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热适中,气候温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牟县草莓种植面积6 466.67 hm2,总产量19.4 万t,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笔者从冬季大棚草莓的选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冬季大棚草莓的绿色高效栽培及推广提供参考。
草莓营养丰富,种植效益好,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青睐。中牟县位于黄河南岸,属平原地带,多为沙质土壤,日照充分,适宜种植草莓。冬季大棚草莓种植的品种有红颜、香野、粉玉、白雪公主等。
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熏蒸对大棚进行消毒与杀菌。6—7 月,清理前茬作物及田间杂草,整地施肥,每667 m2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500 kg,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深翻25~30 cm,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扣好大棚膜,密闭通风口,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使地表下10 cm 处地温达70 ℃,闷棚20 d。为提高消毒效果,可结合使用氯化苦、噻唑膦等土壤消毒剂进行闷棚。闷棚结束后,需晾晒20 d。
每667 m2施豆粕、鱼粉、油麻渣各80 kg,复合肥60 kg,翻地整平。大棚北侧留70 cm 走道,东西向起垄,垄高30 cm,上宽50~60 cm,下宽70~80 cm,垄沟宽20~30 cm。每垄铺设2 条滴灌管,出水口向上,定植后置于苗两侧。
定植时间为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以早晚或阴天栽植为宜。定植前浇足底水,选择根系发达、白根多、叶柄粗短、叶片较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栽植时把植株外围的大叶剪掉,只留中间2~3 片小叶,这样可以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提高其成活率。合理的定植密度是获得草莓高产的重要条件,每667 m2定植7000 株,每垄2 行,行距25~30 cm,株距15~20 cm。栽苗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定植时要对草莓苗采用杀菌剂浸泡,消除种苗所带的病菌。一般定植时适宜气温为15~23 ℃。
10 月上中旬进行扣棚和覆盖地膜。地膜覆盖是草莓设施栽培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草莓根系的生长,而且能够防止土壤对果实污染,提高果实的商品质量。应选用黑色地膜,摘除基部枯叶和新生的匍匐茎,覆膜后立即破孔取苗,一般在现蕾期覆盖地膜。这个时期植株的韧性好,覆盖过程中给植株造成的伤害也小。通风口配置防虫网,以防外界虫源进入。扣棚后立即用烟熏剂进行消毒杀虫。
大棚草莓对于温度要求比较高,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 ℃。大棚草莓幼苗期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不低于12 ℃;现蕾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 ℃,夜间应保持在8~12 ℃;开花期和膨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温度控制在6~8 ℃;着色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3 ℃,夜间不低于5 ℃。温度高会影响草莓果实的糖分转化,降低草莓甜度。开花结果期,如果白天温度超过28 ℃,会影响花粉发育、受精,进而影响果实品质。
草莓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切忌连续多天不通风换气,湿度过大容易造成病虫害传播。棚内湿度以40%~70%为宜,花期棚内湿度不超过 50%。降低湿度,除了可以打开排风口放风排湿排潮,还可以在大棚内铺设秸秆、稻壳等植物吸收潮气。
草莓是雌雄同株植物,草莓通过风、虫都可以授粉。冬季大棚无风无虫,草莓果实很容易出现畸形甚至发育不良,影响果实质量。冬季大棚种植草莓应将熊蜂或蜜蜂引进大棚,将蜜蜂引入大棚的时候,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清晨或者傍晚,选择大棚相对干燥的位置摆放。一般在5%草莓开花时,每667 m2引进1 箱蜂。每隔 5 d 要给蜜蜂喂1 次1:1 的白糖水。大棚内施用农药前回收熊蜂或蜜蜂,搬离大棚。大棚内草莓授粉期比较长,花粉数量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很容易造成引入的蜂群数量下降,不足时应及时补给。蜜蜂离开巢的适宜温度为15~25 ℃,日常温度管理应避免长期低于10 ℃或高于28 ℃,防止蜜蜂不从巢中出来。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进行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结合植株管理及时将枯枝败叶、残花烂果放在密闭容器清理出大棚集中焚毁。施用农药要掌握最佳的预防时期和防治时期,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开花期、结果期、收获前15 d 禁止用药。
1.白粉病。白粉病可发生于整个生长期,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和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随着病情加重逐渐扩大,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同时会发生在果实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整个果实或者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白粉。防治白粉病可选择好的抗病品种,可以进行硫磺熏蒸,每667 m2大棚施用99.5%的硫磺粉15~20 g,每天熏蒸2 h,每3~4 d 熏蒸1 次,连续熏蒸4 次。发病初期可以施用吉裕粉菌安或枯草芽孢杆菌500~1000 倍液,还可施用醚菌酯、四氟醚唑、醚菌·啶酰菌等。
2.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开花期和坐果期为重点防治时期。叶片受害,呈现“V”字形黄褐色病斑,随着病害加重,叶片焦枯死亡。花器侵染,一般先从萼片基部开始,花器变褐干枯,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果实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防治灰霉病可选用抗病品种,草莓进入花期以后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相对湿度。发病初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5~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 次。
3.炭疽病。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或炭疽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移栽缓苗期。叶柄、匍匐茎侵染,病斑呈纺锤形,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凹陷。根茎部染病,最初症状是新生的2~3 片叶先表现萎蔫,傍晚可恢复。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则叶片呈青枯状萎蔫死亡。防治办法是合理密植,做到通风透光,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发病初期可用24%腈苯唑悬浮剂1000 倍液、25%嘧菌酯乳油1500 倍液、50%咪鲜胺乳油1000 倍液喷施,每7 d 喷药1 次,连续喷洒2~3 次。
1.叶螨。叶螨又称红蜘蛛、黄蜘蛛,以成螨、若螨在草莓叶背刺吸植物汁液,发生量大时叶片灰白,生长停顿,并在植株上结成丝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焦脱落,植株如火烧状。草莓叶螨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应坚持预防为主,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选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350~400 倍液、0.5%伊维菌素乳油500~1000 倍液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2500 倍液喷雾防治。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施用,防止叶螨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
2.粉虱。粉虱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虫,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叶片萎蔫,甚至植株枯死。防治办法是彻底清除前茬作物、残株及杂草,对温室要进行熏蒸灭虫。发病初期用10%扑虱灵乳油1000 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 倍液,21%灭杀毙4000 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 倍液喷洒。视病情,间隔7~10 d 喷施1 次。
根据草莓成熟度分次分批进行采收。一般每隔1~2 d 采收1 次,盛果期每天采收1 次。储藏用果一般在果实充分成熟前1~2 d 采收。采收时间宜选择早晨露水干后或近傍晚时进行,应避开气温较高的中午采收。采摘时连同花萼至果柄处摘下,避免手指触及果实。草莓应边采边分级,尽量减少因翻动所造成的损伤。采摘时随时剔除病果、次果,把好的浆果轻轻地放在特制的小型容器中,切忌翻动草莓,避免碰伤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