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设计,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提质”

2022-11-16 13:09许晓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基础性小题

许晓婷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数学学习”真正回归到“数学”本身,通过设计分层次的数学作业,同时注重分层作业形式、内容的多元化,“加强”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实现“减负提质”。就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忽视学生作业的层次性、数学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的内容枯燥等问题,结合“双减”提倡给作业“减负提质”,提出通过作业目标分层、作业内容分层、作业评价分层,形成针对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忽视学生作业的层次性

1.没有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

忽视学生作业的层次性似乎是多数数学老师的通病。其实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同,数学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学生,他可能数学计算能力稍弱;数学思考能力稍强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又稍欠缺。种种情况往往被教师忽视,教师的学情分析工作不到位。

2.缺乏分层考虑

现有的大班化背景下作业的设计都是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评价,由此也造成一些能力好的学生无法满足学习需求;能力稍弱的学生负担过重。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和价值,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的个体差异。

(二)数学作业的形式单一

现如今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纸笔作业为主,学习计算是以纸笔作业的形式,学习公式定理也是纸笔作业。“抄写并背诵这个公式”“今晚的作业是写XX道数学题”。诸如此类是常见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而以综合性、实践性为主的作业则比较少见。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以理解为主,适当地抄、写、背有助于记忆,多次抄写和背诵只会是死记硬背。譬如有些能力好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个数学知识要点,但依然给他设计抄、写、背数学作业,这样只会加重他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纸笔作业”还是某些数学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你今天上课不听课,回去抄数学书XX遍”“你背不下来这个概念,回去抄XX遍”。学生花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却收效甚微,依然出现各种错误。

单一化的作业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作业也没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的作业质量也十分低下,逐渐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作业的内容枯燥

除了作业设计不注重“层次”化,作业的形式单一化问题外,小学数学作业内容比较枯燥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譬如面对新学的运算定理、公式规律似乎只有抄和背,连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靠抄背来记忆。小学数学是一门以自主理解为主的学科,面对新知识的掌握,其实内容可以有很多种,并不只限于“纸笔”。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以往的数学作业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个通病,就是不注重作业层次的分层,基本都是大水罐,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都是统一的作业要求、作业量,这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双减”提倡给作业“减负提质”。通过作业目标分层、作业内容分层、作业评价分层,形成针对性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学生分层——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

设计分层作业的重要前提是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作业反馈的情况、能力差异来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的层次性不能跨度太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相对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寻找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心,发展能力。

(二)目标分层——设计弹性化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数学能力稍弱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即可;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达到一般的目标即可;数学能力好的学生,设计的目标则难度大一些。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平移》这一知识点为例,设计以下的作业目标:

(三)作业分层——设计针对性作业内容

分层目标确定后,即可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包括基础性作业、一般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而此种基础性作业、一般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可以不限于传统形式的纸笔作业,形式和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增加作业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

1.基础性作业的设计

此类作业面对的是数学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即可。

还是以苏教版《平移》这一内容为例,前文中已经提到了基础性作业的目标是:通过作业的完成,初步理解教材内容,认识什么是“平移”。以往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采用的形式是抄、写、背,“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以设计这样的基础性作业:你知道什么是“平移”吗?用你喜歡的方式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概念,并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

这样的作业形式不要求学生去做“无用功”,只是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既轻松,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再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这一知识点为例,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掌握圆的基本性质,掌握画圆的方法。因此设定基础性作业目标:通过作业,寻找到生活中的“圆”,了解圆的样子。

数学能力稍弱的学生,理解能力就弱,如果单纯地靠纸笔作业去记忆,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此类“新型”作业属于实践型作业,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纷纷去寻找“身边的”圆,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车轮是圆的、篮球场上有圆形、足球场是圆的、钟面是圆的等等。而且此类作业很简单,适合基础性层次的学生完成。

2.一般性作业的设计

此类作业面对的学生是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求掌握一般性的知识要点即可,在难度上要比基础性作业稍大。譬如苏教版四年级《整式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设计一般性目标:通过作业,掌握整式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运用了反例,设计了“我是纠错小能手”的一般性作业,让学生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并纠正,例如“12+3÷3=5”,“15-5×2=20”,这样计算正确吗?请将错误纠正。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是否掌握运算规律以及数学的思考能力,虽然是纸笔作业,但并不是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

当然一般性作业还能以其他形式呈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中的《小数乘整数》这一知识点为例,学生一般性目标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的特点,可以设计分享型作业:国庆小长假过去了,一定去逛超市了吧,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单价是多少?一共用了多少钱呢?和同桌相互了解一下。

在课堂分享过程中,学生们十分开心地和同桌分享自己买到的水果。“记得妈妈给我买了我最喜欢吃的香蕉,3.5元一斤,妈妈买了4斤,是14块钱。”“我和爸爸去买了香梨,2.5元一斤,买了5斤吧,用了7块钱。”“你的计算不过关呀,2.5×5=12.5,怎么是7块钱呢?”“哎呀,我太粗心了,我想到了加法。”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到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提高了数学表达能力。

3.拓展性作业的设计

此类作业面对的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稍高,具有一定思考性和拓展性。在难度上要比前两者稍大。以苏教版五年级折线图这个知识为例,设计拓展性目标:掌握折线图的画法,并运用折线图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目标要求设计拓展性作业:小组合作选择一些饱满的蒜瓣,分别种在三个花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土,把放土的两盆一盆放教室里,一盆放走廊;观察后分别记录这3盆蒜叶6到16天最长叶片的生长数据,并用折线图表示。

拓展性作业是基础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在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设计弹性化作业内容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以及不同目标,把数学作业内容进行分层,除了具有针对性的基础性作业、一般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考虑设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所谓“基本作业”就是最基础的作业,涉及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要求学生人人掌握的;“弹性化作业”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性,不做硬性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选择。

在学习了分米、厘米的有关知识后,我首先设计了分层作业目标:通过作业的完成,认识常见单位厘米、分米、米(基础性作业目标);通过独立作业的完成,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一般性作业目标);通过独立作业的完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展性作业目标)。

结合知识特点,基础作业就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简单的单位换算,例如“1厘米=( )分米,1分米=( )50厘米=( )分米”。弹性化作业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结合分层目标,设计变式,例如给书柜摆书问題。基础性题:这里有8本《童话故事》,一本大约厚3厘米。一个长30厘米的书柜能把这些书放满吗?变化性题:这里有8本《童话故事》,一本大约厚3厘米。一个长3分米的书柜能把这些书放满吗?拓展性题:《童话故事》每本书厚3厘米,《我爱看科学》每本书厚5厘米,《世界真奇妙》每本厚10厘米。如果把这些书放在一个长4分米的书柜上,怎样放才能把这个书柜放满书呢?有不同方法吗?

第1小题是简单的乘法计算与比大小,没有单位换算,也就是平时常说的“陷阱”,属于基础性题目,第2小题在前者基础上,又涉及一个单位换算,为一般性题目,第3小题综合性较强,既有单位换算,又要思考组合排列,为拓展性题目。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后再在弹性化作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第1小题,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只完成第2小题,或者选择做第1和第2小题,尝试第3小题;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全部完成。设计这样的弹性化作业,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并且在一个知识点上“下功夫”,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评价分层——建立多元作业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机制,通常是以学生作业分数的高低为主,并且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本人。其实此种评价方式是十分片面的,“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小组合作意识以及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并且要丰富评价的主体,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科学化的作业评价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数学学习”真正回归到“数学”本身,通过设计分层次的数学作业,同时注重分层作业形式、内容的多元化,加强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习,实现“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基础性小题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心灵之窗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