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课程改革探究

2022-11-16 15:09周士桢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STEAM教育数字经济

【摘要】本文对STEAM教育模式进行溯源和分析,总结STEAM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经验,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阐述课程发展的时代机遇及挑战,并基于STEAM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师团队四个方面探索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课程的跨学科改革路径,提出设定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重塑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力;开发优质课程,提高课程改革的效力;提升教师团队STEAM素质,使课程改革有“内驱引擎”等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 财经商贸类课程 STEAM教育 管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76-05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紧密联系经济,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产业壁垒,各产业之间的耦合反应日益加深,使原有的产业模式出现新的变化,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并最终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态走向数字化。因此,职业教育要“应势而谋”,加快适应数字经济生态,科学预判由产业转型“大变局”所形成的对“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大趋势”;要“因势而动”,抢抓经济社会变革机遇,在新时代“大有作为”;要“顺势而为”,通过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成共识的背景下,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STEAM教育的概念

(一)STEAM教育“教什么”

STEAM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倡导进行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跨学科教学。长期以来,人才始终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为储备国家人才力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型、应用型复合人才,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率先提出了一种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个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STEM教育战略,并于21世纪将STEM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文化和人文的融合成为必然,大众对人文修养的渴望与诉求不断增强,于是,美国教育界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搭建了连接艺术(Arts)学科的桥梁,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综合素养,唤醒受教育者的道德和精神意识。这让人才培养变得更为全面,最终形成了如今的STEAM教育模式。

(二)STEAM教育“谁来教”

STEAM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式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STEAM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成长为问题的解决者,学生要用教师所教授的既有知识经验与技术能力,在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主动地去解惑,去应对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驱动自我投入更多的积极情感,“实现由低阶线性思维到高阶创新思维发展”(杨勇、商译彤,2021),从而在实践与探究中产生创新性成果。

(三)STEAM教育“如何教”

STEAM教育践行的是“情境实践的知识观”(袁利平、张欣鑫,2017),即知识的汲取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STEAM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做到:课前,明确学科特点,以课程所要求的学科素养为前提,开发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多学科融合主题课程,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主题课程中发展综合素养;课中,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高度还原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与人文素养;课后,主推准确、公正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同时推行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展的各项素养与能力。

(四)国内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STEAM教育启动相对较晚。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提出要探索STEA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STEAM教育模式的“中国之路”正式启程。虽然STEAM教育被普遍视为开发我国学生创造力的一剂良方,但是作为“舶来品”,STEAM教育模式在中国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存在STEAM教育目标错位、资源匮乏、课堂创造力不强、想象力不足、教师“一言堂”、学生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问题的影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STEAM教育模式应结合我国实际融入中国色彩。比如,可以在原有的STEAM教育模型中融入符合我国教育国情、文化背景与人才“五育”愿景的核心素养,重视本土文化再造教育,提高課堂吸引力(袁利平,2017);也可以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STEAM教育的“中国化改造”,以提升实际教育效果(袁磊等,2020)。同时,部分研究者还提出,STEAM教育转变的是我国整个原有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我国全面、全阶段推广STEAM教育是有必要的。袁磊等人(2020)主张,可从政策支持、教育生态、学习模式、课程开发、技术支持、教师培养六个方面入手,建立我国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基础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阶段STEAM教育体系。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还指出,STEAM教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校、企业、学生、社会也都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构建STEAM教育“工作坊”(李王伟等,2018)、STEAM智慧教育云平台(王亮,2021)等多主体平台,能够增强课程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人员互动,从而提高STEAM教育的有效性。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改革的机遇和挑战

(一)课程特点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覆盖专业范围较广、适用性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程,无论对社会各组织成员,还是对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都是有益的。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受教者通过学习既可“手上精”,具备在基础管理岗位上所需的方案撰写、计划编制等管理技能,也能“门儿清”,锻炼高素质商贸技能人才所需的思辨、归纳、创新等思维能力。正是由于其培养的是商贸类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课程的开设率并不低。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开设至今从原有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到现在的项目课程模式及“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已与STEAM教育模式有很多共同点。

1.多学科融合教学

STEAM教学的跨学科特性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的,这也正是管理学基础教学的核心。管理者的岗位特性决定了从业人员既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具备多样的技能,而这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门课程就能够解决。从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就可以看出,课程以管理学的学科知识为主线,涵盖了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历史、数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帮助学习者多维度、全方位地解决现实管理岗位上的工作问题。

2.教学过程注重协作式学习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管理离不开人,所以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一直努力将协作学习贯穿学生知识构建的全过程。一是体现在较高的“合作学习法”采用频率上。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实现团队合作,自发地探究、反思课堂问题,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并催生创新能力。二是体现在企业和高校之间日渐加深的合作关系上。随着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企业、教师、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需要深入、高效地进行多向互动,才能实现互促互进、教学相长。

3.课程趋向情境式项目教学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强调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关键在于基于就业视角,在对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解后,对应岗位的具体技能,再进行工学相结合的教学(徐平利,2021)。管理学基础课程也不例外。现有的管理学基础“三教改革”趋向给予学生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在教材改革上,大多数“‘十三五’规划教材”上的课程知识点以项目模块化形式存在,各模块中含实际案例、基础知识、技能实训等内容,分阶段地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及技能。在教法上,“建构主义理论”成为热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施以案例分析、小组学习、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原工作场景,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此外,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构建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当前最新的行业标准和前沿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机遇和挑战

1.课程发展的时代机遇

在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征程之际,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商科基础素养类课程正大有可为,赢得“横面向广,纵面向深”的发展机遇。“横面向广”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数扩大、校企合作数量增加的事实,这既是我国高职扩招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建设高质量企业,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纵面向深”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良性结果。政府政策的指导、学校制度的搭建、教师责任的落实、学生责任的引导、多方资源的整合共同推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迈向“精益生产”。

2.基于STEAM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挑战

事实上,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相比简明直观的展示类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概念性较强,教师如何深入浅出地处理课程知识点,如何高效创设STEAM教学情境,如何突显STEAM教育的“跨学科”特性,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再有,文科类课程普遍有理论学时占比过高的现象,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长时间保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学习意愿的消退成为激发课堂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拦路虎”。另外,高职阶段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去应对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挑战,由课程的量变推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质变,让学生“人人出彩”,这也是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STEAM教育理念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设定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教育目标是未来教育结果的规划,是对教育期望的高度概括。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徐平利认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从“就业导向型”迈向“乐业导向型”,以“人人出彩的‘职业生态’”为核心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以“课程MALL”的形式进行教学场景再设计,在教学中融入社会性方法,打造同时具备极强跨界性和跨专业性的沉浸式模拟职场学习环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得幸福。把徐平利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置于STEAM教育理念的框架上去解读,意味着管理学基础课程该朝着跨学科、情境性、实践性、协作性、目标性、创新性、趣味性、艺术性、技術增强性、本土化的综合方向进行开发设计。循此方向,管理学基础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低层次知识目标、中层次技能目标及高层次思维目标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通过架构多元的STEAM教学目标,理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重塑课程体系,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STEAM改革需要加深跨学科融合。有教师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杂糅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就是跨学科了。其实,多学科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零碎知识点进行叠加,也不是极端地将跨学科课程改革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两者的教学方式都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效果来看,无益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无法让学生在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里完成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内化,也不能帮助学生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搭建起管理岗位多种知识、多项职业技能之间的桥梁。因此,要将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上升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高度,对整个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进行重塑。也就是说,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跨学科重塑,一是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通“课证赛岗”,分解管理工作岗位任务,多方延伸课程学科的宽度,开发跨学科项目式课程;二是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对项目课程进行排列与整合,形成不同大单元、不同学程,分阶段递进培养高素质商贸技术技能人才(如图1所示)。

(三)开发优质课程,提高课程改革的效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STEAM改革的前提是有优质的STEAM课程,而其中课程主题选择和课程资源整合是优质STEAM课程落地生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首先,课程主题的选择关系着整个教学情境创设的精准度和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吸引力,也影响着STEAM教育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效果。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依据所设定的STEAM教学目标,将课程主题划分为实例探究类、生活鉴赏类、工作问题类、管理决策類、岗位技能类、个人成长类六大类。其次,在主题选择的基础上丰富“政校社企”资源,落实多方责任。政府从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负责为高职管理类课程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学科普及力度;学校从经济、制度两方面支持管理学基础STEAM课程结构的开发和实施,打造校内STEAM课程宣传场域;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参与学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研究开发;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数字社会”等社会重点话题,学生实施课外项目,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创设多主体、多文化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技术能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匹配。

(四)提升教师团队STEAM素质,使课程改革有“内驱引擎”

学科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着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效果,STEAM课程教育离不开卓越的STEAM教师。一方面,管理学基础课程专业教师要意识到STEAM教育是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需要用全新的教育知识去武装头脑,教师专题业务培训、专业研讨、小组学习、专题实践活动等都是促进教师STEAM发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由于STEAM改革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等多方面入手,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改革项目,为了促使STEAM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让教学指导人员、图书馆管理员或媒体专家、信息或教育技术人员等教学辅助人员以STEAM教学专员的身份融入专业教师团队,带动课程改革的科学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其中,支撑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即是教育。要在剧烈变化的数字经济时代中占据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商贸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就需要不断推进“三教改革”,并将其落实到各学科领域。对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课程进行STEAM模式再开发,能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科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让人才培养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应把握STEAM教育模式的内涵,基于各课程的现实情况,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经得起考验的课程主题、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专业STEAM教师团队等一系列措施,深入探索STEAM教育的本土化之路,破解课程改革中的难题,助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利平,张欣鑫.论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对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杨勇,商译彤.STEAM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数字人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7).

[3]李王伟,徐晓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路径何为[J].电化教育研究,2018(9).

[4]袁磊,郑开玲,张志.STEAM教育:问题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0(3).

[5]王亮.基于STEAM教育理念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21(8).

[6]李学书.STEAM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模式构建及问题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

[7]徐平利.从世界到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典型模式的比较和慎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

[8]侥卉.STEAM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项目式教学流程的重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0(3).

[9]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5).

作者简介:周士桢(1990— ),广西百色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数字经济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杜威思想指导下的STEAM科学教学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