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新 中华医学会会员
祖国传统医学历来注重“天人相应”和“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即人体要顺应四季变换,调节好“阴气”与“阳气”,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治未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人们要养护自己的阳气,而秋冬季节,则要滋养人体的阴气。
对于机体健康而言,阴是指津液,即人体内的水分。津液不足、津液亏虚便是阴虚,具体表现为内部脏腑和外部皮毛、孔窍均干燥失养,严重的可导致疾病。导致阴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本弱、阳邪耗伤阴液、劳心过度、经常熬夜、久病、失血等。气温骤降、湿度下降、大风等外部环境也可导致阴虚。
眼下已入深秋,日照时间渐短,天气逐渐变冷,外界环境由阳盛向阴盛转变,掌握以下养阴强体的具体措施,可以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深秋时节,干燥多风,大部分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津伤失润的秋燥症状。因此,在饮食调养上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水为阴气之源,燥则润之。因此,平时要足量饮水,维持体内水分充足。秋季气温下降,人喝水的欲望会降低。由于环境湿度和夏季相比大幅下降,人体虽然出汗相对少,但对水的需求并不比夏季低。您可以适度饮用红豆汤、玫瑰花茶、菊花茶、薏米水等饮品丰富口味,达到足量饮水的目的。
古代医家提出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每天早晨喝点淡盐水,每天晚上喝点蜂蜜水。淡盐水和蜂蜜水中的钠和糖分,能在补水的同时,为身体补充热量和矿物质。当然,含糖的饮品不能喝太多,以防能量过剩。饮用后应及时用白开水漱口维护口腔健康。
一日三餐要平衡膳食,讲究粗细、荤素搭配。适当多吃具有养阴、补肺、防燥功能的白色果蔬,如山药、百合、冬瓜、莲藕、白菜、白萝卜、银耳、雪梨、菱角、荸荠等。补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鱼类、禽蛋、豆腐、动物瘦肉等食物。较理想的烹调方式是煲汤熬粥,如白萝卜花生汤、豆腐菠菜汤、白菜虾仁汤、冬瓜排骨薏米汤、莲藕猪肉汤、山药小米粥、银耳红枣莲子粥等,均具有较好的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效果。
应少吃辛辣热性的伤津食品,如辣椒、姜葱蒜、八角、茴香、油炸食物。有饮酒、吸烟嗜好的人,要注意自我节制。
合理安排日常起居,保持生活规律有序。《黄帝内经》提出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秋天天气转凉,要早一点睡,以顺应阴气收藏;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长。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对中老年人健身养生尤为重要。
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常开窗通风换气。如果条件允许,居室内可种养一些绿叶花卉,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坚持每晚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不仅能驱寒暖体、活血通络、恢复精力,还有助睡眠、养阴防病。
秋高气爽,秋季是运动锻炼的黄金时期。但此时因人体阴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和爱好,进行适度锻炼,以微微出汗为度。不要运动过度或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出汗太多和体能消耗过大,导致阴气耗损。
一般来说,秋季锻炼应选择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地点不妨选择公园、湖滨、郊野等空气新鲜、比较宁静的场所。这样做既有利于专心致志地锻炼,又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提醒您:晨练不能太早,尤其要躲避早雾,避免肺部受不洁空气的刺激。
深秋时节,万物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身临草枯叶落的秋天,心中常有凄凉、苦闷、垂暮之感,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悲秋”情绪。尤其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骤然下降,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症状。“悲秋”不仅影响养阴,而且可能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为了远离“悲秋”,应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自我调节,让心理保持平和舒畅。建议您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压力,放松自己;也可以多接触阳光和大自然,尤其是登高远眺,既陶冶情操又可消除烦闷等不良情绪。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日天气炎热,机体能量消耗大,人的食欲相对较差,即使没有生病,人体也会变得较为虚弱,阴气不足。此外,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久病伤阴。患有慢性病或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如潮热、盗汗、怕冷又怕热、口咽干燥、睡眠不实等,更要注意补虚护阴,根据个人情况补充滋补药食。可适当食用羊肉、鸭肉等动物性食品为机体补充能量。芝麻、荸荠、苹果等食物可助人体补充津液。不同人的体质不同,不能盲目进补,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