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凝视的长江内河游轮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2022-11-16 08:45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内河游轮旅游者

王 康 童 尧

一、引言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们被现代主义的同质化与标准化所束缚,因此人们为了有限度地逃避都市的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和淡薄的人际关系而选择旅游。近年来,我国内河游轮行业迅速崛起,相对于过去内河游轮行业在法律保障、客户维护、产业规划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目前我国内河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产品。长江内河游轮行业作为我国最早向全球旅游市场推广的优质游轮旅游航线逐渐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若想成为世界内河游轮行业的典范,笔者认为长江内河游轮行业必须要针对市场拓展有效地展开市场研究和旅游规划,借助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我国内河游轮行业能够以长江三峡游轮产业为主体,创建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借助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开发多套适合不同消费者的旅游商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向市场推出更具特色的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的全方位服务产品,进一步促进我国游轮行业乃至整个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

(一)旅游凝视理论。“旅游凝视”(tourist gaze)一词在1992年由英国兰开斯特社会学教授厄里首次提出,其代表作《旅游凝视》一书中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旅游凝视行为,其内涵包括将旅游服务可视化和有形化,旅游凝视的性质和分类。在本文的研究内容中,主要探讨了旅游凝视与摄影和旅游意象的关系和旅游凝视的基本特征。

1.旅游凝视的特征和性质。从特点上来看,旅游者即消费者的凝视是通过社会行为所展现的,具体特征见表1。

表1 旅游凝视的性质和特征

2.旅游凝视与旅游意象的关系。旅游者固有的凝视方式通常和旅游的目的地结合构建一种非真实的旅游意象,旅游的内容通过工具建构以及旅游商业服务内容与消费者的互动来传达和升级。与此同时,旅游者通过旅游凝视消费“地方”,建构旅游地意象这个过程体现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之间权利关系的运作,旅游者可以拥有自我满足的绝对权利;旅游地借助意识形态制造出来的某种文化秩序,可以促使旅游者去想象好的形象,以此来引导旅游者的思想和行动,达到塑造一种非真实意义的意象的目的。

“旅游凝视”对旅游者构建满足自我认同和视觉享受的旅游意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的意义,并且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符号所构建的意象反过来使旅游者的感官体验更好,让旅游者在旅游地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认知;并且对游客的凝视偏好和方式进行分析,明确旅游意象的重要构成要素,才能构建完善的旅游意象,使顾客满意。

(二)旅游审美的理论。旅游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对外部世界展示的美和意义通过视觉、听觉来欣赏体验的过程(谢彦君,2004)。旅游也是审美体验中的一种,在以感性形式为基础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前提下,通过表象、联想、想象、理解、知觉,还有感觉等众多心理要素,形成某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获得精神上愉快的享受。这种享受对构建旅游意象的意义和旅游者解读有着直接性影响。由重视自我到发现相对应的客体到最终的意义解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理论,包括同构说与移情说还有有意味的形式说。

1.重视“自我”为移情说。情感与直观相结合,从而使情感、表象和知觉相融合的过程就是移情说。“移情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立普斯,他在《空间美学》中系统而且全面地阐述了“移情说”。

“移情说”启发了研究旅游体验的审美过程,对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知予以强调,对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形式表现内容的必然性给予充分体现。游客通过对旅游对象符号的解读与挑选在旅游对象上投射自身的情感,从而体会到独特的意象,这意象的重构也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表达的体现,当旅游体验结合了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的过程后,旅游就上升成为发现和寻找自我的心理认知过程。

2.“意味”即有意味的形式说。西方关于艺术和审美心理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艺术和结构等方面、非理性和无意识层面,当时最具影响和代表意义的学派就是以有意味的形式说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美学。英国批评家和艺术理论家贝尔就认为艺术品所共有的性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说。所谓的意味就是人内在的生命、内在的现实、内在的精神和内在的情感,贝尔认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性质,这种普遍却永恒的审美情感是超越世俗的。

三、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的发展现状

长江内河游轮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国务院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相继于2008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出台了相关文件,主要目的在于对长江内河游轮旅游进行规范和长远规划,文件精神主要在于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和治理办法,将“中国制造”的概念引入旅游行业,加上金融服务提升产业质量。在具体举措上,相关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实现全产业链共同发展来提升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的商业服务水平,整合国内最优质的的资源如旅游企业、各大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打造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发展沿线的多个高质量景区,形成具有发展优势的品牌,并鼓励企业关注旅游形象,结合长江内河独具特色的水电站和大型水电工程来提升旅游形象知名度。

四、基于旅游凝视角度的长江内河游轮行业发展思考

(一)市场定位。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的市场定位较为广泛,就塑造旅游形象而言,长江内河的服务项目可以非常多样化,服务内容中可以包含关于人文、探险、考古、工程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旅游体验。从年龄层次来看,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在面对6~18岁群体时可以以学习体验为主要项目,例如通过建立多个景观点和沿途博物馆,让这一年龄层次的旅游者学习长江的相关知识,激发其旅游兴趣,也可以举办多样化的夏令营活动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感。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在面对19~28岁的群体时可以通过举办与生活相关的活动来提升品牌价值,例如婚礼、朋友聚会、家庭旅游、亲子时光等,以此来增强旅游者的亲切感,同时让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增添时尚感,将长江内河游轮旅游打造成更具流行元素和时尚色彩的特色旅游。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在面对29~45岁的人群时,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服务需求,打造以商业出行、会议展览、高端休闲和慢节奏生活等更具高档体验感的特色服务,配套设施也必须跟上,例如沿岸高端酒店和休闲度假村。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在面对45岁以上人群时可以更多地推广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关于人文景观、历史沉积和民俗风情相关的体验式服务,将文化输出作为主要的主题风格,同时配置具有生活气息的旅游活动。

(二)加强文化内涵建设。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其旅游交通工具的特征及优势,结合长江内河相关文化,拓展旅游空间的深度和宽度,利用文化产品的推广增强旅游者对于相关产品的购买欲望。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且可深度挖掘的内容,如何让长江内河游轮旅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需要各个开发主体共同构建,长江内河游轮旅游的相关文化包括长江移民文化、巴巫文化、西南文化等流域文化,因此可以让游客在旅游途中通过导游或者文化博物馆的引导逐步了解相关文化特征,并且由大量的本土销售点对文化产品进行必要的推广,在文化节日的氛围营造之下推出更多的消费项目,让营业资金流量逐步增加。通过文化建构的族群不仅有利于获取社会资源性的核心要素,还可以获得社会和政治资源。在进行文化建构时,长江内河应该坚持整体性建构原则,因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不仅要建构显性文化,还要建构隐性文化,所以要将文化建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来进行;在建构土家族文化时要与其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一起进行建构,使建构的土家族文化真正融入社区而不是仅仅注重文化构建。想要长江内河民族村寨旅游中的建构文化在村寨里赢得生存发展空间,就要加强文化内涵的建构,增强建构文化的吸引力。

(三)通过旅游凝视增强产品满足感。游客的凝视需求难以满足是因为长江内河游轮配套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景区内文化表现形式单一。长江内河游轮配套产品目前只有低端发展层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引进不了更多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来参与到长江内河游轮配套的文化建构中。没有旅游企业的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和民族村寨文化之间就很难相互融合,文化和旅游沟通不畅通,极大制约了长江内河游轮配套的高端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力度。要想改变此类状况,就要增加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比如演艺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文化旅游产品,还有工艺文化旅游产品。要提升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利用知名文化旅游产品,而且对旅游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旅游活动中也要运用民族文化,打造出从新视角和新理念出发的品牌旅游产品,要全方面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吸引游客停留在村寨,让旅游地获得更大收益。

猜你喜欢
内河游轮旅游者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从《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中研究内河水运变革
来自未来的游轮
内河水运之浙江模式
史上最大游轮下水
世界最大规模游轮将停日本 专营中日航线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