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2-11-16 03:36:20于大洲
智慧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植入术心肌梗死心功能

于大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中老年患者数量增长加快,属于常见的急诊科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内腔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依据,具有血管开通效果好、适应证广及并发症少优势,而为充分发挥手术优势,促使术后良好恢复,需重视术后护理干预[2]。常规护理虽然重视术后密切监测及对症护理,但对风险预测、患者心理需求及康复指导存在不足,尤其缺乏个性化特征,不利于术后恢复。综合护理则体现个性化、全面性特征,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落实细节性、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3]。为此,本次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恢复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资料,收治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随机数字抽签分两组,每组各54例,均采取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均经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动图等检查确诊,无出血倾向,初次发病[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签署同意书。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59.72±4.08)岁,发病时间2~12h,平均(5.24±0.75)h。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9.58±4.03)岁,发病时间2~12h,平均(5.26±0.74)h;排除凝血异常、全身感染患者、药物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展开常规护理服务,包含用药指导,促使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定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及测量结果,分析病情,并展开康复活动指导。

1.2.2 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如下:①监测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表现的变化,是否出现心前区疼痛,记录疼痛时间、呈及位置,及时报告医师给予镇痛药处理;连接电图监护,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观察压迫器处的伤口、出入液量及放置压迫器处肢体循环情况是否异常,及时报告。术后常规血压监测评估,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常规补液500~1000mL,而且患者可能因持续泵入硝酸甘油出现低血压,需及时调整泵入速度调节血压。②预防护理,穿刺侧肢制动24h,密切观察是否有血肿,定时测量前臂周经,每隔2小时松动压迫器一次,观察侧肢循环情况。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给予鼓励和安抚,以稳定患者情绪,如有渗血不要紧张恐惧,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拔除后短时间内协助翻身,讲解早期活动的作用及安全性;术后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及抗感染药物[5]。③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整洁的环境,温度为18℃~22℃,湿度为50%~60%,并注意光线调节及噪音防范;患者体质明显减退,通过制定科学且营养丰富的支持方案,以高维生素与高蛋白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早期康复活动以被动活动为主,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密切监测活动,控制活动强度及时间,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如心率过快、面色苍白、大汗等。④心理护理,主动询问患者的认知程度,评估其对疾病及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是否存在错误认知,及时针对性纠正,系统性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相关配合措施等,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及时解答其疑虑,通过与其沟通交流,促使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态接受术后护理,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6]。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含尿潴留、腹胀、出血及血肿、心绞痛、心律失常、肺感染等。

(2)测定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采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

(3)评价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采用CSM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满分100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越好。

(4)结合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按照0~59分、60~79分、80~89分、90~100分,分别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60~100分例数)/总例数×100%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3.33%,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分析表2可知,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LVED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比较

分析表3可知,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比较()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析表4 可知,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30%、81.48%,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受到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急诊治疗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条件[7]。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案,但受到患者病情、手术侵入性操作及其他风险因素影响,术后恢复需配合可靠的护理干预预防风险因素,降低风险程度,提高术后安全性[8]。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理念、护理措施取得明显的进步,与常规护理重视疾病护理的理念不同,如今临床护理更加重视以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其中综合护理模式充分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将单纯的医疗服务,扩展至医疗、环境、服务、心理等全方位服务,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掌握护理技巧,了解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能够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多方位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恢复安全性,利于预后。与吴玲玲[9]结果“干预组总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3.33%”相近,究其原因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关注到患者的实际需求,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护,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如出血、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0]。综合性分析病情变化及风险程度,密切监测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密切关注患者尿液是否浑浊,监测血常规、凝血等是否异常,评估感染及出血风险,及时预防及针对性处理,有效防范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11]。护理后,观察组LVEF、LVEDV、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提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改善身心状态,增强耐受力,改善心功能,患者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侯小红[12]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近,认为综合护理中关注医疗环境、心理因素、术后恢复等,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如强光、噪音,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维持正面稳定的心理状态,促使其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展开康复指导,循序渐进,利于患者病情改善,恢复正常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3-14]。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性,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植入术心肌梗死心功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