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2022-11-16 14:07程楠楠孙辉萍王微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年龄

程楠楠, 孙辉萍, 王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老年内分泌科,山东 济南,250012)

糖尿病患者因发生神经或血管病变而引发溃疡的形成和深部组织的损伤等,进而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足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故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压力性损伤,且以中老年人群最为高发。由于该人群的免疫力低下,恢复能力较差,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则难以痊愈,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临床研究[3]显示,早期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具有可预防性,但目前针对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少有报道。因此,为提供有效的预防策略,本研究分析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366例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符合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4];② 年龄45~70岁;③ 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全身系统性、全身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② 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③ 心电图、肺功能、肝功能检查存在明显异常;④ 存在精神失常或认知功能差等无法配合研究。366例患者中,女108例,男25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62.48±5.15)岁。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 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文化程度等。此外,通过电子病历库检索收集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正常、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堵塞)和翻身能力。

1.2.2 压力性损伤的定义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例报告、住院资料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判定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患者的皮肤或皮下软组织出现局部损伤,视为发生压力性损伤。将366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分为发生组(102例)和未发生组(264例)。

1.2.3 评定标准 对发生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分期:1期为局部鲜红色,指压红斑且不消失;2期为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层暴露;3期为全层皮肤暴露;4期为全层皮肤或组织缺失;深部组织损伤为持续指压不变白,呈深红色、栗色或紫色[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及分期情况

366例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压力性损伤102例,发生率为27.87%。合计发生压力性损伤142处,1期压力性损伤占比最高,其中骶尾部、足跟部发生压力性损伤的较多,见表1。

表1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例(%)]

2.2 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HbA1c、下肢血管情况和翻身能力均与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有关联(P均<0.05),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和BMI均与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无关联(P均>0.05),见表2。

表2 中老年糖尿病足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影响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年龄≥60岁、HbA1c>7%、下肢血管狭窄和无翻身能力作为自变量,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1c>7%、下肢血管狭窄和无翻身能力均是影响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中老年人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是指压力联合剪切力造成皮肤或局部组织受损,在截瘫、昏迷或绝对卧床治疗的患者中最为常见,且研究[6]显示,糖尿病患者具有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由于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较大,存在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其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较高,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则会增加其致残率和病死率[7-8]。

本研究结果发现,366例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102例,合计发生压力性损伤共142处。分析原因为,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自主活动力差,卧床时间长,发生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9]。本研究中,1期压力性损伤占比最高。而临床上,1期压力性损伤具有较高的预防性,可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治疗及护理措施,以防止损伤加重。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骶尾部、足跟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相较于其他部位更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多存在下肢血管病变,足部组织溃烂较为严重,且足部血液循环功能较差,腰部以下的活动力较为被动,因此骶尾部和足跟部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高[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1c>7%、下肢血管狭窄和无翻身能力均是影响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有研究[12]表明,年龄与糖尿病足病程延长有关,病程越长,患者的足部病变情况越严重,且≥60岁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高达85%。糖尿病患者呈现的持续性、病理性高血糖状态会加快机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易导致感染,使皮肤微循环系统受损,进而引发压力性损伤[13]。部分糖尿病足患者会伴有血管神经病变如下肢血管狭窄,该类患者的皮肤温度低,远端肢体易受凉,当皮肤呈现发白或变为暗紫(红)色时,提示机体局部组织出现缺血或缺氧状态,暗示可能会发生压力性损伤。此外,长期卧床患者受压时间长、活动力弱、翻身能力差,而且长期保持同一体位,易造成同一处皮肤的多次受损,使压力性损伤加重[14-15]。

本研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策略,具体内容如下。① 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营养水平、疼痛程度及皮肤耐受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中老年人提供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护理。② 血糖控制:合理的控制血糖尤为关键,患者可采取药物、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糖,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③ 早期诊断: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病变尽早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④ 体位护理:建立个性化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活动水平和皮肤耐受情况等明确其翻身频率。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嘱家属协助其翻身,健侧、患侧交替翻身,每隔1~2 h翻身1次,并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16-17]。

综上所述,年龄≥60岁、HbA1c>7%、下肢血管狭窄和无翻身能力均是影响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可将此作为依据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下肢年龄
变小的年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