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2-11-16 14:07仇新娟粟芳俞小燕
关键词:置管血流导管

仇新娟, 粟芳, 俞小燕

(无锡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江苏 无锡,214023)

中心静脉导管的用途不仅包括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大量而快速地进行静脉输液,还包括实现静脉营养、化学治疗药物及抗生素药物的长期输注,但其在具体应用期间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属于诱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延长其康复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3]。优质护理在护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的整体护理需求相一致,可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8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收治于ICU;② 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③ ICU住院时间>2周,且导管留置时间>48 h;④ 具有正常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 置管前有发热症状;② 收治于ICU前存在严重感染;③ 置管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④ 表现为认知障碍或患有精神系统疾病。将80例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2组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插管时机及置管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评估其病情、意识状态及穿刺部位,护士为其准备穿刺包、输液器等相关物品。护士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以仰卧位为宜,医师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穿刺时采取局部麻醉方式,从穿刺点进针,出血后停止进针,将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导入鞘缓慢送入静脉,退出导入鞘后,护士用止血棉进行局部止血,导管用透明敷料覆盖并固定,在置管期间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期2周。① 在实施穿刺前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② 在置管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导管穿刺口是否存在渗血、渗液和红肿等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发生,须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③ 置管后准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日期、维护人员及置管人员。④ 为提高患者于治疗期间的配合度,由护理人员评估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其沟通,告知其置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促使其于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⑤ 为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护士以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为参照依据,制订合理且规范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充足,避免摄入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严禁烟酒。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为期2周。① 置管前护理:以医护人员制定的护理方案为基础,由具有中级职称的护士对科室其他护士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置管方式、手卫生知识等。医护人员共同评估并发症风险,以评估结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② 置管中护理:护士对患者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明确告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目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其于置管期间积极配合。此外,护士通过采取定期清洁治疗环境、无菌屏障最大化和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等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在完成穿刺后覆盖无菌敷料,并妥善固定,每隔12 h更换1次,确保敷料干燥,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③ 置管后护理:护士留意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异常和敷料是否脱落,同时明确穿刺点是否出现渗血及压痛等症状,若有异常情况发生,须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在更换药物时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并对留置导管的穿刺口及周围皮肤处进行消毒。在留置导管期间护士每天检查导管的状态,观察导管是否发生打折;此外,检查连接装置是否松动,如果存在松脱等情况须及时更换。对表现为疑似感染的患者须及时为其调整置管部位,置管和护理操作均由专业医护人员独立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于护理2周后,统计患者的不良事件(导管脱出、意外拔管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1.3.2 营养指标水平 于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

1.3.3 置管及住院时间 统计患者的置管及住院时间。

1.3.4 护理质量 于护理2周后,采用科室制作的问卷评估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含护理规范性、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和风险管理,单项指标评分范围为0~25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护理服务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

2组间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 [例(%)]

2.2 2组营养状态比较

护理2周后,2组的营养指标水平均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营养状态比较

2.3 2组置管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置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置管及住院时间比较

2.4 2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规范性、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和风险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通过大静脉置入导管的一种操作方式,其在ICU中较常用且应用效果较好[5]。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如果长时间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则很容易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从而直接影响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6-7]。现阶段,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关键在于采取全面且有效的预防及监测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优质护理对于预防导管脱出和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均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在于,优质护理于置管前对护士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可促使其提高置管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此外,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依照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置管期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置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这是因为优质护理在实际执行期间弥补了传统护理的缺陷,其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实施护理,在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切断传播途径,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10]。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及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而改善其营养状态[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规范性、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和风险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得出此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更加契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实施期间可及时纠正护理问题、规范护理操作,进而改善了整体的工作质量[12]。同时,优质护理对于护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操作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率及整体护理质量[13]。

综上,对于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ICU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理想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其尽早康复,并能得到其认可,具有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置管血流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