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萍,施炎峰
(1.东华理工大学,南昌 330013;2.南京工程学院,南京 211167)
2008 年,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中底层技术进入历史舞台。区块链技术是指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方式组合成特定的数据结构,并运用密码学进行加密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1]。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等特点,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连贯性和安全性。
如何将区块链技术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生鲜电商行业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赵存等人[2]从产品、流通、支付和信任4 个方面分析了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吴竞鸿[3]从交易主体、节点企业、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环节总结了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生鲜电商行业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生鲜电商高质量发展方案。张利[4]分析了区块链基础架构和技术特征,研究如何构建基于该技术的物流生态圈以实现优化发展。陈薇伶等人[5]基于区块链技术溯源理论及技术特征,构建了区块链生鲜电商供应链体系,促进了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王东[6]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优势地位,为提升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当前,针对区块链赋能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溯源模式、安全模式以及融资保障模式3 个方面创新优化生鲜电商供应链发展模式,搭建支撑保障体系,解决生鲜电商供应链存在的问题,革新运行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金融企业,而个体农户、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非核心企业对先进技术的使用率较低。在生鲜产品毛利率低的现实情况下,该类小体量企业无法承受基础技术设施投资周期带来的高风险和高成本,更无法承担高额的设施维护成本。因此,对于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而言,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并非迫切之需。同时,生鲜产品的种养殖特点使得溯源难度较大,仅靠局部物流流程的优化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生鲜产品溯源的需求。
虽然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以应对产品流通中出现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以碎片化、分散化以及潮汐化等为特征的物流配送环节中,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尚未打破,企业未同步线上线下操作形式的一致性,全链动态流通数据的获取仍存在诸多盲点和痛点。以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为例,由于上游小微企业数据信息共享意识薄弱和上链条件有限,并未构建出生鲜产品供应链的互信生态圈,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中信息的共享和可信任程度。由此,作为隐私信息及商业机密的数据资产的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微企业的信贷约束。然而,在生鲜电商供应链生产环节中,融资项目落地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利益相关企业距离核心企业越近,越容易获得更高的融资信用评级。而生鲜电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主要集中在下游,上游的个体农户、合作社等主体很难通过核心企业带来的信用优势为其获得融资便利。二是供应链上游的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低、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条件,不具备信用自证能力。因此,上游小微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
构建区块链生鲜电商供应链产品信息溯源体系,可以实现生鲜电商供应链全链条信息的可追溯和透明化。首先,需要解决生鲜产品种养殖环节无法普及区块链技术的问题。以政府部门、信息技术企业为主导,开发农户适用的区块链模块化架构平台。上游农产品种养殖人员只需要通过登录应用程序端口即可将培育数据上传至区块链,并形成生产环节的信息编码。生鲜电商通过这个编码可以读取培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如化肥使用量、土壤成分等),保障生鲜产品源头数据的可获取和易管理。同时,还可将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实现数据收集一体化,避免上游种植、养殖企业因技术局限性而无法获取原始数据,在保障生鲜产品溯源信息可追踪的前提下,也能提高生产环节小微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其次,满足消费者对生鲜电商产品的信息溯源需求。各环节主体将交易数据和个人信息录入大数据系统并上传至区块链的相关节点,随后各节点会自动生成附有时间戳的产品信息凭证或编码,每张凭证或编码上都有与该产品相关的合格证明及上一环节的信息记录,并且随时同步至整个区块链系统。因此,每个环节的主体均可通过手机端或物联网终端设备扫描产品溯源编码,快速获取各品类生鲜产品的生产详情、质检报告以及配送路线等信息。一旦生鲜产品在运输途中出现遗漏或丢失的情况,后台只需从上链调出产品流通轨迹,便可快速查出事故责任人和事故原因,实现生鲜电商供应链全链条信息的可追溯和透明化。
创新区块链冷链物流全流程的共享、可靠的安全模式。其一,冷链物流的流通特性决定了其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优势和必要性。生鲜电商供应链各主体间签订条款、合同等,并通过智能合约形式将其内置于区块链各节点数据库中,节点在获取交易数据时将自动触发合约执行任务,同时将交易信息广播至整个区块链系统[7],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自动化。“去中心化”冷链物流运输系统在执行运输任务前将智能检测生鲜产品生产环节涉及的各指标数据是否均已上链,明确上链后方启动运输工作,产品流通下一主体成为其“第一监督人”。同时,智能仓储在物流运输平台发布配送信息,包括包装方式、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路线等,实时记录物流动态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当运达目的地后,智能合约在识别出合同已履约完成后便会自动结算相关费用。其二,在区块链系统内建立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履约良好的主体增加一定的权益和信用值,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加强各环节主体信用管理认证,激励各主体更好地执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任务;同时,各主体需要为自身的违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和信誉损失风险,以提升各环节上链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此外,在区块链系统设立监管机构专用端口,保障监督工作能够精准高效地执行,加强各主体间的自我约束力。在区块链“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防止各主体间滋生串通舞弊的恶性现象,保障消费者所有交易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打通生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信息安全通道,构建和谐统一的信息生态环境。
通过组建“核心+小微”企业的供应链信用联合体保障模式及企业区域要素一体化集体融资模式(见图1),制定出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规则,可以破解上游企业融资难和无保障的难题。一方面,借助核心企业的信誉,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应收账款、贷款记录等信息录入信用联合体区块链系统,引入基于信用联合体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制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以及贷款自动审核流程。而金融机构作为区块链上独立的节点,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端口随时查询供应链信用联合体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根据信用联合体中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联合程度等以非物权抵押的形式决定是否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发放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以农产品种养殖企业所在区域的政府部门、乡村街道、社会公众为企业信用评分者,农产品种养殖企业将其信息上传至集体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制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这些评分者可以对当地的生产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分,信用评分的高低决定着小微企业是否能获得相应的融资贷款和贷款额度。例如,当生鲜产品种养殖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或者周转困难时,金融机构可在集体区块链系统中获取该小微企业往期的信用数据,以政府、乡镇为担保及时解决个体种养殖户的燃眉之急。提高互联网金融在上游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和普及力度,最终解决上游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无保障的问题。
图1 联合体融资模式与集体融资模式
人工智能、云存储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迎来了万物互联的高潮。首先,要不断加强国家和企业智能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因存储压力带来的数据传输问题。其次,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引领,加快推动对传统种养殖装备和技术的升级,并加大对冷链供应链的补贴力度,规避产品溯源“断链”隐患。最后,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一体化设备,加大对上游主体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力度,促进城市与农村产销联动,从区域层面解决区块链应用不均衡的问题。
“区块链+生鲜电商”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配套政策措施和行业标准的保驾护航。首先,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完善区块链赋能生鲜电商供应链的政策制度,建立强制性的行业标准,从专业技术层面进行约束,避免区块链技术与项目运行规章制度相冲突,从制度上解决冷链物流存在的“断链”和“冷链不冷”问题。其次,制定基于区块链的生鲜电商供应链“纵向”与“横向”信息共享的标准规范,提升生鲜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最后,依据生鲜供应链各主体规模的大小制定融资制度和融资标准,为小规模企业构建良好的交易环境。
“区块链+行业”应用监管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强制监管,还需要技术创新的辅助监管。将“以链治链”监管方式引入“区块链+生鲜电商”领域,充分发挥各参与者协同监管的优势,消除政府监管盲区,让区块链监管成本内部化,避免出现因彼此贿赂导致的监管失效现象。此外,通过建立生鲜电商供应链“以链治链”的监管模式,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生鲜行业流通各环节进行监管,改变监管机构的传统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同时,通过提升监管主体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区块链赋能生鲜电商供应链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