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在淋巴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16 03:26李冬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0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家属康复

李冬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江苏 南京,212000)

目前,结核病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大约85%的结核病感染发生在肺部,其余为肺外感染,约50%影响淋巴结[1]。在淋巴结核的治疗中通常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并降低药物治疗对于患者肝脏等器官的损伤[2-3]。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患者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担心疾病康复、治疗费用及社会认同等一系列问题[4-5]。配偶作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配偶的监督、关心和帮助,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相关研究指出,当患者被诊断为淋巴结核时,配偶在自己的角色、责任及心理等方面也发生变化,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照顾能力,最终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6-7]。配偶同步认知疗法是以认知对人情绪及行为影响为出发点,通过矫正配偶的非理性认知,以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引导患者产生正性情感,发挥自我能动性和提高治疗配合度,进而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8-9]。本研究实施基于“互联网+”的配偶同步认知疗法,通过认知、行为、心理方法的干预,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淋巴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4~51岁,平均年龄(41.54±2.8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8例,高中及以上22例;病程5~32个月,平均病程(24.47±2.52)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2.62±2.14)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21例;病程4~30个月,平均病程(24.71±2.4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10]诊断标准;②经评估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正常,可以顺利配合完成相关干预内容和结果调查者;③熟悉相关互联网技术,熟练应用微信软件者;④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者。

排除标准:①在躯体上存在创伤或精神上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障碍者;③孕妇、哺乳期妇女;④感染病史者;⑤不配合者。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消毒隔离等工作,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由于疾病影响所带来的心理问题,采用交谈、鼓励、教育的方式给予患者支持,传授患者自我心理调节与放松的技巧,对于家庭与社会支持较弱的患者予以帮助,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支持。

观察组实施基于“互联网+”的配偶同步认知疗法。

(1)认知重建。①干预小组在患者入院、治疗及出院前为患者及家属提供3次教育课程,患者和家属共同参加,90 min/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淋巴结核的基础知识、疾病的治疗方式、日常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在每次授课结束后安排患者之间或患者家属之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分享护理经验,授课老师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对于课程内容的反馈,对患者和家属的提问作详细解答。②患者入院、治疗及出院前为患者和配偶共同进3次心理疏导,30 min/次。心理疏导内容包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开展开放式提问、深入沟通、反思等环节,并根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情况动态评估其最近的心理状况,每次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及配偶主动诉说最近一段时间的不良心理情绪及原因,让患者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并教会患者采用不同形式,如写日记、听音乐、叙事等方法排解烦恼,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当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2)行为激活。①根据前期对患者及其配偶心理状况、行为状况和疾病认知状况的评估,在结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由干预小组预先制定《淋巴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手册》和《淋巴结核患者配偶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手册》,在患者出院前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并对手册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根据患者和家属的家庭情况、学历、日常生活习惯等因素,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包括患者每日用药、功能锻炼、饮食等内容,鼓励家属参与和监督。②组织线上患友会1次/周,包括经验分享、音乐、读书交流、运动等内容,每次患友会选择1个主题,通过积极参加患友会,让患者和配偶认识到虽然患有淋巴结核病,但是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才艺展示,让患者体会到骄傲和自豪感。③鼓励患者写日记,1篇/d,记录每天生活中普通但美好的瞬间,如和家人吃饭、散步、看电视,让患者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同时,日记交给配偶阅读,配偶给予评价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①病耻感。采用龚言红[11]编制的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进行评价,包含负面经历、情感反应和应对方式3个维度,共9个条目,负面经历包括个4条目,情感反应包括2个条目,应对方式包括3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按1~4分进行评分,满分36分,分值越大表明患者病耻感越强。

②自尊感。采用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进行评估,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符合”至“很不符合”按1~4分进行评分,其中,第3、5、9、10题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12]。

③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进行评估,量表中包含8个问题,满分为8分,评分越高说明服药依从性越好[13]。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与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病耻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病耻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1个月 3个月 t P对照组40 33.14±3.68 30.26±3.52 27.96±3.34 21.795<0.001观察组40 32.72±4.05 27.62±3.30 23.57±3.25 66.641<0.001 t 0.485 3.460 5.958 P 0.629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SE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E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SE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1个月 3个月 t P对照组40 23.05±3.68 26.42±4.05 28.83±3.65 23.377<0.001观察组40 22.72±3.34 28.75±3.83 32.82±4.13 72.281<0.001 t 0.420 2.644 4.578 P 0.676 0.010 <0.001

2.3 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

干预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MAS-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1个月 3个月对照组 40 6.01±0.93 7.11±0.84观察组 40 6.64±0.75 8.25±0.71 t 3.335 6.555 P 0.001 <0.001

3 讨论

淋巴结核通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淋巴结逐渐增加的无痛肿胀,持续数周至数月,有些患者特别是那些有广泛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烧、体质量减轻、疲劳和盗汗[14-15]。大多数症状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加以控制,然而多数淋巴结核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的心理反应,同时患者配偶作为患者的长期照顾者,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家庭的和谐和患者的治疗效果[1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相关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将基于“互联网+”的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应用于淋巴结核患者中,取得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自尊感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①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将配偶作为淋巴结核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纠正患者和配偶的错误认知,首先根据患者和配偶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素材,随后通过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治疗树立正确的认知,在此过程中配偶逐渐培养成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活动中,建立双方平等的医护和护患关系,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配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及功能,形成互助和互补的关系,患者可以在配偶的协助下,进行更为积极的日常康复训练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实现帮助患者疾病康复的目的[17]。②淋巴结核患者和配偶常存在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长期处于压抑及消极的状况,使得患者的身心都处于极大压力之中,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和夫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针对患者及配偶,给予积极的应对策略,协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放松疗法,使其能够正确和科学的应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挫折事件,在经过这些干预之后,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其自主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配偶的心理反应水平,使配偶在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可以积极配合并支持患者,遇到任何困难,可以积极应对,主动寻求帮助。③针对目前临床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本研究以淋巴结核患者的疾病发展特点及患者和配偶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将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与面对面的护理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优势互补,在院内实施面对面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患者居家康复过程中利用微信技术的普及、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通过微信平台给予康复指导和建议,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到居家康复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样本量少,随访的时间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后续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应用于淋巴结核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自尊感、服药依从性。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家属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