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11-16 03:24班红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班红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缺乏血液供应而出现的坏死,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城市、农村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分别为58.69/10万和74.72/10万,其发病多与既往心脏疾病、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情绪激动等有关。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类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血液循环变慢,随着血液黏稠度的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在此背景下,需提高重视程度,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救治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护理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及针对性对策,突显护理措施的差异性。而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该护理方法能结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结合疾病的类型、临床表现等,制订详细的护理方案,且护理过程中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通过循证护理对病情进行控制,提高护理效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70.68±1.61)岁;体质量指数(BMI)19~30 kg/m2,平均BMI(23.41±2.51)kg/m2。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70.69±1.62)岁;BMI 18~29 kg/m2,平均BMI(23.29±2.48)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4];②均存在较长时间心绞痛、休克、低血压等症状;③能正常进行沟通与交流。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中转上一级医院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器质性疾病或住院期间死亡者;③伴有其他并发症、存在意识不清、语言沟通困难者;④凝血功能异常;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⑥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标准展开病情观察、协助检查疾病、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方法;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耐心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干预小组。由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牵头,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通过自愿原则招募组员,加强小组人员培训。实施实证筛选、数据统计等措施。(2)寻找循证问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两种疾病合并特点,检索大量文献,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选择对患者恢复影响较大的护理问题,包括排泄护理、心理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指导等;护理人员充分分析患者心理特点、临床症状等,明确患者的循证问题,分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确患者的远期疗效。(3)建立循证支持。在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中,提取资料,借助循证证据分级及强度系统评价后获得证据内容。护理人员对护理问题加强分析,实施文献检索和临床经验结合的方式,系统评价文献资料,获得最佳护理支持。(4)实施循证护理。①护理人员调整病房环境,减少环境陌生感。同时降低监护仪声音,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合理安排患者休息时间,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处理;强化患者心理评估及指导,知晓发病前后心理波动情况,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于心理应激反应强烈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与指导,缓解患者出现的恐惧、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的患者病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②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各项体征进行观察,并主动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加强患者体位指导,尽可能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对于长期卧床休息患者,为患者每2小时进行1次翻身,并协助患者叩背排痰,避免堵塞气道;急诊科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指导,耐心讲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症状等,对于病情变化较快者,及时下达病危通知,协助患者做好每项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③正确指导患者在床上完成二便,积极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定期邀请成功病例现身示教,提升患者信心。对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制订护理干预计划,注意穿刺点出血和局部水肿状况,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将参考文献纳入循证计划导入搜索支持框架,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实况,实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④构建评价体系,满足患者一对一护理,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总结和汇报工作,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情绪进行评估。量表均以50分为界,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越严重。②采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评分80~100分为满意,评分60~79分为基本满意,评分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关系、生理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分,>60分为状态良好,<60分为状态差,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5]。④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心功能正常和住院时间[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s,分)

注:和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50 65.76±9.74 49.43±6.43*64.09±21.42 48.98±16.52*观察组50 65.36±9.89 45.19±6.01*64.08±21.39 41.53±12.46*t 0.203 7.549 0.002 6.283 P 0.839 <0.001 0.998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社会关系 精神状态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对照组 50 45.62±5.32 56.11±1.97 49.67±2.34 50.61±1.98观察组 50 68.44±3.67 69.05±2.51 70.02±1.66 67.25±2.67 t 24.966 28.676 50.155 35.397 P<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心功能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表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组别 例数 心功能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50 10.35±2.15 15.64±4.12观察组 50 6.45±1.29 12.03±1.08 t 11.015 5.993 P<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救治和预后具有严重的影响[7-10]。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11-15]。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情复杂、病因亦相对较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要求较高,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临床需要,但是护理方法单一、护理过程中并未考虑每一位患者情况,导致护理质量较低。

近年来,循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方法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原因,通过循证护理,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后明确循证问题,总结科学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设置相应的护理计划,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16]。既往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是一项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前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结合临床经验、患者的病情、愿望等,根据现有的科学结论获得相应的证据,并将其作为护理方案制订的依据[17-19]。因此,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将最适宜患者的护理研究作为参考依据,不仅能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而且能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满意度。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对循证问题加强文献检索,为患者康复提供可靠方案,增强了患者的护理体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循证护理,能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和患者实施有效的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同时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功能,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心功能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循证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出现异常现象,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为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患者的饮食、心理、睡眠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患者康复。此外,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医院相关部门应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不断更新其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持续优化循证护理方案,为患者康复治疗夯实基础,从而能提高护理水平,持续为患者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