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群(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怀化 418000)
【活动背景】
高考不仅是高三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也让很多家长颇感紧张。孩子升入高三后,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心理状态对孩子高考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关心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辞去工作、全程陪读,全身心照顾孩子。家长突然的亲昵、过度的关心很多时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有困惑和委屈:孩子认为家长不懂自己,突然的关心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甚至给了自己额外的压力;家长认为自己小心翼翼跟随孩子的步伐,是在努力为孩子排除障碍,不知道孩子为何还会不满。
家庭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孩子的情绪可能影响家长,家长的焦虑也能传染给孩子,很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和家长的做法有关。因此,在对高三学生提供备考支持时,有针对性地加入对家长亲子互动技能的培训,让家长对亲子沟通技巧从“知道”到“做到”,能促进亲子间的良性互动、改善亲子关系,有效缓解高三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从而让孩子安心备考、从容应考。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孩子高考前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是正常的。
2.技能目标:通过“青春同学会”“我是高考生”等情景模拟,使家长能设身处地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通过“我的烦恼”“家有高考生”等角色扮演练习亲子互动技能。
3.情感目标:在“我们18岁”和“孩子18岁”的角色变化中,接纳孩子的情绪,以更平和的心态、更温暖的方式陪伴孩子高考。
【活动重难点】
使家长能设身处地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练习,提高亲子互动技能。
【活动准备】
1.分组安排:每组6 人,一共八组。
2.校园明信片:每组一张不同的明信片,剪成不规则的六张纸片,打乱顺序,家长进场时每人随机抽一张纸片。
3.文具:每组一张4K白纸、一本便利贴、一盒水彩笔。
4.小虎队的歌曲MV。
【活动对象】
高三学生家长
【活动时间】
90 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青春同学会
在家长进入活动现场时,打开PPT,呈现主题“青春同学会”。请每位家长随机抽取一张明信片边角,教师播放小虎队MV《爱》,在音乐声中,家长想办法和其他成员一起拼凑成一张完整的明信片,最后根据明信片的提示在相应位置落座。
教师:欢迎家长们来到今天的家长沙龙,从进教室到现在大家有什么感觉?
家长1:刚刚播放的小虎队的歌是我高中时候最爱的歌,听着这个歌,仿佛回到我高中的时候。
家长2:我刚开始其实有点不好意思去看别人的明信片,但是我旁边的家长在家长会见过,她拉着我一起去,我才去的。我女儿总是说上课不敢举手,我有点懂她了。
家长3:这个游戏看着好像有点幼稚,但是要把明信片快速拼好也不容易,拼成功的时候我们一组人好开心。
家长4:就像黑板上的题目一样——青春同学会,有点像参加同学聚会。
教师小结:非常开心大家如同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高中。接下来希望大家带着这种青春的感觉轻松参与、用心体验、真诚分享。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的氛围,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让家长能以轻松的心情全情投入后续的互动。
二、转换阶段:我是高考生
(一)制作青春座位牌
教师过渡语:刚刚大家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高中,你现在就是18岁的高中生。请将A4纸折成三折,立起来做成座位牌,在展示给大家的一面写上自己青春时期的名号和特点,并向小组内的成员介绍自己。
(二)头脑风暴:我是高考生
教师过渡语:18岁的大家已经向你的同学进行了自我介绍,接下来,18岁的你正面临高考,你对父母有什么样的期待?你希望他们做点什么?你希望他们不要做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把4K白纸制作成“头脑风暴”四分格,并标注第一行的关键词。(见表1)
表1 “头脑风暴”四分格
思考并记录:18岁自己高考时“希望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和“不希望爸爸妈妈做什么”,把想法写到便利贴上,一张便利贴只写一条,时间为3分钟。
成员在小组内分享。分享完一条,把分享的便利贴贴到相应的格子里。
教师:通过自己的回顾思考,倾听小组同伴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
家长1:其实可能孩子们有各种心态都挺正常,我们那时候也这样。
家长2:我发现大家有一条很一致,希望父母做好吃的。(全场笑)
家长3:高考前我不希望父母太关心我,但现在我儿子总说我过度关心他,好像我现在做的是我曾经不希望父母做的。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家长暂时放下家长角色,强化自己18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角色,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能换位思考。
三、工作阶段:家有高考生
(一)句子联想:我家那闺女/小子
教师过渡语:刚刚各位“同学”穿越时空回到青春,感受了高考生的心情,也感受了对父母的期待。现在时光隧道又把大家拉回了现实,您又摇身一变回归了家长角色。接下来请您根据您对孩子的观察,完成这个句子——我家那闺女/小子,最近……
家长1:我家那闺女,最近有点紧张。
家长2:我家那小子,最近脾气很大。
家长3:我家那小子,最近考试退步了。
……
教师小结:看来在各位爸爸妈妈的眼中,更多看到的是他们有些负性的一面,比如紧张、睡眠、情绪、成绩……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们的关心。
(二)家庭剧场
角色扮演场景一:家长有烦恼
教师过渡语:很多时候我们能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对劲,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或者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成年人也常常会遇到烦恼,我们先通过家庭中一个常见的场景来感受一下我们生活互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下班回家后,另一半抱怨工作,您会怎么回应?两两一组,第一轮左侧家长扮演烦恼者,右侧家长扮演回应者,对话完成后,角色互换,见表2。
表2 家长有烦恼
教师:首先想采访各位扮演烦恼者的感受。您听了四种回应后,最喜欢哪个回应,为什么?
家长1:第四个,听着心里舒服。
家长2:第四个,我觉得他愿意听我说话,我可以继续叨叨。
教师:大家最不喜欢哪个回应,为什么?
家长3:第三个,他讲得很有道理,我也都懂,但是我已经很烦了,他还在那里说个不停,让人更烦。
家长4:第三个,他讲得很对,我该被骂没错,可是我听着很不爽。
分组讨论:当烦恼者回家说工作中的烦心事,他/她希望听到什么?不希望听到什么?
家长: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在家里能放松,说话轻松一点;不希望别人说教、唠叨。
教师小结:各位家长刚刚的扮演和分享很真诚。相信在这个情境中我们感受到了沟通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重要。在遇到他人烦恼诉说时,理解、倾听比讲道理、提建议更能让人接受。
角色扮演场景二:孩子的烦恼
教师过渡语:如果上面成年人沟通的场景变成了亲子沟通,成年人的困境换成了孩子的问题,大家会如何回应呢?接下来给各位呈现孩子们提到的家庭亲子沟通“名场面”(见表3)。两两一组,左侧家长先扮演孩子,右边家长扮演父母,完成对话后,角色互换。
表3 亲子互动“名场面”
分组讨论:这三个“名场面”在您和孩子的沟通中常见吗?分别有什么问题?
家长1:“场面一”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我之前觉得自己很理解孩子,刚刚我扮演孩子的时候明白了他为什么总说我是话题终结者,因为我确实让他无话可说。
家长2:我最近和闺女就有“场面二”,其实我也知道没用,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
家长3:我是“场面三”中的家长,孩子经常说我虚伪。面对成绩退步,我表面上说没关系,但又会突然冒出一句,关心别人的成绩,言不由衷。
教师过渡语:大家已经有了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倾听和真诚的意识,到具体的沟通场景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接下来借这几个“名场面”和大家分享几个策略。(见表4)
表4 亲子互动“名场面”的问题分类及应对策略
家长和搭档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分享感受。
家长4:我选了“考试考砸”场景,我感觉搭档说出担心的时候比之前假装不在意让我觉得更真诚。
家长5:我选的是“压力大”场景,之前搭档说“不要有压力咯”的时候,我觉得我只能闭嘴,这一次搭档说“你可以具体说说吗”的时候,虽然我想不出可以说什么,因为我毕竟不是学生,但是我觉得他愿意耐心听我说,感觉很好。
教师小结:随着高考临近,孩子的情绪比以往敏感、复杂,情绪需要有个出口。心理咨询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来访者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们真诚做孩子的倾听者、陪伴者和支持者,会比高高在上给建议更能让孩子感觉家人的温暖和接纳。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联想,增加家长的参与度、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通过成年人沟通的角色扮演让家长体会换位思考、非指导性原则在沟通中的重要性;通过亲子沟通的角色扮演,让家长练习亲子互动技能。
四、结束阶段:孩子高考我助力
教师过渡语:请每个小组再次拿出4K白纸,在左下角写“我能做”,右下角写“我不能做”。请大家思考:您作为家长在高考前“能为孩子做什么”和“哪些行为不能做”,请把您想到的事项写到便利贴上,时间为3分钟。
小组内分享:分享完一条,便把分享的便利贴贴到相应的格子里。(图1)
图1 “头脑风暴”四宫格小组分享图
教师:请仔细观察这张集结了小组成员青春回忆和思考的纸,结合今天的活动,您有哪些思考或收获?
家长1:给孩子做好吃的最实在。
家长2:切忌唠叨,管住自己的嘴。
家长3:不要给孩子讲道理,道理他都懂,他只是想吐吐槽,不用大惊小怪。
家长4:青春高考我们也经历过,我们要理解他们。
家长5:虽然我已经是50岁的老树,但是还需要学习长新芽。
设计意图:通过4K纸的分区呈现两组对比——纸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两代人,自己18岁和孩子18岁;纸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当年学生角色时的“希望”和“不希望”,当下家长角色的“能做”和“不要做”。父母在体验和分享中更好理解了高考备考中孩子的状态,也能给予孩子更智慧、温暖的陪伴。
教师总结:一张纸,两代人。现在我们陪伴18岁的孩子参加高考,曾经我们也18岁过,今天大家重回18岁,像青春时一样走入课堂,如学生一般在老师的要求下参加角色表演,真切体会孩子的感受,相信各位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心情,能更平和、温暖地陪伴孩子备战高考。或许这场“同学会”后我们仍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没关系,接纳自己的感觉,真诚地告诉孩子“我不知道怎么回应你,但我会坚定地和你站在一起”,还可以给孩子一个互动密码“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做,你可以直接说”,愿我们在陪伴孩子高考的路上和他们一起留下新的时光印记,实现新的成长。
【活动反思】
面对高考前孩子的敏感、焦虑,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急切,但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关心,很多时候还适得其反。现在很多家长学习意识强,会自主从书籍、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学习如何陪伴孩子,但是家长普遍反映“即使学习了很多知识,可还是不会和孩子交流”。因此,这次家长沙龙通过情境创设,让家长在沉浸式的活动中回到自己的青春年代,感同身受体验孩子面临高考的感受;再通过自身沟通的角色扮演体会倾听、非建议原则的重要性;进而在亲子沟通“名场面”角色扮演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本次活动通过高三年级组招募家长自愿参加,50人左右为一个团体,共举行了三场,虽然活动时间比家长讲座长,环节多,但家长们普遍反映工作坊的“角色扮演”比讲座的理论讲解更有效果,因为练习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消除了突然改变的尴尬,回家后能更轻松自然地把所学运用到和孩子的交流中,达成了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