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军高 静刘 影
(1.四平市铁西区郭家店镇综合服务中心 2.梨树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保护地辣椒栽培病虫害随着辣椒栽培时间增加,近几年异常天气等因素,辣椒病虫害较重,使用单一化学防治收效甚微,辣椒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辣椒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中棚及其它设施里栽培种植,为辣椒病原菌,害虫越冬和繁殖创造了舒适环境,病虫害发生呈现季节性不显著,危害持续时间较长。利用日光温室和连栋大棚种植辣椒可使病虫害四季滋生和周年危害。
日光温室越冬种植和大棚春提早种植,这一时期自然温度偏低,需封闭棚膜隔热,造成棚室湿度较大,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90%~100%,这有利于病原菌初侵染和再侵染,从而引发灰霉病、疫病、菌核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等严重流行。
保护地辣椒栽培生产中出现的中小型害虫以蚜虫、螨类、粉虱、斑潜蝇、蓟马为主。由于棚室栽培具有良好的密闭隔离条件,使得此类害虫不仅能在露地越冬,而且也能在棚室中繁殖,近年来常有爆发性出现,尤其粉虱类对辣椒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棚室辣椒种植固定性高,受到土地流转和种植习惯影响大,和其它作物轮作空间小,利于疫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及其它土传性病原菌扩散和传播,是辣椒种植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辣椒设施栽培不断完善和辣椒产品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辣椒品种需求不断增加。为顺应生产安全优质发展,应选择品质好(果大,质量优),抗御多种病害(抗御2-3大病害),抗逆能力强(耐低温弱光能力强),设施栽培专用的辣椒品种。
受土地资源和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辣椒连作现象非常普遍,土壤连作障碍现象比较严重。辣椒和葱蒜类,十字花科类和根菜类蔬菜作物或与水稻等大田作物实行轮作可以有效地克服连作障碍。
在棚室辣椒种植中,通风换气兼有降温,排湿,补充CO2和排除有害气体的多种功能。通风时间长短、通风口大小应掌握“先小后大”原则,避免冷风直吹棚室,引起闪苗或者闪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经常会使用物联网技术时刻了解棚室内部温湿度状况,方便及时通风换气。
积极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方法,可以大幅降低地表水分蒸发及棚室土壤和空气湿度,降低病害发生机率,能减少灌水次数,抑制田间杂草滋生,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化学肥料的效果明显,但过多施用不但致使辣椒产品质量下降,还可能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有机肥营养成分综合,肥力长效,合理配施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有益微生物群落发育以及改善辣椒根系生长环境等,对于促进辣椒植株茁壮生长和满足其不断开花结果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推出的一批辣椒种植专用肥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与普通土壤栽培相比,通过基质栽培或者营养液栽培具有高产优质,节约水营养,干净卫生,省工省时,管理方便等特点,能避免土壤连作障碍,非常适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质甜椒和彩色辣椒生产。
辣椒种子一般都带有病原菌,运用温汤浸种法,不仅能杀灭种子表面粘附的病菌,还能促进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辣椒温汤浸种使用55~60℃热水,用水量约为种子用量的6倍,种子置于清水中不断翻动10~15分钟,待水温下降到30℃后进行常规浸种。
换茬和闲茬时,趁气温高时,盖上一层严膜,密闷棚10~15天,使棚室气温尽量提高,能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根腐病及其它土传病害。施用有机肥后再进行高温闷棚处理,不仅可以杀死肥料内病原菌和虫卵,而且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和土壤养分提高。
危害辣椒的蚜虫、烟粉虱、白粉虱和斑潜蝇趋黄习性强,棚室可挂黄色诱虫板引诱;蓟马趋蓝习性强,可挂蓝色诱虫板引诱。
防虫网能有效地制止虫害入侵和显着降低杀虫剂用量,是无公害辣椒种植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辣椒苗期应用防虫网隔离技术时,通常选择25~40目的银灰色网进行隔离,能有效地隔离蚜虫和烟粉虱等主要害虫,且对棚室内通风透气效果不大。
银灰色地膜的透光率为15%,反光率大于35%,日光温室后壁挂有银灰色膜可用于驱避蚜虫危害,也可改善日光温室光照。
在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方法有:运用广赤眼蜂控制棉铃虫,烟青虫和菜青虫,丽蚜小蜂控制粉虱,烟蚜茧蜂控制桃蚜和棉蚜。
苦参碱能有效地杀灭菜青虫、菜蚜、粉虱,印楝素能有效地杀灭甜菜夜蛾幼虫、茶黄螨、蓟马,烟碱能有效地防治蚜虫、菜青虫、烟青虫、粉虱、烟粉虱,除虫菊能有效地防治菜蚜、葱蓟马、叶蝉。
苏云金杆菌及其混配剂对烟青虫、棉铃虫等大多数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有胃毒作用;阿维菌素对蚜虫、蓟马、叶螨、斑潜蝇等具有胃毒与触杀作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与烟青虫等具有胃毒作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胃毒作用。
武夷菌素能控制辣椒白粉病;宁南霉素宜控制白粉病及烟草花叶病毒所致病毒病;抗霉菌素120能有效控制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硫酸链霉素、土霉素能有效控制辣椒疮痂病、青枯病、软腐病及其它细菌性病害。
辣椒病害有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为病毒、真菌、细菌3大类。
真菌性病害有明显病斑病征,而且会长出霉、粉、锈、毛状类菌丝繁殖体等;细菌性病害明显的病斑病征是条件适宜时会流出粘稠的菌脓、胶状体等;病毒病没有明显侵染痕迹,主要是花叶、矮化、丛枝、蕨叶等生长畸形症状。用药时,要正确辨别病害种类,针对性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辣椒害虫的抗药性随虫龄增加而增加。在实际防治中,需加强病虫害测报,及时了解发病情况、虫情情况,并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严格把握最佳防治时期。
杀虫剂农药最佳使用时期应为幼虫期3龄期以前;对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烟青虫,斑潜蝇等卵孵化盛期使用;成虫期可用性诱剂进行诱杀;防效显著。
长期施用某种或某类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病原菌或者害虫对药剂逐渐产生抗药性。而交替用药,正是克服并继续保持病虫抗药性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作用机制和无交互抗性药剂可以交替应用,例如内吸杀菌剂和触杀式杀菌剂等。交替用药既可增强单种药剂防效,又可延长某一优良农药品种用药年限。
冬春辣椒保护地种植,主要是在寡照高湿设施环境下进行。为使棚室湿度不升高,首选烟剂百菌清、腐霉利、敌敌畏、异丙威或漂浮粉剂百菌清、霜脲·锰锌。只有当烟剂和漂浮粉剂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危害时,才能考虑喷雾和灌根等施药方式。
辣椒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也是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保证辣椒产品安全,末次喷药至采收的间隔期须超过安全间隔期。不同药剂安全间隔期不一,需严格把握,使用农药达到无公害标准,杀菌剂安全间隔期通常是5~7天,杀虫剂安全间隔期是7~9天,严禁安全间隔期收获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