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
(梅河口市双兴镇综合服务中心 135000)
近年来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特别是管理粗放的简易设施内危害逐年加重。随着番茄栽培面积扩大,栽培年限增长,番茄病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影响产量。
作为番茄毁灭性病害,番茄溃疡病在各地区发生比较普遍。病害传播快、危害严重,很难控制。
幼苗如果发病都先自叶缘开始,由植株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扩展,萎蔫,叶缘与叶脉间逐渐变黄、变褐,有的近叶柄与胚轴处现溃疡凹陷条纹斑,使幼苗枯死发育不良,枯死病叶不脱落。
成株阶段病害多发生在茎叶区域靠近韧皮及髓部位,迅速蔓延扩散。初发病时下部叶片卷曲枯萎,呈现缺水状态,部分小叶有凋零枯萎现象,外观上茎节部位褐色或黑色,后期发病植株产生长条状坏死病斑。
如对茎秆进行纵向解剖,可看到茎内髓部最初现黑灰色海绵状菌落,菌落长度1节至数节,以后腐烂为形态各异的空秆,最终裂开凹陷,茎秆变粗、变壮。
高温、大雾、重露和多雨对病害有利,特别在暴风雨过后病害显着加重。播植下的幼苗,早期多雨,后期遇到高温高湿天气,使得病原能迅速传播,即使是在很短的几天内也能引起植株的枯死。保护地采取喷灌,还会引起果实发病的加剧。
叶、茎、果实都可染病,下部成熟叶片先患病。发病初期水渍状黑绿色暗沉斑,后期发病时病斑扩大形成圆形及不规则黑褐斑点,外围黄色斑圈,内圈微薄有油脂态光泽。茎秆患病表现水渍状黑绿暗沉斑及淡黄色不规则斑,中央部位隆凸并裂开形成疮痂。
果实受害多发于幼果及青果期,病发初期四周现凸起白色圆斑,后期下凹形成黑褐色或暗沉隆起圆环斑并形成疮痂状,为本病的显著特点。
细菌性斑点病(又称斑疹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茎秆和花叶等部位,尤以叶缘和未熟果实受害最重,先在基部成熟叶片发生,后向上部叶片逐步蔓延。
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黑褐色、黑色各种形状病斑,病斑四周有黄色斑圈。叶片下部及茎秆上部病态类似叶片病态,还可产生黑褐色暗沉病斑,但在病斑周围并无黄色斑圈出现,病斑连接一起构成大范围斑块群,如发病较重则全茎变黑。
幼果染病有隆起小斑,果实接近成熟,斑周围组织仍保持原有绿色,受害果实不糜烂,茎叶维管束发达,木质部不发黑。
细菌性青枯病为番茄主要病害。青枯病起病急骤,蔓延迅速,严重时可使植株成片枯死,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此病在番茄苗期可侵染幼苗,幼苗无任何症状,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顶部、下部和中部叶片陆续发生枯萎,有的单侧叶先枯萎或全株同时枯萎,中午明显,傍晚后可恢复正常。病株枯萎致死时间极短,死后植株尚呈绿色,只有叶片颜色略浅,故称为青枯病。病株茎中、下部常有不定根增生或不定芽萌发,病茎横切,可见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或润湿后,出现白色菌液外溢。
高温高湿容易引发青枯病。连阴雨天后天气晴朗,容易造成病害流行。病原菌适宜微酸性土壤中存活。土温25℃,病菌活动最旺盛,易在田间达到发病高峰期。中耕伤根、低洼积水、控水过多、干湿不均匀等都会加剧病害。
病发初期植株茎秆及部分叶片先褪绿,重者病茎上出现黑斑,其下的茎秆出现坏死现象,对茎部进行纵向解剖,可见中央部位发黑坏死,维管束呈黑褐色。
当空气湿度较大时,菌脓液从茎口开裂处和不稳定根部流出,这可以用来分辨溃疡病。发病茎部坏死的部位无腐烂的气味,茎部外部长出许多不定根。如果茎秆基部染病,常造成全株枯死。
上述病害诱发病菌繁衍条件基本一致,适宜其发生温度在24~34℃。病菌以种子表面及种子内部或与病残体相伴的土壤中越冬,生存时间可长达1~3年。
种子和幼苗携带病菌为远程散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多由根部及茎叶裂口侵入,部分在维管束内传播,阻塞导管,造成叶片死亡,也有茎叶表面出现病斑。
气候潮湿而温暖的区域,如果平常降水多,长期阴霾天气,暴雨天气等等,雨后排水不利田块,易造成钻蛀性病虫害发生。
暴雨天气则会诱发果实裂口,田块管理混乱,空气不流通,植物茎秆易碎等,都会造成病害程度加重。此外,部分温室大棚引入喷灌技术操作不当,果实也易染病害。
栽培番茄前,需要选择没有病害的优质土壤来培育高质量无病健壮苗,尽可能选地势高起地段栽植。因细菌性病害有潜伏期,所以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喷洒溴甲烷和石灰氮高温闷棚防治。也可每隔667平方米喷4克多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深耕翻土。
选用无病种子培育健壮幼苗。播种前进行浸种和催芽处理,番茄种子先用55℃温水浸种30~50分钟,也可用70℃干热杀菌70小时,番茄种子可用次氯酸钠浸种约30分钟,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毫克/千克液浸种约2小时,用水冲洗干净后进行浸种及催芽处理。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年或更长时间。施入经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有条件可采取配方施肥以免氮肥过多。
前期预防是控制细菌性病害的最好方法,可在缓苗后施入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入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5~7天一次,2~3次为一疗程。
对大棚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调控,采取开设较大通风口和覆盖遮阳网的办法来降低大棚内白天温度和扩大昼夜温差。及时进行调节,避免植株徒长,摘除下部老黄病叶,适当喷叶面肥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把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也可深埋。
整枝打杈时间选择在晴朗天气,这样利于伤口迅速风干,不会让细菌有侵染可能。整枝时可适时喷1次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并在叶背和伤口处喷1次。
春秋两季,雨水与寒潮相伴而生,要做好防范棚内漏风漏水地方,关好通风口,雨后要及时换气散湿。因为雨水中带有病害细菌,如果流入大棚内可引起细菌性病害蔓延。雨后可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喷施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细菌性溃疡病:每667平方米使用石灰50~75千克消毒病穴,调整土壤pH值,测土配方施肥,适当稀植,单蔓整枝等措施,每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使作物通气透光。
发病前期尤其在暴风雨过后,适时喷施3000~4000倍液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喷施1500~2000倍液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防治。番茄栽植后根据情况每7~10天喷1次农药。
第1穗果在膨大前期,已进入发病高峰期,这时要注意适时喷施农药预防,可使用80%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严禁喷洒整株。
可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0.3升药,视病情隔5~7天灌根1次。主要采取灌根防治,喷农药仅起到辅助防治作用。
细菌性疮痂病、斑点病:有一定潜伏性,发病初期对经常发生的田块喷1次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细菌性青枯病:要以选择应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可喷施71%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或用52%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间隔7~10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3次。
发生病死株时,要及时摘除,病株的种植穴处使用生石灰撒布消毒,其它健株喷药预防,防止蔓延。
药剂可选用可杀得,新植霉素和农用硫酸链霉素,中心发病区域,可采用以上药剂灌根进行封锁。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初期,防治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常使用的产品有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另外也可使用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使用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00倍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