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宇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以下简称“平江中学”)倡导境脉学习,注重引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对自然事物的感悟、对社会文化的领悟和对内在自我的醒悟。平江中学在德育创新实践研究中,创设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场境生态,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浸润在德育提升的趋势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校将这一实践探索称为境脉德育。
平江中学在年级文化的凝聚、文化元素与符号的创设运用、综合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以及针对传统文化展开的“研究性学习”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浸润于特设的学习环境中。
一是提炼传统文化,突出文化性。基于境脉学习理念,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要有序调动各类学习要素,尤其是文化要素,借鉴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在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活动中,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涵育素养。学生身处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在活动中感受和认知自我,在实践中探索和提升,增强了自豪感和凝聚力。例如,“传统灯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发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索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进行任务分工,明确研究方向,设计详细方案。学生除了收获学科或文化知识,还增强了自我认知,自身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变得更加自律自强。
二是强调礼仪教育,突出浸润度。平江中学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准则,支撑起学校德育体系的骨架,注重氛围和风气的养成,将“礼仪”渗透在“五育”提升的过程中,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灵魂。学校在各个不同的场境中都会注重礼仪教育,比如艺术课上的“优雅之礼”、体育活动中的“文明竞争之礼”、日常生活相处中的“谦和友善之礼”。在各个社团的活动中也能体现,比如汉服社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服饰中的礼”。平江中学在校园生活的每个片段、各个场境都特意强调了“礼仪处之”的行事准则,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去感受和跟随,更是从中获得更多“礼仪之美”的感悟。每一个空间场域,每一项活动的设计,甚至是一堂普通的日常教学都可以是一个德育阵地,都可以精心进行设计,构造全场域的立体德育空间,让学生浸润其中。
根据境脉学习的基本主张,我们认为,学习是发生在特定场域的综合动态行为,是多样的学习要素有序互动、有效对话的结果,外部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经验状态共同构成了激发学习行为的特定之“境”。学校推进德育工作时,教师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形成特定的德育场域,通过认知引领、朋辈互鉴、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与德育工作的境脉积极互动,形成各类学习要素的有序互动和有效对话,从而形成学校境脉德育工作的发展共同体。
一是教师全体参与。平江中学将全体教师纳入德育工作序列,任课教师辅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教育工作。学校设置学生帮扶计划,针对“德困、学困、心困”的对象开展一系列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全员德育”鼓励所有的教师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德育工作,通过重点帮扶的方法来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学生全员参加。一方面,借助“偶像”力量。学校通过塑造学生典型进行德育工作的输出,借助优秀学生的号召力和人格魅力,引领积极正向的发展潮流。另一方面,巧用朋辈群体的影响。境脉德育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建立全域的德育互助共同体。学校安排项目活动,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与对话,通过“朋辈引领”“同窗互鉴”促进学生人格确立,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促进德行成长。
平江中学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以项目化活动为抓手,在境脉学习理念的观照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成德育内化和品格提升。
一是在项目化研究的过程中激发主动性。境脉学习强调要建构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关系、建构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主张让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思中学、探中学、用中学。平江中学开展境脉德育的项目化活动,建立项目小组。学生可以组成自己的团队、担任不同的角色、领受相应的任务,在协作中进行项目研究并形成成果。探索过程和直接成果,都让学生实现主动提升。
二是提升自我认同,催生“主动性格”。学生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新事物会表现出很强的好奇。他们往往在融入了合适的团队,并找到了适合的角色定位之后,在同伴的鼓励和教师的引导下,成为项目中的“关键先生”,从而激发积极求进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