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幼儿园 陆凤静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环境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需要创设幼儿探究式学习环境。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环境、区角活动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要综合分析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探究材料、灵活应用幼儿园大环境,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乐趣,发挥环境在幼儿探究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大班水稻种植活动”为例,分析幼儿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区域环境影响着幼儿探究式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幼儿园应重新定位区域活动的功能,并转变环境创设的思路。之前,大多数幼儿园都会将区域活动定义为学习活动,让幼儿自选活动区域与活动内容,但是活动方式是教师预设的,强调对知识的获取,所以教师更注重幼儿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在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注重活动精神与内涵,坚持一切从幼儿出发的原则,科学划分各个区域的功能。同时,幼儿园也应当科学地创设教学活动环境、区角活动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通过环境的创设与优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幼儿园应将幼儿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创设重点放在教学活动环境的创设上,为幼儿营造集玩、说、做于一体的探究式教学环境,满足幼儿探究的需求,让幼儿充分地与探究环境以及探究材料互动,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探究材料的完善。幼儿园应提高对探究材料的重视程度,根据区角的活动主题放置不同的材料。例如,幼儿园可以在“科学区”这一角落放置操作材料,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积极动手、观察以及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在其他区域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材料,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人文环境也是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创设重点,幼儿园应充分开发角落与走廊等空间,创设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人文环境,实现幼儿与科学的互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环境探究十分重要,而若想对环境进行探究,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幼儿园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组织幼儿做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一块冰块放置在玻璃杯当中,并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杯,冰块将会逐渐融化成水,继续加热,水又会产生水蒸气,不再加热后水蒸气便会遇冷凝结变成小水珠,并落到玻璃杯当中。在这一个小小的实验当中,幼儿可以观察到水的各种形态,并探究其原理。而水的凝结、蒸发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该实验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与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察能力。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可以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观察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让幼儿主动思索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做“乌鸦喝水”的实验,让幼儿观察为什么刚开始喝不到水,并让幼儿思考如何让水溢出来。这时幼儿会主动尝试各种方法,无论是对是错,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为幼儿设置各种问题,而幼儿若想获取答案,就要不断地操作甚至反复实践,长此以往,幼儿便可以掌握实践的技巧与方法,感受到实践的乐趣。
幼儿的表达欲望相对较强,且在陌生的环境与问题中,幼儿不仅会和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会和其他小伙伴沟通,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幼儿的自主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与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某教育学家提出创造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决甚至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种植水稻时,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水稻吗?”“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什么食物是由水稻制成的吗?”“你们知道如何种植水稻吗?”这时,幼儿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之后再公布正确答案。其次,创设主题教学活动墙,为幼儿构建探究式平台。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蓬勃的生命力。主题教学活动墙具有较强的变化性与挑战性,可以让幼儿在具有极强探索价值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种植水稻之前,教师就可以构建一面以水稻种植为主题的墙面,引发幼儿对水稻种植的讨论,之后再让幼儿在水稻种植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究,检验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确。所有主题墙的创设不仅能够反映课程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活动,也能够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展现幼儿的实践体验。最后,可以结合特殊节日组织活动。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都有很多节日,例如我国的劳动节、世界粮食日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特殊的节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去水稻种植区域进行浇水、施肥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体验水稻种植过程,也可以让幼儿真正理解劳动节的含义。在世界粮食日时,教师也可以精心制作课件,为幼儿展示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音、视频,让幼儿理解粮食的重要性与浪费粮食的严重后果,增强幼儿的节约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幼儿需要在材料操作当中构建并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因此,幼儿园要根据教育目标以及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第一,增强操作材料的科学性。幼儿园在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时,应分析操作材料是否蕴涵科学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是否能够让幼儿主动进行探究,是否能为幼儿展示一定的科学现象,让幼儿通过该材料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总之,幼儿园应选择具有科学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领悟一定的科学经验。生活当中有很多常见的材料都比较适合幼儿,例如报纸、杯子、水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进行不同的实验,让幼儿通过几个简单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实践操作,获取不同的科学知识。
第二,增强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与喜好,所以幼儿园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实验。例如,幼儿园可以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进行水稻脱粒时,幼儿虽然知道水稻可以变成生活中常见的大米,但是并不知道稻谷是如何从水稻上脱落下来的。教师可以先提出这个问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回答,有的幼儿会说直接剥下来、敲下来,有的幼儿说需要利用专业的机器剥稻谷。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行在园区当中寻找合适的,能够将稻谷剥下来的工具。有的幼儿找到了稻床、打板等工具,但是并不会使用。教师便可以详细讲解,鼓励幼儿尝试,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不同工具的效率与效果。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习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对各种材料十分感兴趣,通过实践也能明确哪种材料更好用,因此幼儿园要增强操作材料的多样性。
第三,增强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探究活动当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操作材料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也应当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不能为幼儿提供操作难度过大的材料,否则不仅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也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综合分析幼儿的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科学地选择操作材料,实现幼儿与操作材料的互动,让幼儿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例如,大量稻谷当中会夹杂着少量的稻草、小石子与泥土等杂质,教师要让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些杂质挑出来。部分幼儿会提出利用筛子进行筛分,教师便可以让幼儿在园区里找合适的筛子,最终幼儿找到的筛子样式不同、网眼大小不同。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稻谷的筛选,在全部尝试之后,幼儿便知道利用哪种形式、网眼大小的筛子能够最快地筛分稻谷。
第四,增强操作材料的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操作材料时,不仅要分析幼儿的兴趣特点,也要分析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增强操作材料的层次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操作材料,让幼儿感受到实践操作的乐趣。
第五,灵活应用记录表格。在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表格详细记录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例如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避免幼儿忘记之前的实验情况。例如,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表格详细记录每一次幼儿种植水稻的情况,例如施肥量、浇水量、水稻生长情况等。
在幼儿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探索活动越来越具备群体性。例如,大班幼儿在群体活动当中会更有积极性,愿意与其他小伙伴沟通交流。为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与机会,促进幼儿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水稻称重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将电子秤放置在平稳的地方,之后再让幼儿将水稻放置在电子秤上。随着水稻数量的增加,幼儿会发现上面的水稻会从电子秤上滑落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分小组调整水稻的放置方式,等到水稻完全放在电子秤上后,教师再教幼儿如何看电子秤。在群体活动中,经过讨论交流,幼儿会更快地掌握放置水稻的方式。但是,在放置过程中,电子秤的数值会不断变化,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为什么电子秤上的数字一直在变化,部分幼儿会觉得是电子秤坏了,也有幼儿知道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调整水稻,确保所有的水稻都在电子秤上。之后,等到电子秤数值稳定后,再让幼儿读出数值。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沟通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直接影响,且探究式学习环境也是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应灵活应用幼儿园大环境,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三维空间渗透科学探究教育。幼儿园中有很多走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走廊布置,将走廊装饰成幼儿感兴趣的且蕴涵着丰富科学知识的墙面,让幼儿多观察和了解生活当中不常见的空间,激发幼儿探索自然、世界的欲望。例如,自来水是怎么来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隐藏的科学。教师也可以在走廊设置一些展板,例如四大发明展板、动植物展板等,明确各个展板的主题,充分发挥展板的作用。其次,幼儿园可以根据园区实际情况优化空间设计,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环境。幼儿园可以为不同班级合理规划水稻种植区域,也可以在空闲区域当中种植植物,设置自然角与种植园地,让幼儿体验不同种植活动的感觉。长期以来,幼儿可以在种植植物、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形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在走廊上设置一些简单的图片,如水稻不同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对比自己种的水稻与不同生长期的水稻有什么区别,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幼儿园要提高对探究式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探究材料等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实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