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

2022-11-16 10:43:56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林齐盼
家长 2022年29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林齐盼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与教师的思想、能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所以只有教师具备高超且全面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发挥出实质性的效果。就当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而言,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学校外部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影响因素较为关键。基于此,为全面推行和贯彻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想,社会、学校和教师要给予信息化教学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更要担负起教学革新的责任,不断更新思想理念和学习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做好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从而尽可能地将信息技术完美、高效地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以此为中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基础教育学习课堂。

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容,提倡中小学教学中要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倡导各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效融合,有力推进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学习方法改进、师生互动形式变革等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方式创新,也意味着教学形式及模式的革新。所以,快速和有效地推行信息技术教学,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概述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之间的联系。

(一)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信息技术将社会形态推向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生产的模式,还直接改变了人民生活的方式,现阶段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来看。首先,从广义上来讲,信息技术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有效扩展人类信息感官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的总和。其次,从狭义上来讲,信息技术就是指运用一系列科技成果,如计算机、电视、互联网等,对文字、图片、视频等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总和。由上可见,信息技术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存在的事物,从根本上看就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管理、应用、开发和传播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

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倡导教师开发和研究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等,这为我国教育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打开了大门。就当前中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而言,呈现出了稳步上升的局面,大多数教学课程都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还开发出了一套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这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带来了学习进步的福音,更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之间的联系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成功地使学生成了学习主人翁的身份。第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是实现有效性教学、适应性教学和成功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已经全面融合,并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

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践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开展者,将直接左右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阶段,中小学教学中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因素有很多,集中体现在学校外部影响因素、学校内部影响因素和个体影响因素三个方面,下文将做出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有所帮助。

(一)学校外部影响因素

教育是培养先进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桥梁,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关键手段,所以当前教育与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外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可以从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两个层面分析:第一,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倡,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养成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而就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而言,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最为突出的特点,所以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与开展,以帮助学生及早适应信息化时代和掌握信息技术。第二,来自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是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风向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我国先后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通知》等文件,都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教育实现信息化的进程。

(二)学校内部影响因素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还受到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往往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设备,如计算机、电子白板、电视、多媒体等,如果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就会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将重点分析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影响。

1.基础设施带来的影响

基础设施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支撑条件,如果学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配备不足,即使教师具备高超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也将形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不利局面。就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而言,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例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较齐全,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则表现出了信息技术配备尤为不足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表明,25%的教师反映学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配置上有待完善,还有22.5%的教师反映学校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上需要更新换代。

2.师资力量带来的影响

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已经践行了信息化教学,但是却存在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式单一、局限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PPT课件,但是却无法进一步使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甚至有些时候信息化教学成为摆设,这不仅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阻碍了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师资力量配备不足,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更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绊脚石”。

(三)个体影响因素

1.教师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主体,更是保证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和成功性的关键要素,但是就当前中小学教学而言,教师自身存在的思想、能力等问题,成为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存在偏颇。很多教师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工作量,还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了“用还不如不用”的思想认识。例如,中小学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特点设计教学课件,这对于已经习惯设计传统课件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工作,所以很多教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造成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排斥心理。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知识不足。中小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知识单纯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简单的教学,根本没有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在教学中,从而造成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局面,所以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理论上加以研究和创新,以此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价值。第三,正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当前就有很多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难以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教学的问题,即使有些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但是也只是停留在应用表层,如简单地运用电脑展示教学课件。

由此可见,教师方面的原因是阻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教师作为教学革新的重要力量,要从自身上寻找教学创新和改进的突破口,以此才能为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2.学生

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上,小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课堂有着较大的热情和兴趣,但是却很难将兴趣和热情转化到教学内容上,从而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高效性的假象。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各种图形,就会使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而学生却只沉浸在丰富的视觉体验中,根本没有重视到图形的相关知识和特点。

三、强化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中小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是必然的趋势,更是现代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学革新工作中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以此才能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下面主要从教学角度、学校角度和个人角度,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教学角度

要想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不仅要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重视开发适合于信息化教学的资源。简而言之,信息化教学要保障软硬件的协调性。基于此,在强化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研究中,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研究队伍,并明确教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办法,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不论教授何种科目的中小学教师,都要切合实际地制定出符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方案,确保信息化设备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为容易、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其次,教学研究队伍还应该将目光放长、放远,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的维度上,更需要达到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目标。例如,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中应该将优秀的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可以将游戏融入信息化教学中,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强化教学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从教学角度上寻找强化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角度

学校作为践行现代教育发展思想的主体单位,更要致力于创建信息化教学课堂,所以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项技术学习,保证每个教师都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研工作,探索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课堂教学等,从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高效性和适应性。再次,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师可以全面、高效和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从而为早日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推动力。例如,学校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融入教师绩效考核中,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多应用信息技术,同时还要保障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并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打分。对于信息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予以奖励,进而有效激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热情。最后,为有效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走班听课活动,即安排信息技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其他班级中授课,并要求其他教师进行旁听和学习。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还可以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的方法。所以,学校应该在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为实现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角度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开展者,而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受益者,两者是信息技术教学优势的直接体现。基于此,教师要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保证信息技术能够与教学目标和内容无缝衔接。另外,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受众,需要摆正学习的思想和态度,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和素养,以此才能真正适应和融入信息化教学课堂。

四、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保证信息化教育的适宜性、合理性和高效性,中小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优势和价值,更要坚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思想意识,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学校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