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恒久远 人文精神永流传
——“第十六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观后感

2022-11-16 04:20文/徐
钢琴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克莱半决赛预赛

文/徐 静

笔者在网上观看了2022年“第十六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从预赛到半决赛的直播,并于决赛开始,前往贝斯演奏厅(Bass Performance Hall)现场观赛。

对于进入决赛的六位选手,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出乎意料,但笔者并不感到惊讶。从预赛开始,笔者在线上观看了每位选手的各场比赛。韩国选手任燦(Yunchan Lim)是30位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位,刚满18岁的他虽然非常年轻,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触非常深刻。尤其是他的莫扎特,在预赛第九场中,他弹的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311)给予了每一个音符所需要的内容——每一个音符都有含义。进入半决赛以后,他的曲目从库普兰、莫扎特、肖邦,换成了巴赫、斯克里亚宾和贝多芬。

安娜·盖纽申涅(Anna Geniushene),这位美丽的俄罗斯钢琴家实在让人由衷地敬佩——她是所有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家里已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并且身怀六甲。30岁原本是克莱本比赛最大的年龄限制,但是比赛因为疫情推迟了一年举行,所以选手们的年龄限制也相应延长到31岁。她在决赛中第一轮弹的是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笔者注意到,她使用了左踏板(Una Corda),从而大大减弱共鸣,以较克制的方式加入了演奏。在与乐队合作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乐队未提供稳定节奏的情况,经验丰富的安娜仍很快在几秒钟内稳定了乐队的节奏。第二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她的技巧坚实、触键细腻,蕴含着爆发力,教科书式的拉赫玛尼诺夫典范演奏给了观众很多的启发。颁奖典礼结束以后,笔者得到和银奖得主安娜短暂的聊天机会,她说自己已经怀孕七个月了,这是多么难以想象!而她却轻描淡写。安娜克服孕期带来的所有不适,获得如此殊荣,对于女性钢琴家来说实为不易!如果不是对音乐深沉炽热的爱和奉献,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写到这里,眼泪又一次涌出来,想把所有的敬佩和尊重奉献给这位伟大的母亲和音乐家。

德米特罗·克尼(Dmytro Choni)来自乌克兰,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三名。去年他参加了“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第四名。他秉持一贯的风格,既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层次,又有震撼人心的爆发力。他在情绪的比较、歌唱性的旋律、节奏平衡方面的处理,和乐句导入、衔接方面的构思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时出现了背谱的问题,然而他非常巧妙地掩盖了过去,幸运的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对乐曲的诠释。

由于笔者是在现场观看决赛,音乐厅的环境和观众的存在,都会与线上听音乐会有所区别。钢琴家和乐队的互动,以及所有信息的传递,是在线上或者通过其他媒介听他们表演时无法得到的。但无论如何,能够入围克莱本比赛,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世界级选手了,而如何在这些选手中再挑选钢琴家进入下一轮,凭借的不仅仅是技术。技术只是音乐表现的工具之一,进入最终决赛还需要对音乐整体结构的把握、作曲家风格的了解、丰满而又多彩的声响、对键盘稳定的控制力、对于作品二度创作情感的正确传递,以及平衡与观众和乐队的交流,还有自我性格的表达。

在这次的比赛中,也涌现出很多实力非凡的选手,比如201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的选手刘珒(Kate Liu);23岁美国选手薄克雷(Clayton Stephenson)——“郎朗基金会”的成员,这位住在纽约布鲁克林亚的钢琴家,目前就读于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同时还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攻读演奏硕士学位;孙榆桐是唯一一位进入本次半决赛的中国选手;“第十六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获得者安天旭在预赛中的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 54)伴随着闪亮的技术、丰富温暖的力度层次获得了观众高度的认同。

作为一名中国人,格外期待大赛中出现国人的身影,而这些年韩国选手的突飞猛进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笔者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连夜写出了自己对比赛的一些亲身感受,难免有仓促成文的地方,也未能涉及所有的参赛选手,希望读者谅解。正如范·克莱本先生所言:“古典音乐是永恒和不朽的,这一内在的永恒真理永远是全世界人们的精神灯塔。”

猜你喜欢
克莱半决赛预赛
争吵后“我”在想什么?
意料之外的结果
意外的结果
数读欧预赛
王天一先负赵国荣
一道预赛试题的渊源与推广
“闯祸精”克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