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疫情封控区应急状态下过渡病区建设与护理管理经验

2022-11-16 02:58刘宇徐健莹邓丽丽关丽娟李鉴基林静霞吴巧媚杨丽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区流程护理

刘宇 徐健莹 邓丽丽 关丽娟 李鉴基 林静霞 吴巧媚 杨丽明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五科,广州 51037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部,广州 51037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五外六科,广州51037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年末爆发以来已蔓延全球造成大流行,与此同时,病毒不断进化变异,产生多种变异株。2021年5月21日以来广州荔湾区陆续确诊同属一感染链条的多名感染者,经过检测均认为是具有传播力强、感染潜伏期短、致病性强、发病进程快等特点[1]的Delta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步调整防控分类分级,至6月3日调整荔湾区局部区域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及交通管控。

为妥善解决封闭封控区域群众就医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芳村医院作为区内综合性三甲医院,被荔湾区卫生健康局指定为定点医院,承接封闭封控区域内医疗任务,采取了“发热门诊-过渡病区-非隔离专科病区”三步走的收治模式,既解决了封闭封控区内的救治难题,同时大大降低了非隔离专科病区的医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截至7月9日,共收治患者237例,所有患者均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筛查救治并转专科诊治,现总结本过渡病区改建与护理管理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过渡病区管理难点

封闭封控期间,区域内4个街道范围为中高风险地区,全面实施交通管制,各种物资紧张,过渡病区的改建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1、收治难点多

(1)危重患者多,过渡病区收治患者危重占比达75.1%,病情危重多变;(2)患者周转快,过渡病区留观平均天数为2.715 d,基本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便可转出过渡病区;(3)专科属性多,过渡病区收治涵盖呼吸、心血管、肾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消化科、肿瘤科等多系统疾病的多个专科。

2、沟通磨合难

(1)由于物理隔断,隔离区内外医护间沟通难度加大;(2)护理团队临时组建,护理工作背景差异大,团队需磨合;(3)因交通管制或封闭管理不能外出等因素,家属无法来院、无法陪护,加大了与患者家属沟通难度及护理难度。

3、管理难度大

(1)2层普通病房改造成的过渡病区,在封控区有限的人力物力情况下,需共同统筹管理,合理运用资源使效益最大化;(2)新病区的改造与运行,各班种的职责与各项工作流程亟待整理护理,护理排班模式及班种的设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修订;(3)过渡病区内既要作为留观病区收治发热门诊的患者,又要作为住院部接收绿色通道术后患者或普通疑似患者,需要急诊系统及住院系统双系统并行,更加大了护理管理难度。

护理管理经验分享

1、因地制宜,建立过渡病区

1.1、过渡病区科学改建 医院感染办公室、医教处、护理部、总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实地查看及综合考量后,选择了离发热门诊最近且相互毗邻的两层普通病房改建为过渡病区。医院多部门紧急联动,设计修改出改建方案,利用两个病区上下楼层的建筑结构,共享部分清洁区,且实现两病区各自区域洁污路线清晰、互不交叉,相对独立又能资源共享[2],确保过渡病区达到疫情防控标准并争取发挥最大效能。病区最大限度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按照“三区三通道”设置实施物理隔断,保留了原有医生办、护士站、治疗室等功能区,“三区”分别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三通道”是指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标本通道。病区内设有18个病房,可根据收治患者的风险级别,灵活调整成18个单间或可增至36个床位的2人间或4人间。确定各区域医疗流向路线,包括医务人员、病区物资、病区患者的流向路线清晰,对无法改建区域的关键点位,明确防护原则,如进入污染区后不走回头路。整个过渡病区各个主要功能区域安装有对讲功能的监控摄像头,信息科协助医疗护理系统端口在清洁区的办公区域进行转移加装。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我国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3],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且有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4],病区空调系统难以符合感染防控标准,病区各房间关闭空调开关,对外的窗门保持开放通风[5],并均配置电风扇。

1.2、病区物资合理管理

(1)物资的配备与布局。①清洁区的穿衣区内,根据防护用品穿戴流程,分别将N95口罩、帽子、防护服、鞋套、眼罩、面屏、乳胶手套等依次摆放在工作台上,旁边设置一面穿防护服时参照的镜子。②潜在污染区的脱衣室同清洁区的穿衣区,同样设置一面脱防护服时参照的镜子,按防护用品脱下顺序,将免洗快速手消毒液、套双侧黄色垃圾袋垃圾桶等依次摆好。治疗室仪器区域内,按标识放置监护仪、血压计、指脉氧仪、鼻高流量吸氧仪及呼吸机,随时准备给病情需要的患者使用。③污染区内,病房里每个床位常规准备吸氧装置、专用体温计、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消毒机(设置间断空气消毒模式),以及套双层医疗垃圾袋的大垃圾桶,用于放所有垃圾。治疗车常规走廊定点放置(相邻2个病房中间),并不进入病房且尽量远离护士站,日常按照基数摆放物品,固定班次检查并补充用物。④根据医务人员类别及班种,除原有固定电话外,配置对讲机、移动手机等设备,便于污染区工作人员及时与外界交流并传输患者病情资料。(2)物资的运用与管理。①设立双库房管理[6],在清洁区库房存放1周的物资,在污染区库房存放保证患者短期内治疗所需耗材和物资,每日盘点确保病区正常运作的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往返污染区与清洁区时增加交叉感染机会;②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规范使用防护物资,根据封控区风险级别的调整,结合过渡病区的实际情况,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及时制定并更新过渡病区医务人员岗位穿着配置,根据不同的暴露风险调整防护标准,如高度疑似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操作时按三级防护标准;③院办组建仪器设备急管理团队,盘点院内所有急救医疗设备数量及完好性,建立档案,联合设备组人员为封控期间过渡病区的仪器设备供给使用提供坚实的保障;④病区物资采用“5S管理模式”,定点放置、标识清晰、专人管理,设立物资专管员2位,根据每日物资消耗量及封控区域疫情进展做好计划及时领用相关物资。

2、因势利导,完善人员管理

2.1、紧急组建护理团队(1)合理配置过渡病区人员架构。建立领导小组,由分院副院长担任组长,护理部主任担任执行组长,1名大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2名病区护士长任组员。在过渡病区设立护士长2名,由具有疫情防控经验的护士长担任,实行病区负责制,统一排班管理病区。组长及副组长定期到过度病区实行工作督查和指导,并及时了解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需求及身心状态。(2)建立过渡病区护理人员梯队。为应对区域内可能出现的危重症患者,以及过渡病区患者收治的多样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区护理人员配置要求[7],护理部启动应急人才管理,对院内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调配,提供所需的关键岗位人员保障。在原有科室护士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年资、专业背景、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家庭支撑等方面后,迅速组建过渡病区护理人员梯队。梯队成员包括院感护士及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神经科、心血管科、肾内科等多个专科骨干护士。

2.2、科学合理护理排班 过渡病区使用“三结合双制度”的弹性排班模式,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实行效率最大化。排班上“三结合”,一是结合病区患者收治人数、病情,二是结合工作经验的新老搭配[5],三是结合专科属性的不同进行配对补位。“双制度”是实施功能制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8],污染区病房内实行责任制护理,给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工作时间控制在4 h左右;病房外实施功能制护士,根据工作内容划分为组长班、电脑班、总务班、外勤班、药疗辅助班等,工作时间为6~7 h。组长班APN三班设置,24 h监控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查房、指导护理方案、检查护理质量、协调各项事务为主,每日进行质量反馈及流程优化;电脑班AP两班设置,负责医嘱处理、统筹病区患者周转进度、质控病历等;总务班APN三班设置,统筹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的管理,统筹管理物资,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各项事务,兼监控进出污染区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流程与质量;外勤班APN三班设置,协助总务班进行清洁区及潜在污染区的管理,负责患者转运、标本送检、取血等工作;药疗辅助班APN三班设置,协助污染区内点数、病房基础护理等,负责配药、摆口服药、各种用药的传递、接收补充维护物资物品、配制消毒液等。功能制与责任制两组护士,每两周进行1次轮岗。

2.3、多维度行护理培训 随着对本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认识不断深入,病区结合卫健委诊疗方案的更新和相关防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医院相关最新制度,实时组织全员进行培训学习,如学习过渡病区工作职责、流程指引、个人防护规范、临床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等,并逐人考核过关,切实提升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采用岗前同质化培训[9]与在岗时强化考核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平台工具(如钉钉软件),减少疫情期间人员的聚集,提高培训时效性,期望培训效果最大化。所有护士下载钉钉软件后,建立钉钉工作群,通过文件、语音、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展示培训内容,每天小组长负责督促各自小组组员完成学习,次日抽查提问,保证100%培训率。

2.4、注重员工身心健康 本次疫情发展迅猛,保证团队员工身心健康是有效应对疫情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合理科学排班之余,提供上班人员营养膳食餐,以增强医务人员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每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做好跟踪和记录,上下班各自测体温1次,每天工作群内打卡报告身体状况,若发现发烧、咳嗽、咽痛等不适及时上报并做好隔离观察;在封控期间,每3 d对在岗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加强人文关怀,及时了解上班人员的心理动态,对有负面情绪的人员做好各项心理疏导工作。

3、因情施策,强化病区管理

3.1、梳理完善职责与流程 过渡病区运行期间共梳理工作流程37项,工作制度5项,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优化。同时,病区护士多为支援护士,来自不同专科不同院区,原有工作习惯及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别,短时间加入过渡病区护理团队多有职责、流程、环境的不熟悉。对此,我们需要落实岗位职责清晰化、工作流程目视化、版本更新及时化。

3.1.1、岗位职责清晰化 需要制定每个班种的岗位职责,并按临床实际不断完善,做到每班次职责清晰,责任明确。

3.1.2、工作流程目视化[10]将工作流程以形象直观方式显示,如在穿脱防护服区域贴上相应的流程图,设置穿衣镜,便于进出人员查看和强化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机会。咽拭子、鼻拭子采集流程、病房终末消毒流程等均可以用流程图表示,并粘贴在醒目位置,促进有效落实。

3.1.3、版本更新及时化 随着封控区风险等级变化或通过临床实践、职责流程等改善调整后需要及时替换原有版本。线上可利用共享文档实现实时更新,线下由总务班负责纸质版本的更新,含病区目视化路程图。

3.2、强化病区的院感管理

3.2.1、设立院感监督人员 在过渡病区实施24 h不间断院感监督:(1)循环检查过渡病区各区域消毒制度落实情况,尤其是保洁管理制度是否落到实处;(2)对全员进行穿脱防护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不定期进行抽考,保证在岗人员100%合格;(3)负责检查进入污染区前人员防护配置,不达标者不能进入对应区域;(4)院感监督员同意后医务人员方可离开病区前往脱衣区,并通过监控实时监督指导脱衣流程,有不规范等行为立即语音提醒并记录、反馈;(5)每日晨会交班时组织学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系列内容,同时对每日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2.2、积极改进院感薄弱环节 加强过渡病区后勤人员培训[11]。后勤人员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员,如保洁员承担了病区大部分的清洁消杀工作,搬运工承担垃圾的转运,送药工负责药物的配送及标本的送检等,但同时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对院感认识不足等情况,极易成为院感防控的薄弱和疏漏环节。因此需要联合后勤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包括: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杀方法,消毒剂种类的选择、浓度的配置及监控由护士监督下进行,初期安排院感护士对其进行跟班指导等,切实保障过渡病区的院感工作有效落地。

3.3、加强病区人文关怀 本轮疫情发展迅速,传染性强,加上过渡病房的设置和特殊要求,患者易出各种心理问题[12],需要针对不同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尽力提供人文关怀。如入住时讲解暂时隔离的重要性,防护服正反面标注身份、姓名,诊治过程详细讲解,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微信视频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与空间陌生感;针对患者膳食问题,建立微信订餐群,饭堂配餐员每日提供次日餐单,患者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并线上付款;针对患者入住后不能外出,为满足日常物品需求,联合小卖部建立微信日用品购买群,直接群内联系小卖部工作人员购买洗漱用品、水果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小结

此次广州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芳村医院作为封闭封控区域内的三甲医院承担大量区域内各专科各级别患者的诊治任务,过渡病区的快速筹建与高效运作是控制疫情传播和确保区内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是门急诊与非隔离区普通病区之间的一道防线。过渡病区运行期间,共收治239例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7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72例、中高风险地区50例,涉及病种达136种,横跨多个专科,全体医务人员数十天在这紧急改建的过渡病区中,团结一心,分工明确、流程清晰,零感染、零差错缺陷,顺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封控区域内成立过渡病区作为紧急的应对方法,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规范可遵循。特别是在本轮疫情早期,因封控等诸多因素,各种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相较于各专科自行成立过渡病房对入院患者进行隔离,利用过渡病区集中排查、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既保障了患者能够得到救治,又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及医疗防护物资,且最大限度地减少院感的发生,确保医疗治疗与安全。

猜你喜欢
病区流程护理
工星人平台注册流程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