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丽
公主岭市大榆树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科,吉林公主岭 136100
鸡大肠杆菌是一种由埃希氏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菌种的特性较为复杂,常在温度较低情况下暴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集约化养鸡逐渐成为主流,如果管理不当或未做好防治机制,感染大肠杆菌的概率会成倍增长,不仅会导致鸡群饲料转化率降低,还会影响鸡的成长与发育,为养鸡行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是加强大肠杆菌综合防治的关键。
种蛋的表面污染大肠杆菌,病菌通过屏障后进入到蛋内,从而发生蛋外的感染,或携带大肠杆菌的母鸡,在蛋形成期间将本菌带入到了蛋内,就会造成种蛋传播。
鸡经过消化排出带有致病大肠杆菌的粪便,将饲料以及垫料、水源污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水源的污染较为常见。
大肠杆菌传播常见于每年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期间,在其他季节可以发生,而大肠杆菌的传播与温度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在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注重保暖,所以导致通风性不足,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导致大肠杆菌滋生。
在种鸡疾病种类中,很多疾病都会破坏鸡的正常免疫功能,从而为大肠杆菌的感染创造了可乘之机。比如鸡的贫血,会产生对T细胞的危害,对免疫应答与巨噬细胞活性造成影响。还有传染性的法氏囊病,能够抑制淋巴系统增殖,同时还会抑制分化细胞抗体的合成。除此之外,还有霉菌毒素,也会产生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侵入带来机会,造成感染。
在鸡产生应激反应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免疫机制下降。例如在接种疫苗时,鸡群非常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还有免疫程序设计不当的情况下降低鸡群的抵抗力,给大肠杆菌的侵入带来机会,造成感染。在接种新城疫疫苗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时,很大程度上会感染大肠杆菌性气囊炎,从而影响鸡群健康。而通过气雾法为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时,如果雾滴体积过小,也会进入鸡的气囊中产生气囊炎,从而引发大肠杆菌的感染。
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也是引发大肠杆菌鸡群感染的重要原因。在接触腐蚀性、毒性、酸碱性较强的气体时,例如空气中含有氨气,且浓度较高,鸡群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就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从而引发疾病感染。如果空气中的湿度<25%,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度,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的感染。且湿度较低还会引发尘埃的悬浮,不仅会刺激鸡群上呼吸道,还会成为大肠杆菌的载体。除此以外,环境的饲养密度过大,外界气候过于多变,以及通风情况不良等问题,都会诱发大肠杆菌感染。同时,饮水环境污染后也会产生全身性的感染。
鸡群的营养供给直接影响着鸡的体质水平,营养平衡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感染。免疫系统的活性主要依赖于营养的摄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就会抑制T细胞的增长,从而减少浆细胞数量,直接影响抗体的分泌。如果鸡群缺乏维生素A就会引发呼吸道的鳞状化,未成熟的细胞替代了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从而为大肠杆菌创造了可乘之机。如果缺乏维生素E,则会破坏自由基,减缓免疫机制的活性。
制定长期的预防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减少或避免出现发病诱因,能够有效提升鸡群成活率,保证鸡群的健康。
加强种鸡群的管理,严禁将病鸡作为种鸡,减少种蛋携带有大肠杆菌的概率。种蛋可以进行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所以遇到病鸡应当及时淘汰。在种蛋入孵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种蛋产出后的2 h内进行药物的熏蒸与消毒,也可以采取0.3%浓度的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提升种蛋的健雏率与孵化率。
鸡群采用全封闭式管理,为了避免不同批次的鸡群感染,采用全进全出制度,减少鸡群与大肠杆菌污染源的接触,减少疾病发生率。
采用科学饲养管理,避免强光的照射、噪音等因素,减少应激情况发生。做好饲养密度控制,一般饲养密度为:1~7日龄28只/m2;8~21日龄,24~20只/m2;22~49日龄,14~3只/m2。适当分群,观察鸡群精神状态。
在兽医卫生监测的条件下进行饲料的采购与存储、加工,加强卫生的管理,避免出现发霉与变质,降低感染概率。针对水井,以及水箱等储水设施,还有输水管道等输水设施要定期清理并适当消毒,并提高对表面生物膜的重视。为了提高清洁的有效性,可以每日在饮用水中添加过氧乙酸,从而杀灭大肠杆菌。
在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时要加强管理,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添加维生素会造成维生素效果降低,造成浪费。并且,如果饮用水未经处理存在大肠杆菌,此时加入维生素还会为大肠杆菌提供繁殖条件,从而造成病菌的繁殖与暴发。
如在鸡场中发现多只鸡感染,那么鸡场很可能被大肠杆菌全面污染。为了减少影响或降低污染率,要进行本场分离,并应用大肠杆菌制作灭活菌苗,及时为鸡群接种。如果大肠杆菌感染严重,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可以采用抗菌药,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等,还可以采用中药治疗。大部分情况采用药物拌饮用水或饲料,例如,氟哌酸拌10 g/10 L,连续5~7 d;0.2%~0.5%庆大霉素,5~7 d。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要结合具体鸡群状态、地区、气候等多种因素制定用药方案,同时做好药物治疗控制,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