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综艺的发展与再创造

2022-11-16 00:24□王
记者摇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目的地

□王 依

中国旅游节目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时间,最早的旅游类综艺节目可以追溯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正大综艺》。《正大综艺》的宣传语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档综艺的定位虽是“综艺益智”,但在节目中也有大量篇幅展现世界各地的风貌,是旅游类真人秀节目的雏形。当时的《正大综艺》是一档家喻户晓的节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室内影棚录制的综艺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海南卫视在1999年开播以来,推出了多档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类综艺节目,2002年海南卫视也正式更名为旅游卫视,陆续推出《有多远走多远》《行者》《城市惠旅行》等节目。

这些节目突破了以往以室内录制为主的综艺节目模式,定位是户外真人秀。这类综艺节目的核心是宣传旅游目的地,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人文、习俗。

近几年,“慢综艺”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真人秀综艺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相比传统的旅游类综艺节目,其最大的不同是邀请名人明星,增加游戏竞赛环节。节目的核心也从“宣传旅游目的地”转向了“明星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花儿与少年》《花样旅途》等。

引入名人明星当嘉宾的旅游综艺解决了传统旅游类综艺收视率低迷的问题。《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第一期播出取得CSM全国网收视率排名第一、收视份额达7.67%的喜人成绩。

旅游真人秀节目与一般的纪录片和竞赛类电视节目存在一定的区别,它不仅具有纪录片的写实性,同时也有竞赛类节目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其火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热度的明星的参与。

第二,节目组精心设置游戏环节及游戏规则。

比如在《花样旅途》中,节目组在所有嘉宾中选出一个当导游,让明星导游去规划旅游方案,一次性给予旅游经费。让明星当“导游”以及“穷游”模式,能引起观众共情。

第三,以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或温情细节作为节目的宣传亮点。

在旅途中旅伴发生一些冲突,也是常见的。这是故事片常用的叙事手法,增加综艺的可看度。

以前的旅游节目主要以科普为主,以科普为主的节目会带给观众“教化”的印象,一旦进入综艺的繁荣时期,以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的首选,传统的旅游类电视节目逐渐被市场淘汰,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是传统旅游节目的硬伤。

随着节目收视率的升高,资本也随之注入,这类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但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

在《爸爸去哪儿》的其中一期节目中,节目组来到云南普者黑,虽然云南是一个旅游大省,但普者黑这个地方并不算很出名。节目播出后,普者黑的游客数量直线增长,当地综合接待能力有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节目对景点的介绍及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展现明显少于明星嘉宾进行的游戏和竞赛,这样的旅游真人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短时间内促进某个旅游景点游客量的增长,但这种“快产快销”的模式并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真人秀综艺要想长久发展,既要具有娱乐功能,还要体现人文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宝藏》《向往的生活》就是优秀节目的代表,这两部综艺节目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国家宝藏》以剧目演绎的形式为观众介绍与文物有关的历史文化,《向往的生活》让人们回归自然,感受生活的真谛。

这两部综艺节目将娱乐作为手段,而不是将娱乐作为目的。它们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但没有用“教化”的手段。旅游电视节目只有侧重于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才能走得更远。其应在更多的行业领域寻找优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使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形式更加多样、更加立体。因此旅游类综艺节目需要作出改变,需要再创新。

前文指出,当前旅游类真人秀综艺与传统旅游节目相比增加了趣味性和竞技性,解决了收视率低的问题。但是过度娱乐化也让节目缺少精神内涵。因此需要凸显节目的人文精神、文化韵味,达到促进旅游区经济增长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将旅游类综艺节目的重心从以“人”为重转移到以“文化”为重。

此举的目的是让节目有旺盛的生长力,不被其他的综艺节目所取代。明星嘉宾虽然是流量和影响力的保证,但明星不能是主角,主角应是节目所推介的旅游区,明星不能喧宾夺主。

第二,打造本土特色旅游综艺。引进的节目往往缺乏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导致节目没有强劲的生命力,只是昙花一现。

第三,利用联动效应,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推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节目组要对推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全面考察,旅游产业应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相对成熟的旅游开发、服务模式,这样才能应对游客突增问题。只有在线上线下都做好应对才能发挥正向推动作用,让游客变成回头客,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保留竞赛、游戏模式,持续增强节目趣味性,吸引观众。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目的地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向目的地进发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动物可笑堂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