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風
抗疫封控管理的繼續,不少人也開始在購物平台「囤菜」,以備無患,消費者對生鮮電商平台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從「菜販子」到「保供先鋒」,生鮮電商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疫情消退後,線上買菜的需求還會持續嗎?其業務會伴隨著疫情的結束而萎縮嗎?
4月以來,上海居民一邊足不出戶、居家隔離,一邊在買菜APP上瘋狂拼手速「搶菜」。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親自發朋友圈,教用戶如何提高搶菜的成功率,就連投資女王徐新也為麵包和牛奶發起了愁。
巨大的購買需求之下,生鮮電商似乎也迎來了久違的好日子,日活用戶數量、訂單量、下載量等多個指標快速上漲。
受訂單量暴增的影響,4月初,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股價持續上漲,每日優鮮連續四個交易日累漲超72%,叮咚買菜則用三個交易日完成了100%的漲幅。
可見,在封控期間,生鮮第三電商平台的需求已經再次被喚醒。
這個行業近日出現的熱度,與兩年前行業迅速興起走紅的情況何其相似,此前,在短短一年時間,甚至能直接令生鮮電商成功敲鐘。
眼下,生鮮電商的需求再次提升,受到市場青睞,這對叮咚買菜們來說,看起來是一個賺錢盈利的好時機。但疫情消退後,線上買菜的需求還會持續嗎?其業務會伴隨著疫情的結束而萎縮嗎?
生鮮電商「疫外走紅」
回看2020年,橫掃全球的疫情為生鮮行業帶來了一次「野蠻生長」的機遇,一些頭部生鮮電商業務實現大幅提升,京東到家、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三家平台IPO成功。他們也隨之成為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頭部玩家」。直到2021年,隨著社區團購的興盛,食材儲存困難、供應鏈及物流成本高等問題暴露,生鮮行業競爭格局愈發激烈,不少新興的生鮮電商面臨倒閉,行業形勢由熱轉冷。
2022年,在疫情期間,出行購物受限,居家物資需求激增,生鮮電商成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旺盛,各大生鮮電商平台訂單量激增。2022年生鮮電商企業數量是2017年的近3倍,行業內部有模式的不斷創新,外部有企業跨行入局搶奪市場份額,行業競爭持續加劇。
隨著抗疫封控管理的繼續,消費者對生鮮電商平台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新的消費習慣。
叮咚買菜的站點負責人此前表示,近半個月來平台訂單增長了50%,如果能夠保證運力,每天的訂單數量甚至可能翻倍。
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之外,拼多多、美團、盒馬等生鮮電商也受到了關注,收穫了一定的紅利,在上海地區,針對居民線上賣菜的需求,各大平台還推出了防疫套餐。
有數據顯示,主要平台近期的下載量呈現出倍數級爆發。
眼下,生鮮電商的需求再次提升,受到市場青睞,這對叮咚買菜們來說,看起來是一個賺錢盈利的好時機。
從「菜販子」到「保供先鋒」,生鮮電商平台正在從美股的細分賽道轉變為如今的市場焦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生鮮電商能否獲得新生機?
在上海疫情爆發之前,生鮮電商還深陷虧損、裁員、食品安全問題的泥沼之中。疫情消退後,線上買菜的需求還會持續嗎?其業務會伴隨著疫情的結束而萎縮嗎?
從短期來看,只要「動態清零」的決心不動搖,生鮮電商就依然是城市抗疫保供中的重要一環。
據野村控股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有23個中國城市處於全面或部分封控狀態,近2億人或受到影響。
這意味著有2億人——即大約14%的中國人口,有相當部分要通過網路管道獲得每日必需的物資,其中主要是食品。
從中長期來看,病毒被徹底消滅的概率微乎其微,人類終將適應與病毒共生的世界。
持續的疫情影響,正在一遍遍強化線上生鮮的消費行為。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疫情的出現只是幫助其提前完成了市場教育,加速了風口的到來。疫情防控解除後,需求還在,價值也還在。
這一點,在對疫情已經處於「躺平」狀態的海外市場上,可窺一二。
可以看到,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借疫情「東風」而成長起來的線上採購和線上辦公平台,其價值表現並沒有因為疫情防控的「躺平」而躺平。
即便是沒有疫情發生,生鮮電商的崛起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則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疫情帶來的紅利是短暫的,並不能反映正常消費需求。他指出,疫情管控期間,只要具備銷售資格,任何平台都存在爆單的可能,這個銷售數據本身不具備代表性,也無法根據上海疫情期間的市場表現,來判斷一個行業及領域未來會有什麼表現。
他表示:「生鮮電商還是要去思考,從線下轉移向線上後,零售模型該如何設計,是繼續按照品類劃分的業態發展,還是形成新的生態化零售模式。」
新機遇:「防疫套餐」全面上線
今年3月,因疫情影響,生鮮電商APP活躍用戶、月下載用戶數和人均使用數均有所增長。
以此前一直處於下載低谷的每日優鮮為例,它引起關注的第一步就是推出「抗疫套餐」。自3月初起,每日優鮮率先向上海松江地區定點投放抗疫套餐。套餐價格統一100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包含13個品種的蔬菜肉蛋及水果。後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也加入了上海定點區域的保供隊伍,提供同類型的抗疫套餐。
蔬肉套餐的風潮在各大生鮮電商間興盛。據CBNData統計,不少生鮮平臺及商超線上上架各類型生鮮套餐吸引消費者購買。大部分套餐根據產品內容設置不同價位,均價差別不大。其中,平台型生鮮電商中以京東到家的G套餐總價最高,包含蝦仁、肉類等近4千克食物,售價約為110元;而商超類大多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式下單,單價最高為i百聯發佈的100元套餐。
此外,一些其他領域的電商企業也加入了提供生鮮套餐的陣營。電視購物起家的東方購物在本次疫情期間聯合東灘綠港農業園在其APP及小程式上線鮮蔬組合,用戶可線上下單或者電話訂購,但在時效性方面較生鮮電商稍差一些。
早在2020年疫情初始期,組合套餐的概念就已經在生鮮電商間成型。起初這種形式因物美超市和零售服務商多點的一次合作而走紅。2020年2月4日,物美超市線上上推出「菜肉套餐」,包含7種蔬菜、1公斤肉類以及5片進口KF94口罩,總價定為199元,該套餐一經上線,立刻被搶購一空。後期,因被用戶質疑其定價虛高,物美還多次調整套餐價格,改為主推110元的「菜肉組合」。今年,CBNData觀察物美的線上電商管道,卻沒有看到相關套餐的售賣。相比2020年的一時熱度,2022年各大生鮮電商在套餐的售賣方面也更加規範和平價。
預製菜成為積極求生的熱門
相比疫情期間頗具時效性的「防疫套餐」,預製菜對於生鮮電商們來說似乎能獲得更長遠的利益,也成為生鮮電商們在疫情期間打出差異化的快捷路徑。
預製菜是當下最熱門的風口之一。打開生鮮APP的首頁,可以看到有些平台已經把「預製菜」作為一個單獨的板塊在首頁進行推廣。長期的疫情生活下,消費者對「飲食方便」的需求逐漸上升,生鮮電商們正借此快步入局。
近日,永輝超市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3月1日至20日,永輝蔬菜銷售同比增近20%,而自有預製菜品牌 「輝媽到家」的銷售環比增長超60%。
永輝預製菜的增長不是個例。2022年春節期間,盒馬深圳地區預製年菜銷售同比2021年春節增長了345%,叮咚買菜預製菜品類銷量同比去年上漲300%。
「預製菜一直都是餐飲行業的發展熱門。」在食品研發領域從業十年的劉先生表示,「對於企業來說,預製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標準化程度;對於消費者來說,它比外賣更規範更安全。」
雖然預製菜近兩年才在C端火熱,但早在10年前,它就伴隨餐飲企業配菜而生,據國海證券研報顯示,目前中國預製菜市場B端占比是C端的4倍。為了實現深度發展,一些平台開始涉足預製菜B端市場。國海證券認為,在未來六七年,中國預製菜B端和C端市場規模合計可達到5萬到6萬億元。
早在2021年初,叮咚買菜就上線了預製菜品類。據叮咚買菜預製菜負責人歐厚喜透露,目前預製菜30天的用戶留存率達到約80%。
在用戶畫像上,叮咚預製菜主要為30-45歲人群,以白領為主,相比單身用戶,家庭用戶數量更多。
數據顯示,目前叮咚買菜的預製菜銷售占整個GMV的14.9%。
叮咚買菜告訴我們,公司從生鮮品類切入,圍繞吃的場景,不斷豐富和優化商品結構。
比如通過開發更多優質的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預製菜、火鍋、烘焙等多種場景的商品開發,一方面可以優化利潤空間、提高客單價,另一方面以高品質、差異化的商品增強用戶粘性,提高複購率。
在疫情期間,生鮮電商作為保障社區配送的最後一道陣營,其品牌和管道的曝光度處於高位,這一時期賣預製菜的優勢毋庸置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生鮮電商能連通消費者和品牌方的最後一公里。
在做預製菜方面,生鮮電商在服務體系、客戶粘性、便利性等方面,比其他企業更有優勢。
在預製菜的國標還沒出來之前,生鮮電商搶灘預製菜是個不錯的選擇。
預製菜真的是最好歸宿嗎?
生鮮電商平台的預製菜銷量主要靠疫情拉動,疫情之後,預製菜的消費人群會不會大幅下跌,大家願不願意花這麼貴的價格吃預製菜,還很難說。
另一方面,預製菜本身也是一個重投入項目,其對供應鏈和產品研發能力都要求極高,如果要保證利潤,最好的選擇是自建供應鏈,但預製菜的SKU較多,自建供應鏈體系的難度很高。
目前叮咚買菜雖然自建叮咚穀雨松江加工廠,但也僅有麵條和麵皮這類大流通產品的生產線。業內人士透露,預製菜的研發需要配備速凍技術和硬體,而這項投入最少也要上億元。
餐飲行業分析師王東明也認為,預製菜的製作及供應鏈投資很大,「如果做投資攤銷,預製菜很難有利潤。
生鮮電商做源頭直采,就是因為利潤不高。
生鮮電商預製菜毛利率高不等於賺錢,如果要賺錢,就需要規模效應,在幾年時間裏持續擴大生產,不斷投入。」
本就虧損嚴重的生鮮電商,如果想在預製菜上繼續燒錢,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目前入局預製菜的玩家多種多樣,從餐飲行業的海底撈、西貝,到自熱食品賽道的莫小仙;
再到舌尖工坊這類完全的獨立門店和品牌,還包括生鮮電商、傳統料理包工廠等。
各路玩家中,有的長於銷售管道,有的長於品牌運營和行銷,有的在供應鏈上具備優勢。
生鮮電商的主要優勢在於管道。
「大部分生鮮電平台做預製菜,只能定義為銷售通路,不能定義為預製菜品牌,更多是迎合預製菜風口。
隨著專業預製菜品牌的管道佈局,生鮮電商在預製菜方面的優勢會部分削弱。」無廚粉面澆頭CEO蔡漢通表示。
目前來看,預製菜的C端消費市場離大眾化還很遠。迫切渴望賺錢的生鮮電商,還遠遠沒到收穫的時刻。
生鮮電商們的下一步
對於如今的生鮮電商來說,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4000家生鮮電商,僅4%盈虧平衡,虧損占到88%,有7%是巨額虧損,而最終盈利的僅有1%。每日優鮮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金額達到了99億元,叮咚買菜4年來的累計虧損已超百億。
今年春天這次區域性的疫情爆發,生鮮電商積極提供大量防疫套餐、推行自營預製菜,搶空的貨架讓他們再次看到了「生」的希望,但疫情不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能否挺過寒冬,生鮮電商們亟需做出更多改變。
此前一直實行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為了更靠近居民區位置,實現「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在優化高頻高效配送的同時,也導致此類模式的履約成本居高不下,更是他們不斷「燒錢」的癥結所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叮咚買菜於去年四季度開始縮減前置倉模式,減緩擴張速度,並在此基礎上主推預製菜發力自營品牌。而每日優鮮同樣開始在前置倉數量上保持克制,縮減效益不好的站點,推出「智慧菜場+零售雲」的新零售模式,發力數位化平臺。
而實行倉店一體模式的盒馬,則開始更加注重線下發展的模式。盒馬CEO侯毅此前公佈2022年盒馬的策略轉變,不再堅持線上發展為主,線下發展為輔的路線,而是選擇線上線下共同發展,要用三年時間把線下占比從現在的30%擴充至50%。
一方是縮減倉儲發力B端,一方是重點擴充線下占比,對於如今的生鮮電商們來說,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時間考驗。2022年的春天過去了,生鮮電商的「春天」還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