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房屋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影响。随着苏州市房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既有房屋量大面广、“服役期”过长,积累的风险隐患不断增多。给每栋每户房子贴上“身份牌”,定制一张专属房屋“健康码”,是苏州市住建局大力推进房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苏州市住建局通过信息化建设延伸房屋安全监管手段,依托前期大量基础性工作,汇聚各业务条线、房屋排查和动态监测数据,建立了苏州市房屋使用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摸清苏州市房屋现状,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实现覆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房屋安全乃至城市安全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解决房屋业务系统分散、相关标准缺乏、数据更新滞后、跨部门协同困难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房屋编码,采集、处理房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房屋使用和基础地理等信息,构建全市房屋基础库,为全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
图1 房屋建设年代图层
以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数据为基础,获取苏州市所有房屋建筑图斑,通过对接全市公安电子门牌,规范房屋建筑标准地名地址、明确点位信息,结合房产测绘数据,对全市图斑进行多批次的局部优化,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市房屋数字底板,形成排查工作底图。基于“图斑-房屋属性-三维白模”的三级处理路径,建立了以房屋为对象的三维模型,集成房屋信息,实现房屋要素可视化,加强对现有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房屋唯一编码集成房屋所有人、房屋建筑结构、房屋体检等管理信息,逐步形成房屋“电子身份牌”和“全息电子档案”,实现既有房屋“一房一档一牌”,形成全市房屋建筑底数,为进一步规范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的归集和应用奠定基础。
图2 全市图斑、排查工作影像底图
图3 “一房一档一牌”(1)
图4 “一房一档一牌”(2)
图6 全市房屋排查工作数字看板
通过制定排查计划、任务分发、移动端现场排查、问题反馈等流程,形成立体、便捷的房屋排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分区网格为单元,由排查员按照技术导则,通过排查APP 对建筑基本情况、安全隐患情况、依法合规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排查;由技术员按照评定标准形成初步排查结论;经管理员审核确认后上传系统,形成以建筑基本信息、结构信息、排查结论等为要素的“房屋体检报告”,全面掌握既有建筑现状底数,建立隐患建筑清单。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核实、修正底图图斑,明确坐落地址、空间坐标,逐步建立房屋基础库与公安门牌的融合关联,加强梳理比对和数据分析,扫除“盲区”“漏点”,着力实现排查全覆盖,提升房屋数据质量。目前,全市共排查房屋182 万幢,其中城镇70 万幢,农村112 万幢。
以多效管理为目标,以全市统一的房屋基础库支撑房屋安全相关业务,构建苏州市房屋使用安全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监管,探索BIM 技术在房屋安全管理中的智慧应用,逐步实现全市房屋信息化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
整合安全鉴定业务中的各类动态信息,实现从案件受理、技术鉴定、报告审核、信息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开展基于BIM的房屋安全鉴定,针对危险房屋,结合BIM 模型汇聚构件检测、房屋鉴定等数据,直观展示现场鉴定结果,实时跟踪房屋构件的安全状态,快速定位隐患构件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反映构件拆除、新增、加固等状态变更,为危房的鉴定与解危提供支撑。
图7 基于BIM 的房屋安全鉴定
建立健全既有建筑安全隐患社会监督、群众举报、网格化巡查、动态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监督模式,形成“隐患发现-隐患上报-房屋鉴定-隐患整改”全流程业务的有机衔接和流转。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门牌,获取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改扩建等信息,对于存在隐患或手续不齐全的房屋可直接进行投诉举报;经房屋安全鉴定,构建“绿码、黄码、红码”三级房屋“健康码”评价体系,生成房屋“健康档案”;对于C、D 级的危险房屋,完成整治后,将隐患房屋的加固维修、依法拆除等排险情况,回传至房屋基础库,加强对危房的动态跟踪、智能管理。
图8 房屋三级“健康码”
图9 幕墙管理模块
图10 房屋监测模块
积极推进全市既有建筑幕墙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包括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等类型,涵盖幕墙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全流程信息,推进幕墙“一楼一档”信息入网,目前已初步采集4000 余条建筑幕墙数据。将BIM 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幕墙数字化监管,选取试点幕墙建设BIM 模型,挂接幕墙工程资料、排查检测信息、历史维护记录等数据,全面建立幕墙设施基础台账,实现全过程、全周期溯源和关联查询,逐步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既有建筑幕墙维护中的运用与发展,提升幕墙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房屋基础库中C、D 级危房的房屋高度、结构、年限、裂缝、沉降等情况,确定房屋倾斜仪、沉降仪、裂缝仪等监测设备安装位置;根据危房基础信息,建立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结构的全市危险房屋安全预警模型,实现对危险建筑沉降数据、裂缝数据、倾斜数据的全面感知;管理人员根据预警模型设置阈值,当数据超过阈值时触发自动报警。将基础库中的监测信息与BIM 模型进行关联,可视化展示危险房屋的外观、坐落、安全鉴定、监测设备等信息,通过三维模型快速定位异常传感器位置、异常读数等内容,实现及时预警、快速感知,将事故发生后的被动处置变为风险产生前的主动干预,助推房屋监测智能化管理。
依托全市统一的基础库和信息平台,探索多维度的房屋安全应用场景,不仅提升了房屋安全管理效能,也形成了丰富的数据成果。通过发挥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不断打通数据链路,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将共性数据一次收集、多方使用,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强化市域综合治理能力。
在全市房屋建筑底数清单的基础上,建立唯一编码的房屋楼盘表标准体系,推进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横向贯通,实现城建档案、维修资金、房屋排查、安全鉴定、白蚁防治等住建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满足以“幢”“户”为单位的多场景多业务应用;聚焦商品房批准、可售、销售等关键指标,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实时动态监测;结合住房保障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在保障工程、保障房源、保障对象等方面的智慧管理;跟踪白蚁防治业务全流程数据,通过热力图监测白蚁分布情况,提升白蚁防治服务质效。
图11 城建档案模块
图12 房地产市场监测模块
以房屋基础库为支撑,绘制房屋专项图层,集中展现全市房屋基本情况、安全态势和房屋安全治理工作成果。在专题图层中,根据房屋建设年代、房屋用途、房屋层数、建筑结构、房屋性质分类落图,同步房屋排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实时更新排查情况、排查结论等信息,对全市白蚁灭治、安全鉴定、房屋改造等重点房屋的管理信息、整治情况进行针对性跟踪。通过对全市房屋数据的多图层管理和全景式展示,持续促进多方业务高效协同,为综合监管、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完善房屋各生命阶段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实现“一屏观全市、一图窥全貌”,最终构筑“一库一平台一张图”的房屋安全管理体系。
持续拓展全市房屋基础库,促进房屋数据跨部门、多角度应用,提高综合业务效率。推动与公安、资源规划、城市管理、应急管理、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数据集成,纳入户籍门牌、房屋租赁信息、房屋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市场经营主体信息等多元数据,提供开放共享的数据服务,加强工作联动,助力实现“信息共享、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知房、以房管企”的目标,筑牢全市房屋数据底座,擘画数字孪生城市新图景。
图13 住房保障模块(1)
图14 住房保障模块(2)
图15 数字孪生城市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