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困境与对策

2022-11-15 12:18吴献中郭敏马春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9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体育运动

吴献中 郭敏 马春莲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健康是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民生事业,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疾病普遍化等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挑战。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9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至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面提升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老年人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因老龄化造成的失能及半失能的老年人近4000 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00 万。此外,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体育运动在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体育运动在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预防及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等方面卓有成效。然而,如何普及老年人运动,将老年人群的科学锻炼落到实处又存在诸多限制。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康中国及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进行科学运动的限制因素进行梳理,厘清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困境,寻求科学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行性对策。

1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中国战略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1956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超过7%和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即视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于2000年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的统计及预测,199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2000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预计在2050年与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相当,之后超过高收入国家,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见图1)。1990—2060年,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发展中,我国仅用了18 年就走完了德国用40 年、美国用60 年、法国用115 年走完的人口老龄化历程[1]。由于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及问题在我国存在已久,人口老龄化更加凸显了这些压力,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1.2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题

《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而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2个重要着力点。从惠及全人群的维度来讲,要突出解决好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从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维度来讲,要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全过程的健康保障。老年是生命周期的必然过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必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从全人群维度,还是从全生命周期的维度,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不可忽视的内容,保障和促进老年人健康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大挑战。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以糖尿病为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数据显示,世界上有4.63亿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的诊病率约50%,实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更加庞大而惊人。糖尿病也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不断增加的疾病,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遵循这个规律(见图2)。所以在中国老龄化社会深度发展的背景下,预防增龄性代谢疾病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难点。

根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由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统计显示,60 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60 岁以下人群的3~5 倍,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医疗卫生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2]。体育运动具有健康促进作用,对老年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开展正是运动能促进健康的重要宣传与实践验证。《纲要》也提出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所以,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既是非医疗健康干预在老年人健康中的重要实践,也是《纲要》倡导的促进重点人群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题。

2 老年人科学运动与健康老龄化

2.1 健康老龄化的来源及内涵

一项大样本、多种维度的研究证实人在衰老过程中存在异质性,人的衰老过程也被分为成功衰老和常态衰老[3]。成功衰老指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的老年人群体,其认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常态衰老是介于成功衰老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正常人群,存在增龄相关的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变。在衰老的异质性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倡议。健康老龄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缩短带病生存期,延长健康预期寿命[4]。在内涵上,健康老龄化存在4 个基本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和文体活动[5]。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健康长寿,更明显地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延长,寿命质量提高。目前,“运动是良医”的倡议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运动在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历程中,采取科学运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被关注。

2.2 运动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对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运动提高了海马的血流灌注和体积,从而使识别记忆、空间记忆能力增强[6]。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运动项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普及率及老年人的参与率,其在维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执行能力、学习、记忆及注意力和全脑的认知状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7]。持续1年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每周3次,每次60min),可以显著提高65 岁以上老年女性血清雌激素水平、握力和认知能力(P<0.05)[8]。此外,长期的太极拳运动可以延缓老年人植物神经系统衰老,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左心室容积、心输出量和心指数,改善心脏传导能力、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张力,优化血液中激素水平和脂代谢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9]。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有效稳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的认知功能,提高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其脑容量[10]。6 个月的力量训练提高了老年人的执行能力,而力量、有氧组合训练则能提高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女性的记忆力[11-12]。8周有氧运动(每天1 次,每次30min)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产生降糖的效果,使停药后安静血糖水平降低0.51mol/L,同时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13]。此外,心理学指标的研究发现,规律性体育运动可以减少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提升精力及自尊感等正性情感体验和幸福指数[14]。总之,运动在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维持、慢性疾病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正性情感体验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大力宣传和引导老年人科学活动是“良医治未病”理念的一种尝试,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实现健康老龄化不可或缺的手段。

3 老年人进行科学运动的限制因素

老年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社会发展中老年体育的需求日益凸显。国内不少学者也非常关注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并在我国不同地区进行了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人数已经上升到了1/3 左右。但由图3 可知,仍然有2/3 的老年人未进行体育运动,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口也只有14.5%。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所主要分布于公共体育场馆、健身路径、广场、单位或住宅小区、自家庭院(见图4)。笔者整理了部分学者对我国不同地区限制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前5个因素(见表1)。结果发现,限制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场地设施、缺乏指导、没有时间、缺乏组织、身体状况。该结果与《2014 年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限制20岁以上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有重叠,如场地设施、没时间、身体状况等,但也表现出年龄特征。相比20岁以上人群的没有运动兴趣及惰性,缺乏指导和组织也是限制老年人运动的主要因素(见图5),表现出体育运动限制因素的年龄特性。

表1 限制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

笔者对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相关材料进一步梳理,发现2/3的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是没有指导的,而运动锻炼过程中能接受专业健身指导的又少之又少(见图6)。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宣传及广泛开展,老年人参与运动锻炼的比例不断增加,但仍有近2/3的老年人从不参与体育锻炼。进一步梳理发现,体育运动场所、体育组织及专业指导等因素严重阻碍了老年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得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实践陷入困境。

4 科学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对策

老年体育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组织和活动的依托及场所,扩展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弥补由于退休造成的角色空缺,延续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使老年人在某种程度上继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创造社会价值。老年体育是健康老龄化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体育运动这一低成本、非药物手段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也慢慢展现出其魅力,政府也日益重视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发展。从1994年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近20 项政策法规,涉及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育宣传引导、体育服务体系、体育收费等方面,对老年体育发挥了政策的支持和导向作用。但是,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和我国部分学者对老年人进行体育运动的调查结果均反映出,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使中国老年体育迈入新台阶,尚需寻找可行性策略。

4.1 提高及优化老年人运动场地设施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以下简称《普查数据》)报道,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 万个,用地面积3982km2,建筑面积259km2,场地面积1992k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m2。《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0m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3m2以上。即使完成2030年的目标,这与美国人均体育场馆16m2、日本的人均体育场馆19m2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及建设仍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

老年体育有其项目特点,在体育场地建设运营中需更多地兼顾其特点。根据《普查数据》,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排在前5 的分别为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小运动场和乒乓球房或乒乓球馆。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健身走、广场舞、跑步[22],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比较适合在公共体育场馆、广场进行,这与《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为公共体育场馆、健身路径、广场一致(见图4)。然而,我国目前主要场地为球类,篮球与乒乓球场地数量占比达48.2%。球类运动由于强度稍大,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的冲撞性,并不太适合一般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健身走、广场舞和慢跑,这类运动适合在小运动场或小广场进行,而此类场馆占比只有5.4%。体育场地、器材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我国目前体育场地设施类型的分布并不能满足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运动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衰老,未来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应不同程度迎合老年人的体育运动需求,增加社区、单位运动场及公园慢跑道、小广场等场所的建设投入。此外,我国体育场地面积若按系统划分,则体育系统占4.79%,教育系统占53.01%,军队系统占2.17%,其他系统占40.03%。针对目前老年人运动场所设施短缺的问题,可动员企事业单位、私营部门和社会组织对其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实行分时段制,对持证老年人免费开放或降低票价,吸纳老年人入会,促进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4.2 重视老年人运动健身的宣传教育

较高的健身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进行运动健身的前提条件。老年体育研究结果表明,没时间、有惰性也是限制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没时间、没兴趣、惰性强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对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所以,针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身、健康意识尤其必要。老年人日常的主要休闲活动为听广播、看电视、散步、看书读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是老年人了解生活、时事、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借助传统媒体,宣传科学运动知识,开展运动促进健康、体育延缓衰老、体育预防疾病等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引导其进行体育运动。此外,可以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锻炼节目来培养老年人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更多老年人意识到体育在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中的作用。只有老年人自身有了强烈的体育需求,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老年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对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美国健康与公共事务部借助互联网呈现了体力活动指南,值得借鉴。该指南分别详细展现了体力活动的多种健康益处、儿童少年运动、老年人运动、运动中的安全等问题。在老年人的活动指南中以65岁、75岁、85岁老年人为例介绍了适合老年人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性训练的运动量、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此外,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老年体育中,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及健康危险因素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对老年人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针对性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及体育运动管理。

4.3 加大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并设立行业岗位

根据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官方统计,目前我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82 万人,地方协会1774个。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社会体育指导员与需接受指导人员的数目比例大约为1∶545,而老年人在运动健身时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只有6.1%(见图6)。要打破老年人运动健身过程中缺乏指导的困境,需从培养良好的社会体育人才方面着手。一方面,各类具有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单位应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弥补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应结合中国老龄化的实际情况,侧重于老年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培训指导的体育项目应更多侧重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柔力球、健身操、健身舞等中国传统养生或老年人比较热爱的项目,这样既有利于培养老年人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根本上说,那些取得了资格证的健身指导员,体育部门对其运动指导量的多少以及指导与否并没有约束,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又是无报酬的自愿行为,这就大大降低了指导员健身指导的积极性,导致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或许只是一个寻求运动相关工作职位的附属条件。在这种志愿者形式的运营机制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老年人运动健身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针对该问题,通过政府主导可在每个社区居委会增设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位,明确职位职责,让社会体育指导员从志愿者变成从业者,让健身指导从自觉、自愿变成责任,使体育健身指导落到实处,弥补老年人运动中健身指导不足的情况。

4.4 引入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强大合力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健身人才、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问题,除加大体育场馆实施投入,加强体育指导人才培养外,尚需探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针对老年人体育运动缺乏专业人员组织、指导的困境下,在政府主导下统筹社会和个人实践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理念。有学者曾建议加强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建立高校+社区体育驿站[23]。笔者认为,不妨把附近的私人体育场馆也纳入进来,建立高校+社区+体育场馆的三方馆,充分调动高校、社区及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推动老年体育运动的强大合力。高校可以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体育健身指导人才或运动场所;社区可以进行老年体育的组织和单位对接;私人体育场馆可以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运动场所及锻炼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将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情况纳入高校的绩效考核,将高校教师及学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体育指导的实践作为评优、评先的优先条件;将私人体育场馆向老年人无偿或低偿开放作为税收的优惠条件。以共建共享理念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能动性,共同促进老年体育的发展,使科学体育运动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落到实处。

5 结语

健康中国是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为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在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健康衰老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题,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主要战略方向。运动作为非医疗干预手段在促进老年人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场地设施、缺乏指导、没有时间、缺乏组织、身体状况等是限制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而没有兴趣、缺乏指导、缺乏组织又是相比年轻人而出现的具有老年特性的限制因素。针对以上限制因素,优化老年人运动场地设施,重视老年人运动健身的宣传教育,加大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并设立行业岗位,引入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强大合力,将能克服阻碍老年体育发展的限制因素,实现科学运动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衰老。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体育运动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体育运动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